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编制与工程抗震设防使用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编制与工程抗震设防使用

ID:40550904

大小:3.50 M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8-04

上传者:无敌小子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编制与工程抗震设防使用_第1页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编制与工程抗震设防使用_第2页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编制与工程抗震设防使用_第3页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编制与工程抗震设防使用_第4页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编制与工程抗震设防使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编制与工程抗震设防使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GB18306-201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中国地震动参数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编制区划图编制与工程抗震设防使用2015年5月发布2016年6月实施李小军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beerli@vip.sina.com工程抗震设防问题工程抗震设防问题地震作用问题工程结构问题工程抗震设防问题地地结面设构震变防抗动形目震问问标设题题计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地震动参数设计地震动参数:加速度反应谱SaSa地震作用:Samax地震动+地面变形(破坏)amax0T0TgT(sec)设防设防地震动参数地震动参数设计地震动反应谱参数:Samax反应谱(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amax(PGA)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及确定问题m=Samax/amax放大系数反应谱最大值Tg反应谱特征周期、T0、Tm几个关键参数:PGA,Tg,m1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地震动参数中国地震区划图如何根据区划图确定这几个关键参数:PGA,Tg,m???中国地震区划图中国地震区划图1.中国地震区划图的变迁1.中国地震区划图的变迁2.新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2.新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3.地震区划地震区划图中场地条件影响考虑图中场地条件影响考虑3.地震区划地震区划图中场地条件影响考虑图中场地条件影响考虑地震区划图一、中国地震区划图的变迁1957年,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一代)1977年,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第二代)1990年,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第三代)2001年,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第四代)2015年,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第五代)地震区划图--将国土范围内的设防地震要求(一定的设防风险,超越概率)的设防参数划分为不同分区值2 一、中国地震区划图的变迁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第一代,1957年)1957年,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第一代)1977年,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第二代)1990年,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第三代)2001年,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第四代)2015年,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第五代)地震烈度:I地震动参数:PGA,Tg,Rs适应工程抗震设计方法的发展地震烈度的分布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第一代,1957年)区划图中地震烈度的分布区划图与历史地震烈度图分布趋势具有一致性区划原则与方法但还有明显的差异,特别是烈度SI9度的区域明显增大确定未来地震发生极其影响的两个原则:这是由于构造类比法被使用的结果1.历史地震重演,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某烈度地震的地方,今后该烈度地震也可能再发生2.构造类比,同样地质构造的地区,可能发生同样大的地震历史地震影响烈度的最大分布历史破坏性地震的分布区划图编制中,考虑了用地质方法评价历史上未曾发生过地震地区的地震危险性但它没有赋予未来地震发生时间的限制这一版的地震区划图实际上只被使用了很短的一段时间,后被搁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第二代,1977年)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第二代,1977年)二代图一代图地震烈度的分布3 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第二代,1977年)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第二代,1977年)区划原则与方法区划原则与方法确定未来地震发生及其影响的两个原则:VI-4IV哈尔滨1.历史地震重演,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某烈度地震的地方,VI-3VI-2长春乌鲁木齐VI-1沈阳今后该烈度地震也可能再发生VI-5V1呼和浩特III-5北京天津III-6V2-3V2-2银川石家庄III-7太原III-3西宁III-4济南兰州III-22.构造类比,同样地质构造的地区,可能发生同样大的地震郑州V3-1西安V2-1III-1V4-3成都武汉VIII拉萨V3-2II-1长沙V4-1贵阳昆明II-2I-2VII广州第二代区划图有什么进步?南宁澳门香港I-1V4-2海口VII1.充分考虑到我国大陆内部强震分布广泛、大震多而原地复南海诸岛发周期长的特点2.分析未来百年的地震趋势,划分地震区、带3.综合评价地震危险区,但只考虑潜源中可能的最大地震地震带、地震区(借用第五代图资料)4.提出了比较完整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地震区划思路和方法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第三代,1990年)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第二代,1977年)三代图二代图地震烈度的分布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第三代,1990年)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第三代,1990年)区划原则与方法区划原则与方法修正的两个原则被采用:VI-4IV哈尔滨1.在历史地震重演方面,考虑了地震潜在震源的震级上限和VI-3VI-2长春乌鲁木齐VI-1沈阳地震活动性参数VI-5V1呼和浩特III-5北京天津III-6V2-3V2-2银川石家庄III-7太原III-3西宁III-4济南2.构造类比兰州III-2郑州V3-1西安V2-1III-1V4-3成都VIII武汉拉萨V3-2II-1长沙V4-1贵阳昆明II-2I-2VII第三代区划图的进步是:广州南宁I-1V4-2澳门香港海口VII1.采用概率方法考虑地震复发特性,吸收了地震预报成果南海诸岛2.采用地震潜在震源区划分考虑了地震活动性的空间和时间不均匀性3.采用了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计算得到50年超越概率地震带、地震区(借用第五代图资料)10%的预测地震烈度地震区内不同震级地震具有不同的发生率4 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第三代,1990年)中国地地震动参数震动参数区划图区划图(第四代,(第四代,2001年)区划原则与方法2001版区划图的关键规定:两图与一表在这一版的区划图编制中:1.主要的工作是给出50年超越概率10%的中国•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地震烈度区划图2.同时,给出了试验性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图。这为下一代区划图的编制提供了基础•反应谱特征周期调整表中国地地震动参数震动参数区划图区划图(第四代,(第四代,2001年)中国地地震动参数震动参数区划图区划图(第四代,(第四代,2001年)两图: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布图和反应谱特征周期分布图SaSam哈尔滨乌鲁木齐长春沈阳呼和浩特北京天津银川石家庄太原西宁济南a兰州m郑州哈尔滨西安乌鲁木齐长春南京合肥上海沈阳拉萨成都武汉杭州呼和浩特北京重庆天津南昌银川石家庄太原长沙西宁济南反应谱特征周期反应谱特征周期TgTg,秒,秒兰州贵阳福州郑州西安台北昆明南京00。。4545合肥上海拉萨成都武汉杭州广州南宁重庆南昌00。。4040长沙0TTT(sec)反应谱特征周期贵阳福州海口台北00。。35350gTgTg,秒,秒昆明广州南宁00。。4545海口区划图两图的含义00。。404000。。3535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第二代,1977年)中国地地震动参数震动参数区划图区划图(第四代,(第四代,2001年)一表一表:场地条件对地:场地条件对地震动震动反应反应谱特征周期的影响调整表谱特征周期的影响调整表四代图三代图场地类别特征周期(s)IIIIIIIV1区0.250.350.450.652区0.300.400.550.753区0350.350450.450650.650900.90amaxmaTgmaxm()/gaamaxS00.1T6.0gT/s5 中国地地震动参数震动参数区划图区划图(第四代,(第四代,2001年)中国地震区划图在第四代区划图中:1.中国地震区划图的变迁1.以地震动参数PGA和Tg取代了原地震区划图中的2.新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地震烈度I2.以多套地震潜在震源方案取代单一方案,考虑地3.地震区划地震区划图中场地条件影响考虑图中场地条件影响考虑震活动和分布的不确定性3.考虑了场地条件对地震动特征周期Tg的影响GB18306-201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2015年5月发布2016年6月实施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重大建设工程的规划和选址,以及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国土利用规划、防灾减灾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关规划的编制。GB18306是工程抗震设防的最基础性规范中国地地震动参数震动参数区划图(2015年)中国地地震动参数震动参数区划图(2015年)两图: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布图和反应谱特征周期分布图2015版区划图的关键规定:两图与两表•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反应谱特征周期调整表•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调整表6 中国地地震动参数震动参数区划图(2015年)中国地地震动参数震动参数区划图(2015年)两表:场地条件对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S反应谱特征周期的影响调整表aII类场地的PGA(g)S土类am0.050.100.150.200.300.40I0720.720740.740750.750760.760850.850900.900I0.800.820.830.850.951.001amII1.001.001.001.001.001.00III1.301.251.151.001.001.00IV1.251.201.101.000.950.90场地类型0TTgT(sec)Tg(s)0IIIIIIIIV011区0.200.250.350.450.65区划图两图的含义2区0.250.300.400.550.753区0.300.350.450.650.90中国地地震动参数震动参数区划图(2015年)中国地地震动参数震动参数区划图(2015年)II类场地的PGA(g)土类0.050.100.150.200.300.40I0.720.740.750.760.850.900I0.800.820.830.850.951.001SII1.001.001.001.001.001.00新一代图四代图aIII1.301.251.151.001.001.00IV1.251.201.101.000.950.90Sams场地类型SamTg(s)IIIIIIIIV011zone0.200.250.350.450.652zone0.250.300.400.550.75ams3zone0.300.350.450.650.90am0T0TgTgsT2T(sec)区划图的两表--地震动双参数调整PGA图中国地地震动参数震动参数区划图(2015年)中国地地震动参数震动参数区划图(2015年)新一代图四代图主要特点:关注高震级潜在震源划分及震级上限确定哈尔滨乌鲁木齐长春沈阳呼和浩特考虑衰减关系的大震与中小地震、近场与北京天津银川石家庄太原西宁济南兰州郑州中远场差别,地震活动性区域差别西安南京合肥上海拉萨成都武汉杭州重庆南昌长沙充分考虑区划结果在建筑物抗倒塌设防中反应谱特征周期反应谱特征周期TgTg,秒,秒贵阳福州台北昆明00。。4545广州南宁00。。4040使用的保守性,考虑50年2%的控制作用海口00。。3535考虑场地条件对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及反应Tg图谱的影响,考虑双参数调整7 中国中国地震动参数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区划图((20152015))编制中国中国地震动参数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区划图((20152015))编制中国地震局•地震区划图编制顾问委员会震害防御司、政策法规司•地震区划图编制办公室编图办公室•地震区划图编委会•地震区划图编制工作组顾问委员会编委会标准起草组编图工作组国家地震安全性全国地震标准化评定委员会委员会新国标审批、颁布编制过程技术思路标准条文修订编图结果征求科技支撑项目启动科技支撑项目验收会征求地方意见地质、地球物理、地方意见地震资料强震记录场地钻孔资料征求部门意见GPS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衰减关系验收会潜在震源区划分地震活动参数确定衰减关系研究场地影响研究编委会成立地震参数验收会编图原则咨询土层影响验收会技术思路咨询潜在震源区划分验收会不确定性与关键汶川地震总结编图方法研究预编研讨参数研究安评委、顾问组论证基础资料验收会28个直属单位,标准技术要素200多名专家参与了标准条文征求意见两图两表编图工作中国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编制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编制1.地震构造环境分析与基础图件编制编制工作分组搜集整理10年来取得的活断层研究、大城工作组1:地震构造环境分析与基础图件编制市活断层探测、地震目录、中强地震考察、工作组2:地震区带与潜在震源区划分重大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等成果资料工作组3:地震活动性参数确定编制有记录以来的破坏性地震目录工作组4:地震动衰减关系建立编制地震物理场图件工作组5:区划参数场地影响调整编制地震构造区等成果图件工作组6:全国区划图编制8 1990年-2012年中国大陆及邻区1990年-2012年中国大陆及邻区地震震M4.7地震震中分布图地震震2.0M5.0中小地震震中分布图中国地震综合等震线图(历史地震影响烈度分布)中国大陆及邻区地震构造图2.地震区带与潜在震源区划分2.地震区带与潜在震源区划分两级划分发展到三级划分修订中国地震区、带划分方案给出一套新的全国潜在震源区划分方案1.地震区带划分—>地震构造区划分—>潜在进行不确定分析与评价震源区划分2.增加了地震构造区划分作为中间控制环节9 中国及邻区地震区带划分图中国及邻区地震构造区分布图7080901001101201301404545VI-4IV哈尔滨VI-340VI-240长春乌鲁木齐VI-1沈阳VI-5V1呼和浩特35III-5北京35天津V23V2-3V22V2-2银川III6III-6III-7石家庄太原III-3西宁III-4济南兰州30郑州III-230V3-1西安V2-1III-1南京V4-3合肥上海成都武汉杭州VIII拉萨25南昌V3-2II-1长沙20V4-1贵阳福州台北昆明II-22015广州I-2VII南宁澳门香港I-1V4-210海口515VII南海诸岛8090100110120VI-4IV哈尔滨VI-3VI-2长春中国大陆及邻区潜在震源划分图乌鲁木齐VI-1沈阳VI-5V1呼和浩特III-5北京天津3.地震活动性参数确定V2-3V2-2III-6银川III-7石家庄太原III-3西宁III-4济南兰州III-2郑州V3-1西安V2-1III-1V4-3成都武汉VIII拉萨V3-2II-1长沙V4-1贵阳昆明II-2I-2VII广州V4-2南宁澳门香港I-1海口VII南海诸岛三级潜在震源区模型参数–地震统计区–背景地震活动潜在震源区(地震构造区)–构造潜在震源区(构造源)潜在震源区划分–29个地震统计区–77个背景源–1199个构造源地震统计区、潜源地震活动性参数4.地震动衰减关系建立空间概率分布背景源、构造源考虑大震与中小地震、近场与中远场衰减关系的差地震活动性参数别,地震活动性区域差别,建立4种衰减关系Mu,fimj东部强震区(1)GG--RR:震级分布–华北地震区华南沿海带等地震统计区西部强震区地震活动性参数b,V4,Mmax–新疆区(2)泊松:次数分布–青藏川滇区(3)p中强震区(4)地震统计区SP–东北地震区背景源BGS鄂尔多斯带n构造源STS长江中游带等10 5.区划参数场地影响调整区划图场地条件影响调整场地分类方案双参数调整方案1.调整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值(等效)剪切波速场地类别2.调整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反应谱幅值)(m/s)IIIIIIIIV01SaV>800Vs>8000Sa新一代图Sams四代图800≥Vs>5000Samsams500≥Vse>250<5≥5Sam250≥Vse>150<33~50>50ams0T0TgTgT2T(sec)Vse≥150<33~1550~80>80asm0T0TgTgsT2T(sec)区划图PGA场地影响调整表6.全国区划图编制Ⅱ类场地地震动强度(峰值加速度)PGA(g)场地类别0.050.100.150.200.300.40考虑不同超越概率水平的地震动变化I00.720.740.750.760.850.90极罕遇地震动:年超越概率10-4特大震I0.800.820.830.850.951.001II1.001.001.001.001.001.00罕遇地震动:50年超越概率2%大震III1.301.251.151.001.001.00基本地震动:50年超越概率10%中震IV1.251.201.101.000.950.90多遇地震动:50年超越概率63%小震区划图Tg场地影响调整表特征周期场地类别分区IIIIIIIIVK1:极罕遇/基本(PGA)1.83~5.42(2.9)011区0.200.250.350.450.65K2:罕遇/基本(PGA)1.44~2.96(1.9)2区0.250.300.400.550.75K3:多遇/基本(PGA)0.15~0.51(0.31)3区0.300.350.450.650.90GB18306-201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6.全国区划图编制区划图规定:K1:2.7~3.2K2:1.6~2.3以两图、两表作为基本图表:K3:>=1/3.0•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区划图峰值加速度PGA=•反应谱特征周期调整表Max(PGA10%,PGA2%/1.9)•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调整表反应谱特征周期Tg=2π×(PGA10%/PGV10%)11 区划图编制——区划结果的变化区划图编制——区划结果变化原因新一代图四代图•潜在震源区震级上的限提(基于孕震机理认识、新资料认识)•中小地震发生不确定性考虑(背景地震活动潜在震源区)•衰减关系分区及中强地震衰减关系影响•抗倒塌原则考虑的影响K2:罕遇/基本(地震动PGA)1.6~2.3区划图峰值加速度PGA=PGA图Max(PGA10%,PGA2%/1.9)区划图编制——重大变化区划图编制——重大变化•消除不设防区域(小于0.05g区即小于6度区)•分区面积变化表五代图面积四代图面积面积比例分区值比例比例•高烈度区面积和高烈度设防城市增加(万平方公里)(万平方公里)增加百分数–七度以上的地区面积从49%上升到58%,0.05g396.2041.9%293.5031.0%10.90%0.10g201.4021.3%223.3023.6%-2.30%–八度以上的面积从12%增加到18%。0.15g181.4019.2%129.1013.7%5.55%–全国县级以上城市12.5%设防水平变化较大0.20g139.6014.8%89.109.4%5.38%•0.05g提高至0.10g或0.15g:6.9%0.30g23.292.4%18.001.9%0.50%•0.10g或0.15g提高至0.20g:4.6%≥0.40g3.100.3%3.410.4%-0.06%标准文本的修订——变化标准文本的修订——变化•由全文强制改为条文强制•进一步明确标准应用范围•提出了四级地震作用特别是极罕遇地震作用•提出了抗震设防准则及相应参数的概念的确定原则与规定•列表明确乡镇所在地的设防参数•提出了四级地震作用特别是极罕遇地震作用的概念极罕遇地震动:年超越概率10-4罕遇地震动:50年超越概率2%•明确分界线附近取值的原则基本(常遇)地震动:50年超越概率10%多遇地震地:50年超越概率63%•单参数调整到双参数调整•明确反应谱放大系数取2.512 标准文本的修订——变化标准文本的修订——变化•单参数调整到双参数调整•明确分界线附近取值的原则标准文本的修订——变化报报告报报告告提提纲纲•明确反应谱放大系数取2.51.中国地震区划图的变迁2.新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3.地震区划图中场地条件影响考虑场地条件在区划图中的考虑3.第三代地震区划图(1990)没有考虑场地条件影响(平均场地条件)1.第一代地震区划图(1957)但相应的抗震设计规范在应用区划结果时考虑没有考虑场地条件影响了场地条件的影响(4类,分近震、远震情况)2.第二代地震区划图(1977)1没有考虑场地条件影响Sa(g)0.10.010.1110T(s)13 4.(第四代)地震动参数区划图(2001)4.(第四代)地震动参数区划图(2001)是不是完全没有考虑了场地条件对地震动峰值考虑了场地条件对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加速度PGA的影响?不是!期的影响(4类场地,3个特征周期分区)SaSamsSam等效剪切波速场地类别(m/s)IIIIIIIVamsVse>5000am500≥V>250<5≥5se250≥V>140<33~50>50seVse≥140<33~15>50~80>800T0TgTgsT2T(sec)12001区划图编制过程中,实际上是先计算给出基岩场地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场地类别特征周期(s)的分布,再根据基岩场地与平均场地的地震动转换关系得到平均场地场地的地IIIIIIIV震动峰值加速度,后进行地震动分区1区0.250.350.450.65Sa(g)在应用区划图时不再考虑由于场地条件对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影响,而是规2区0.300.400.550.750.1定了不同类别场地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取相同的值3区0.350.450.650.900.010.1110这意味着忽略了区划图编制过程中已经考虑的II类场地和I类场地地震动峰值T(s)加速度的调整关系,这一规定对I类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取值是偏于保守的5.新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图(2015)新的区划图中场地条件分类方法考虑场地条件影响双参数调整方案(等效)剪切波速场地类别1.调整地震动特征周期值(5类场地,3个地震动特征周期分区)(m/s)IIIIIIIIV012.调整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不同地震动强度PGA,非线性影响)Vs>8000800≥Vs>5000SaSams=2.5*ams500≥Vse>250<5≥5Sams=am*Fas(am)250≥Vse>150<33~50>50amsT=T+T(a)gsggsmVse≥150<33~1550~80>80amsam0T0TgTgsT(sec)新的区划图中场地条件影响的调整结果新区划图新区划图中场地条件中场地条件影响调整影响调整系数系数场地PGA分区值/g类别0.050.100.150.200.300.40II类场地峰值加速度/g2.0场地I类01.8I类1I0.0320.0680.1050.1500.2550.360类别≤0.050.100.150.200.30≥0.401.6II类0III类1.4IV类I0.720.740.750.760.850.901.2I0.0400.0820.1250.1700.2850.400011.0FaI10.800.820.830.850.961.000.8II0.0500.1000.1500.2000.3000.4000.6II1.001.001.001.001.001.000.4III1301.301251.251151.151001.001001.001001.00020.2III00650.06501250.12501730.17302000.20003000.30004000.4000.0IV1.251.201.101.000.950.900.00.10.20.30.40.5IV0.0630.1200.1650.2000.2850.360PGAII类场地峰值加速度/g2.0I类场地01.8I类11.6II类类别≤0.050.100.150.200.30≥0.40III类1.4IV类四代区划图1.2I00.900.900.900.900.900.90Fa1.0I1.001.001.001.001.001.000.810.6II1.251.221.201.181.051.000.40.2III1.631.531.381.181.051.000.00.00.10.20.30.40.5IV1.561.461.331.181.000.90PGA14 5.新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图(2015)区划图与美国、日本规范的比较新的区划图美国2003NEHRP版II类场地峰值加速度/g场地类别≤0.050.100.150.200.30≥0.40场地II类场地反应谱参数SS/2.5类别≤0.10.20.30.4≥0.5I0.720.740.750.760.850.900I0.710.770.830.910.80工程抗震设防应用I0.800.820.830.850.961.001II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II1.001.001.001.001.001.00III1.501.231.000.901.00III1.301.251.151.001.001.00IV1.791.311.000.820.90IV1.251.201.101.000.950.90日本铁路规范场地B类场地反应谱参数SS/2.5类别≤0.10.20.30.4≥0.5场地G0G1G2G3G4G5G6G7A0.80.80.80.80.8类别B1.01.01.01.01.0SL10.801.001.201.401.481.601.361.12C1.21.21.11.01.0SL20.801.001.271.361.451.271.090.91D1.61.41.21.11.0(远场)E2.51.71.20.90.9SL20.801.001.181.060.940.820.710.59F需特殊考虑(近场)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地震动参数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地震动参数设计地震动参数:加速度反应谱SaSa场地PGA分区值/gSamax类别0.050.100.150.200.300.40I0.0320.0680.1050.1500.2550.3600amaxI0.0400.0820.1250.1700.2850.4001II00500.05001000.10001500.15002000.20003000.30004000.400III0.0650.1250.1730.2000.3000.4000T0TgT(sec)IV0.0630.1200.1650.2000.2850.360设计地震动反应谱参数:Samax反应谱(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amax(PGA)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场地类型m=Samax/amax放大系数反应谱最大值Tg(s)IIIIIIIIV01Tg反应谱特征周期1区0.200.250.350.450.65、T0、Tm2区0.250.300.400.550.753区0.300.350.450.650.90几个关键参数:PGA,Tg,m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地震动参数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不同PGA分区中,不同类别场地的反应谱区划图不同PGA分区中,不同类别场地的反应谱10100.05g的分区0.10g的分区11IVIVIIIIII11IISa(g)IISa(g)I0.1I0.111II00Sa(g)Sa(g)0.10.10.010.11100.010.11100.01T(s)0.01T(s)0.010.11100.010.1110T(s)四代区划图T(s)四代区划图15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地震动参数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不同PGA分区中,不同类别场地的反应谱区划图不同PGA分区中,不同类别场地的反应谱10100.15g的分区0.20g的分区11IVIVIIIIIIII1II1Sa(g)Sa(g)II0.110.11II00Sa(g)Sa(g)0.10.10.010.010.11100.010.11100.010.010.1110T(s)0.010.1110T(s)T(s)T(s)四代区划图四代区划图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地震动参数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不同PGA分区中,不同类别场地的反应谱区划图不同PGA分区中,不同类别场地的反应谱10100.30g的分区≥0.40g的分区11IVIVIIIIIIII1Sa(g)I1Sa(g)II0.11II0.110I0Sa(g)Sa(g)0.10.10.010.010.11100.010.11100.010.010.1110T(s)T(s)0.010.1110T(s)四代区划图四代区划图T(s)相关问题与对策——标准提高相关问题与对策——设防要求•标准修订的必然•抗震设防要求定义•设防成本增加——经济可承受准则:原则和要求6层框架混凝土,0.20g及以下,每增加一个等级,每平方概率:四水准(多遇、基本、罕遇、极罕遇地震动)米不超过5.3%(占房价1%);0.30g提高到0.40g,每平参数:概率对应的参数取值方米增加12.4%(占房价2.5%)•已有建筑的要求:一般地区的一般建设工程:法不溯及既往特殊地区、特殊工程: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重大建设工程•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建设工程•有重大价值或重要纪念意义建设工程•区划图适用范围•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所有一般建设工程,并非建筑工程•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的建设工程16 相关问题与对策——反应谱放大系数相关问题与对策——PGA土层调整•调整的必要性和意义•提出的必要性和意义科学研究:实际地震记录,地震安全性评价抗震设防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系统专家高度赞同科学研究:大量地震记录,地震安全性评价一定程度提高我国的抗震设防水平:0.05、0.15、整体提高我国的抗震设防标准0.20g分区中的Ⅲ、Ⅳ类场地•调整后的影响•与抗震设计规范的衔接与各类抗震设计规范的衔接目前是矛盾的:抗震规范2.25≠区划图2.5对安评和小区划的影响:必要性建设系统专家赞同•对策加强沟通协调,推进抗震设计规范修订推进各类抗震设计规范的修订(有规范已使用)制定《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超越概率水准》进一步规范地震小区划工作谢谢!1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