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经济区与老工业基地振兴

东北经济区与老工业基地振兴

ID:40599936

大小:9.60 MB

页数:80页

时间:2019-08-04

东北经济区与老工业基地振兴_第1页
东北经济区与老工业基地振兴_第2页
东北经济区与老工业基地振兴_第3页
东北经济区与老工业基地振兴_第4页
东北经济区与老工业基地振兴_第5页
资源描述:

《东北经济区与老工业基地振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东北经济区与老工业基地振兴自然地理区行政区与政策区辽宁(15万km2)吉林(18万km2)黑龙江(46万km2)经济区:东北三省加内蒙古东部4盟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东北地区范围一、东北经济区东北地区的土地面积约为12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3.1%,其中东北三省的土地面积近8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8.3%、占东北的63.3%,而东“三市一盟”土地面积为46.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4.8%、占东北的36.7%;全国2003年年末总人口为129227万人,东北地区总人口为11926.74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9.2%,其中东北三省共有1072

2、8.7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为8.3%、占东北的90.0%,2003年,东北地区GDP完成13734.47亿元,占全国的11.8%,其中东北三省GDP完成12957.3亿元,占全国的11.1%、占东北的94.3%,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东北三省被称为“新中国工业摇篮”,生产着全国2/5的原油,1/4的汽车产量、1/3的造船产值、1/8的钢铁供给,还有相当大一部分的重型装备制造业。在为中国工业化进程提供动力的时候,东北三省产生了大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大气和水也遭到了严重污染。为了推动老工业基地走上一条绿色的复兴之路,东北三省进行了不同的探索。以重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工业基地建设以钢

3、铁工业为主的冶金工业基地中国的重工业基地第九章东北区东北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个重工业基地。前期以钢铁、机械为重点,后期以石油开采加工为重点,逐步形成了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工为主体的重型工业结构。钢铁工业是东北区工业的基础,以鞍(山)钢、本(溪)钢为主,建起了包括大连钢厂、抚顺钢厂、北满钢厂,以及通化、齐齐哈尔、凌源等钢铁厂在内全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有力地支持了全国的经济发展。以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为中心的机械工业基地以沈阳、齐齐哈尔为主,形成机床、重型机械、冶金设备、矿山设备生产基地。以长春、大连为中心形成运输机械制造中心,能够生产汽车、内

4、燃机车、船舶、铁路客车、拖拉机、收割机等。以哈尔滨为中心形成动力机械制造业基地,能够生产大、中型水电、火电发电机组及先进的输变电设备。第九章东北区煤是本区主要常规能源。全区煤炭储量约723×104t,煤集中分布在本区东部和西部。石油储量和产量长期约占全国的1/2左右,是我国最大的储油和产油区。其中80%的储量集中分布在大庆。基于石油与煤炭的能源生产基地以大庆、吉林、辽阳、大连、盘锦、锦西、抚顺为主的化工工业基地石油加工能力占全国29%,以硫酸、纯碱、烧碱、硼酸为主的基本化工原料工业,以有机化工原料、合成材料、精细化工、橡胶加工等为主的化学工业在全国有相当的优势。化工产值占

5、全国的12.6%。以石油化工为主的化学工业可成为全区最具有潜力的支柱产业。其他骨干产业得到良好发展全国重要的纺织工业基地;食品工业具有坚实的基础和发展远景;建材工业也有相当规模;木材加工及综合利用工业也具有优势。二、东北老工业基地危机1.资源型城市危机:资源枯竭与经济转型东北是中国重要的资源基地和重工业基地中国共有资源型城市118座,总人口1.54亿人,其中市区非农业人口3400万人,职工1250万人。东北地区有30座。东北部分重点地区的矿产资源(如煤矿、森林),已经完全枯竭或濒临枯竭,面临着必须全面转产的局面。部分地区矿产资源的开采成本也大幅度上升,失去了原有的经济优势

6、。案例:以黑龙江省为例,黑龙江省有四大煤城、两大林城、一大油城,而省内几大自然资源优势正在迅速弱化乃至消失。大庆油田的可采储量只剩下30%,到2020年产量只能维持到2000万吨左右,开采成本将在目前已经很高的基础上大大提高;省内四大煤炭生产基地:鹤岗、鸡西、双鸭山、七台河已经面临煤炭资源枯竭或大量“关井”的局面;我国最大的森林工业基地伊春,16个林业局中已经有12个无木可采,可采木材不足500万立方米历史包袱过重导致众多的社会问题(东北现象)在计划经济的指导下,产业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国有企业比重大。产业结构呈现刚性化对东北城市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抑制作用。到20世纪7

7、0年代末,东北地区城市化进程明显减缓。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原有的支柱产业大都由创新阶段进入衰退阶段。产业结构陷入结构性危机城市国有企业效益下降,企业改革步履艰难,出现大量的下岗工人,形成所谓“东北现象”。计划经济体制的遗产“新东北现象”东北地区工业结构重工业畸重,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工农业经济关联度差。加上近年来,粮食生产出现结构性过剩导致粮价下跌,农民卖粮难,农村经济收入滞缓,出现所谓“新东北现象”。阜新一煤矿空空荡荡的煤车(摄于2005年2月)。三、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资源性城市需经济转型 阜新、辽源、大庆、伊春等一批传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