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苏轼词两首》(语文人教必修4)

【教学设计】《苏轼词两首》(语文人教必修4)

ID:40864853

大小:743.95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8-09

【教学设计】《苏轼词两首》(语文人教必修4)_第1页
【教学设计】《苏轼词两首》(语文人教必修4)_第2页
【教学设计】《苏轼词两首》(语文人教必修4)_第3页
【教学设计】《苏轼词两首》(语文人教必修4)_第4页
【教学设计】《苏轼词两首》(语文人教必修4)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苏轼词两首》(语文人教必修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苏轼词两首》教学设计本课时编写:合肥市第二十八中学阮惠慧教材分析:在中国文学史上,苏轼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而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本课所选两首词又堪称是苏词的代表作。因此,学习这两首词,能使学生了解苏词,了解苏轼,进而欣赏苏词,学习苏轼的人生态度。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苏轼及苏轼词作的写作只是,掌握苏轼创作的有关知识。2.掌握豪放派与婉约派的不同风格。【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词作所要表达的思想领袖人物情感,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韵律美。2.鉴赏词的写作技巧,学习烘托的手法和从生活小事中提练哲理的方法。3.通过引导学生

2、品味语言引导学生体例词作中的“画面美”,品味词作豪迈、雄浑、壮阔的意境美。4.通过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理解词作中所造出的人物形象的英雄气概。5.通过“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进一步理解苏轼及其豪放的诗词风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两首词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苏轼,了解其曲折起伏的人生经历,感受他即使面对打击、身临困境,也能保持豁达、超然、酒脱、乐观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他们的人格和面对困难保持乐观通达的精神状态.【教学重点】鉴赏诗词中的景物描写、人物刻画和情感的抒发等内容。【教学难点】1、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阔达渺远的意境和作者豁达的胸怀。2、与词人的身

3、世联系起来体会诗歌的表情达意。教学课时:二课时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熟读课文,排除字词障碍;3、学生课前查到网上或图书馆搜集有关苏轼文字和图片资料,弄清人物成长经历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定风波》一、导入新课(从以前学过的苏轼的词引入新课)人们常说苏轼是千年一遇的旷世奇才,余秋雨先生更称苏轼为“中国古代最高贵,最亲切,最有魅力的文人”,他的许多词作已融入我们的生活中。贬到杭州,他说“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贬到黄州,他说:“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贬到惠州,他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贬到儋州,他说:“九死南荒吾不悔,

4、兹游奇绝冠平生”。无论多少次被贬,他的阔达情怀也一直感染着我们。今天一起走近苏轼,走进他的《定风波》。【设计意图】一来复习苏轼诗词,温故知新;二来整体感知,积累作文素材;三来熟知苏轼,为解读文本打基础。二、解题定风波:词牌名。这是一首记事抒怀之作。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湖北省黄冈县),偏居荒野,躬耕自乐。是年春,诗人至黄冈东南三十里的新购田地,归途遇雨,心有所感,遂赋此词。三、整体感知(一)齐读课文1、全班读词,加深对词的理解,读准字音、读清节奏、读出词人的情感。2、个别学生读序,概括序的作用。明确:★时间:三月七日★地点:沙湖道中。★

5、环境:先雨后晴。★事件:遇雨。★人物:雨具(拿着雨具的仆人),同行,余。★感觉:狼狈不觉★故:交代写作缘由。小序交待了写作时间、地点、环境、人物、事件。3、翻译全文,并标注重读词语。重读:莫听、何妨、吟啸、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任(平生)料峭(春风)、(山头)斜照、萧瑟(处)无风雨无晴重读原因:①上片“莫听”:“穿林打叶声”是指风吹雨落声,这是当时的客观存在。“莫听”是苏轼对同行人的劝告,外物不足于萦怀。“何妨”:二字突出了表现了词人此时从容淡定的神情,任风雨袭来,你下你的雨,我行我的路。同时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一种挑战风雨的意味。“吟啸徐(行)”:这是一

6、种不为外界环境左右的自得的境界,体现苏轼在风雨中的洒脱、从容、闲适“竹杖芒鞋”体现现在的状态,而“马”是比较物。竹杖芒鞋自然是轻便的轻巧的,但在风雨路途之中行进拖泥带水,又如何“胜”过骑马呢?显然“轻”是一种心态,一种轻松的心态,一种超然物外,顶风冒雨,从容前行的神态。大有“无官一身轻”之意,与“眼边无俗物,多病也身轻”(杜甫《漫成二首》之一)中的“轻”字亦同。“任”:任凭,体现出诗人面对自然的风风雨雨我行我素的超然情怀。②下片“料峭(春风)”与“(山头)斜照”重读形成对比,突出天气的变化。“萧瑟(处)”重读,突出刚才所经之处的特点,这是外在环境,是客观存在。“无风

7、雨”“无晴”这是作者的心理感受,是主观认知是作者超然物外的旷达人生境界。4、自由朗读,读出节奏,读出情感,读出诗人的心理状态。5、苏轼如何应对这场狂风暴雨?①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积极面对的态度(外物不足于萦怀,不为外界环境左右;从容淡定,甚至有挑战意味)②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安贫乐道的精神或是隐逸思想或是达观和不畏坎坷的超然闲适的心态应对(表达了作者任由风吹雨打都无所畏惧,那种大无畏的精神。蓑:不是眼前的实景,而是心中所想,闲人、隐逸者的装束)6、探究一苏轼写这首词,仅仅是要表现自己面对自然的风雨而具有的心态吗?如果不是,他写这首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