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错误演绎精彩倪娟

让错误演绎精彩倪娟

ID:40886879

大小:3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09

让错误演绎精彩倪娟_第1页
让错误演绎精彩倪娟_第2页
让错误演绎精彩倪娟_第3页
让错误演绎精彩倪娟_第4页
让错误演绎精彩倪娟_第5页
资源描述:

《让错误演绎精彩倪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让错误演绎精彩滨海县第二实验小学倪娟在新课改的形势下,追求真实有效的课堂成为主流。我认为常态下的真实的课堂就是有效的课堂,课堂要呈现真实,真实的课堂就会存在不同的声音,就会存在错误的回答。错误是学生真性的流露,是学生个性的张扬,从某种角度上更能反映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层面,教者对教材把握的度。作为教师要以平和的心态宽容错误的存在,并能以睿智思维还知识以真实的面目。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并运用教学中形形色色的“错误”资源,让错误也有理由,让错误成就真实的课堂。一、追溯表象错误,还原知识内涵案例:六年级整理复习中,我在一本资料上看到

2、了这样一道判断题:5÷4=50÷40=1……10()当我把这道题呈现出来时,学生纷纷举起了小手:学生1:我认为是错的,因为5÷4=1……1,50÷40=1……10。大家异口同声,小手全部落下。这样的回答大家都很赞同,言下之意5÷4=1……1不等于1……10。就在这时,我的眼前又举起了一双手:学生2:老师我觉得这道题是对的,因为商不变的规律告诉我,5÷4=50÷40,而50÷40=1……10,根据等量替换,所以5÷4也可以等于1……10。听她这一说全班哑然,是呀,理由很充足!我知道该学生仅根据表象所得出的结论迷惑了大家。他们

3、已把1余1和1余10看成完全商了,这种添加余数的不完全商确实让学生很不理解。我略沉思了片刻,出示了如下一组题:6÷5=1……1,5÷4=1……1,3÷2=1……1,我问:“这三道题都相等吗”,我刚问完,学生齐说当然相等了,我观察他们的眼睛里流露出不屑一顾,这不明摆着嘛!还用问!我想起叶澜教授曾说:“课堂上教师要封住自己的嘴,让自己少说一点,留出空间和时间让学生”。我没有反驳他们,只是说:“大家已经学了小数除法,不防算一算”。学生开始计算,只听有学生小声说:“咦,不等,不等”。我知道计算结果让他们大吃一惊,最后学生汇报说:“

4、第一道结果是1.2,第二道结果是1.25,第三道结果是1.5”,计算结果表明这几个算式不等,但是学生的疑惑好像加深了。此时,我言简意陔告诉大家,带有余数的商是不完全商,它并不表示最终的商,形式上它们都等于1余1,但是它们的内涵是不一样的。经我解说学生好像有所理解,我知道这不仅仅是这几道算式等不等的问题,更是对有余数除法的内涵认识问题。我不失时机地说,我们还可以把这几道算式看成分数来理解,6÷5=6/5,5÷4=5/6,3÷2=3/2,我要求大家根据分数的意义把这几个分数在图上表示出来。学生开始画图,我巡视着看到:有学生把一

5、条线段看成单位“1”,平均分成5份,表示出这样的6份……也有学生把一个圆看成单位“1”,平均分成5份,表示出这样的6份……最后汇报:从图上学生清楚地看出每个分数表示的大小并不一样,理解了这几个算式的内涵,一致认为这几个算式是不等的,还有学生说:“原来是这么回事,我知道了完全商与不完全商的区别在哪里了”。虽然这一道判断题花费了很长时间,但我觉得很值得,由这一系列的探讨、计算、画图,学生对商不变的规律有了深刻的理解,对不完全商也有了全新的看法,这将成为他们一生都不再疑惑的问题。我想起了,“孩子表现出来的并不完善,但他有他的美,

6、美就美在他的幼拙。”二、在比较中互化,让错误无形消逝从事一线的教师可能都会有共同的感触,许多知识在新授时,师生一起探讨,一起验证,师者感觉学生掌握得很好,可一旦再学类似的知识,学生就会张冠李戴。此时教师可能很着急,甚至很恼火。如果教师能将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错误”中比较、分析、反思,那么课堂定会显出真实的魅力。案例:四年级下册学完乘法分配律之后,课堂上学生对于(25+11)×4之类的简便计算牚握得很好,然而课堂作业中有这样一道题(25×11)×4,错误率却很高,大部分同学都是这样计算的:(25×11)×4=25×4+1

7、1×4=100+44=144我很纳闷,这道题在上学期学运算律时学生很少出现错误,怎么现在就不会了呢?到底是学生对旧知识的遗忘,还是对所学知识根本理解不透呢?反思我的教学行为,在第二天的练习课上,我出示了一组题:(25+11)×4(25×11)×4我提两名同学板演,我观察到第一名板演的同学对于第一题很快就能利用乘法分配律算出了正确的结果,算到第二题时,他先是这样算的:(25×11)×4=25×4+11×4=100+44=144做完之后又看了看,把所做的擦掉,重新算起来,结果如下:(25×11)×4=(25×4)×11=100

8、×11=1100我观察第二名同学,他一开始并没有着急做,而是看了好长时间,才动手做起来,他最终做出了正确的过程和结果。我让全班同学举手统计一下两道题全对的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五。此时,我又提学生说一说做这两道题的想法,学生很快说明理由。同样一题昨天错了那么多,今天我一句话都没讲,学生就能做正确了。我明白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