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 元素.3 元素 教案1 (人教版九年级上)

课题3 元素.3 元素 教案1 (人教版九年级上)

ID:40739216

大小:3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07

课题3 元素.3 元素 教案1 (人教版九年级上)_第1页
课题3 元素.3 元素 教案1 (人教版九年级上)_第2页
课题3 元素.3 元素 教案1 (人教版九年级上)_第3页
课题3 元素.3 元素 教案1 (人教版九年级上)_第4页
课题3 元素.3 元素 教案1 (人教版九年级上)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题3 元素.3 元素 教案1 (人教版九年级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课题3元素一、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的信息。二、本课题分析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简介三部分内容。此前学生把元素当成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现在他们已经学习了原子结构,就应该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它下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元素概

2、念是教学难点,因为它比较抽象,而且对于“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中的“一类原子”这一定义,在没有同位素知识准备时,学生难以理解。元素概念的困难还在于在实际使用中容易跟原子概念混淆。学生搞不清在分析物质宏观组成时用“元素”,在研究物质微观结构时用“原子”。这是学生初学化学时容易犯的错误。随着知识的积累,他们是会豁然贯通的。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因此是教学重点。要求学生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对于一些常见元素的符号和名称,必须会写、会读、会用。学生在学本单元之前,并没学多少元素,尚难以理解元素

3、周期律。本课题编写“元素周期表简介”,目的在于让学生比较早地学会使用元素周期表这个工具。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他们可以从原子序数查找某一元素的名称、符号、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及确认该元素是金属、非金属还是稀有气体元素等信息,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提供方便。教学建议如下:1.学生了解了元素定义之后,应着重向他们介绍元素在地壳里的分布,引导学生阅读有关生物细胞中元素分布的资料,使他们形成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由100余种元素组成的概念。2.元素符号的教学要注意两点:一是分散难点,逐步记忆,即在化学课一开头就以化学符号的形式有计划地逐渐

4、给出元素符号和化学式,让学生逐渐熟悉,自然记住,到学习本课题时,已经认识并记住了一些元素符号,这样就减轻了对枯燥乏味的元素符号的记忆负担;二是组织好本课题有关的活动与探究,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动可以安排在课上,也可以安排在课下。三、部分习题参考答案及说明1.(1)A (2)C4.Cu,Zn,Ag,Cl,Ca[来源:]四、资料1.元素概念的发展人类生活在变化万千的物质世界之中,在与之打交道的过程中,认识物质世界并变革物质世界。古代实用化学的诞生和发展,为人类认识和变革物质世界提供了实践基础,同时也牵动着人们经常围绕有关物质

5、构成的问题进行思考:物质间既能发生相互转化,就足以说明,不同物质有着相同的本原。那么,这个相同的本原究竟是什么呢?这些物质的本原又是以怎样的方式构成万物的呢?我国古代的唯物论者认为构成世界万物的是“气”,还有人提出是金、木、水、火、土等五行;古埃及的思想家则认为,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是“水”;印度古代的哲学家则主张,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地、水、火、风四种“始基”构成;而古希腊则有人认为“气”是万物之源,有人认为“火”是万物之源,也有人提出水、火、土、气的四元素说。总之,古代各民族中,这些关于自然界组成的提法虽未尽相同,但都坚持了

6、从世界本身来说明世界,它和用所谓“神”、“上帝”和“精神”等超自然的东西来解释世界是根本不同的,应该属于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到17世纪中叶,波义耳(Boyle)才把元素这个概念介绍到化学里来,用以表示不能用化学方法再分解的单质。(在长时期里,大多数化学家不区分元素和单质这两个概念──现今西方有些国家如美国把element一词既用于指“化学元素”,也用于指“单质”)。直到19世纪60年代,原子、分子概念得到进一步明确以后,单质和元素这两个概念才跟分子和原子这两个概念联系起来,把具有一定化学性质的同种原子叫做元素,游离存在的元素

7、组成单质。到20世纪初期,对原子内部结构有了一定的研究,又在原子结构理论的基础上把元素定义为: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科学实验证明,有很多元素的原子核内所含质子数是相同的,但中子数却不相同。这种核内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一类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取其在周期表中占同一位置的意思)。12C、13C是碳的同位素,1H、2H、3H是氢的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类原子,它们的原子质量彼此不同,但它们的化学性质是相同的──决定化学性质的主要因素不是原子质量而是核外电子数量和排布。至此,人们对元素的概念有了本质的认识。元素

8、是以核电荷数为标准而对原子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也就是说原子的核电荷数决定着元素的种类。2.地壳里所含各种元素的质量分数地壳是指地球外表一层由岩石组成的固体硬壳,其厚度各处不一,介于5km~75km之间,平均为17km。由于地壳富含硅和铝,故也称“硅铝层”。按其成分又可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成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