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第一章绪论]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实验心理学[第一章绪论]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ID:41635097

大小:55.3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29

实验心理学[第一章绪论]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_第1页
实验心理学[第一章绪论]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_第2页
实验心理学[第一章绪论]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_第3页
实验心理学[第一章绪论]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_第4页
资源描述:

《实验心理学[第一章绪论]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心理学的科学性一、什么是科学?科学就是通过客观的观察和严密的论证來获取知识。科学研究是人们获得正确知识的一个重要來源。科学具有客观性和严密性。所谓客观性,就是科学只承认和研究客观存在的事物;所谓严密性,就是科学家采用严密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二、科学的五大前提假设(一)世界是真实的对于大多数科学家来说,人们面临的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们的意志而转移的。(二)世界是有规律的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只要条件满足,就会出现过去出现过的事件。(三)世界是有因果关系的科学家认为,任何事物的发生都有其原因,而不是毫无理由地独自产生的。(

2、四)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任何一个科学家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承认:世界是可知的。(五)世界是可以用理性加以理解的推理一逻辑思维是理解一切事物和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对科学家来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以通过推理加以解释,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推理而得到解决。三、心理学是不是科学学科的科学性是i个连续体,在学科发展的同时,其科学性也在发展。在冯特时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是所谓的“内省”,它直接违反了科学研究的客观性原则。行为主义认为,只有那些可以观察到的行为才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当代认知心理学则是一个典型的研究从被试身上直接观测到的客观事实、寻找其屮因果关系的

3、学术流派。而与之同时代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则重视意识、情感、价值等行为主义心理学比较忽视的内容,它不甚强调客观观察(事实上也很难做到这一点)。另外,心理学的不少分支(例如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等)比较偏重高级统计分析,而这些方法并不一定能直接得出因果关系,对分析结果的解释也可以各不相同,这也降低了它们的科学性。综合考虑心理学上述方面的情况,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心理学既不是一门纯粹的科学,也不是毫无科学性,它的科学性介于全和无之间,并向比较纯粹、完全的科学性发展。第二节科学与实验一、科学家的工作科学家的主要工作就是发现和理解世界上存

4、在着的因果关系,从而帮助人们理解这个世界。探索因果关系的工作可以分两个方面:发现规则和建构理论。(一)发现规则规则是指人们常说的规律、定理和定律等,它说明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发现规则要分两步走:描述事物、发现事物Z间的联系。(二)建构理论理论的任务是解释事物Z间的联系。理论往往是一系列论断,用以解释一个或多个规则。为了作出解释,它往往包括一些规则中没有直接包含的概念。二、实验实验就是精密地控制各种因素,排除无关因素对观察结果的干扰,探究有关因素Z间相互联系的过程。(一)实验对科学的重要性(二)实验的构成要素任何一个实验,都由以下要素构成:实

5、验者、实验对象、实验手段。(三)实验变量分析设计任何一个实验,都需要分析实验所涉及的齐种变量。变量指事物的属性,这种属性在质量或数量上是可变的。所谓质量可变,例如人的性别(男或女)、宗教信仰(何种宗教信仰)等等;所谓数量可变,例如物体的重量、信仰的坚定程度等等。变量包括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在实验中,自变量是主试所要操纵的变量,它的变化往往构成原因;而因变量则是主试认为可能受自变量影响的变量,它的变化可能构成结果。控制变量指自变量以外那些可能影响实验中因变量的变量。为了得到纯洁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关系,必须采取措施将控制变量的影响降至最低。

6、(四)实验研究的步骤要完成一项实验研究,至少需要以下5个步骤:理论假设、方案设计、方案实施、数据处理和解释结果。第三节实验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一门学科能否成为科学,要看它是否建立在客观观察的基础上,是否探究事物Z间的因杲关系,它是否具备严密的逻辑体系。而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它述必须有独特的、适合其特殊研究对象特点的方法体系。在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之前,它是作为哲学的附庸存在的。其研究的方法也是借用哲学的思辨方法。从18世纪开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心理学口身研究领域的拓展,心理学开始了口己的“独立运动”。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

7、,是这场“独立运动”的酝酿期。这时出现了实验的萌芽。在这期间,生理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开始定量地研究一些感觉和知觉问题。例如,1795年,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台长马斯克林(Maskelyne)发现,他的助手对天体运动的观察记录总是比他慢约半秒。因而他提出了反应时问题,认为反应时间存在着人际差异。后来就有所谓的“相对人差方程”(A被试的反应时间一B被试的反应时间二X秒)的研究。19世纪中叶以后,德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韦伯根据多年的研究,总结出“韦伯主律”。而莱比锡大学物理学家、心理学家费希纳则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描述感觉强度与刺激强度之间关系的

8、对数定律,还制定出心理物理学的基本方法,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古典心理物理学方法,包括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和平均差误法。这一套方法是专门用于心理学研究的实验和数学处理方法,标志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