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AB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哲学期末考试试题

对口AB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哲学期末考试试题

ID:41776686

大小:6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02

对口AB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哲学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对口AB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哲学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对口AB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哲学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对口AB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哲学期末考试试题_第4页
资源描述:

《对口AB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哲学期末考试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60分)1.、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里是强调()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实践与认识互相决定D.认识能够指导实践2.“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这句谚语的哲学寓意是()A.学习知识比实践更重要B.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正确认识能够更好的指导实践C.有时候实践比认识重要,有时候知识比实践重要D.知识既源于书本,又源于实践3.要判断一种观点是非对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B.以是否在实践中得到证明定是非C.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D.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4.正确的意识

2、来源于客观世界,错误的思想归根到底来源于(  )A.人脑的错误判断 B.客观世界 C.人的主观想象  D.落后的思想意识5.人们常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这里的“门道”和“热闹”从哲学上讲分别是(  )。A.“现象”与“本质”  B.“本质”与“现象”  C.“客观”与“主观”  D.“主观”与“客观”6.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  )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的认识B.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活动才能获得C.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D.只有直接经验来自实践7、“理想好比泥土中生长出来的花,它虽生长在泥土中,但又不是泥土。“这一形象的比喻表明:A.

3、理想与现实是两回事   B.理想是美丽的,现实是丑恶的  C.理想来源于现实,但又高于现实  D.理想和现实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8、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追求个人利益就是“自私”  B.追求个人利益必然导致“自私”  C.把个人利益与自私等同起来是不对的  D.个人利益与自私观念同时产生9.歌德的名言:“你若喜欢你自己的价值,你就给世界创造价值。”这句话的哲学寓意是(  )A.人只有首先实现了自我价值,才能去实现社会价值B.人只有首先实现了社会价值,才能考虑实现自我价值 C.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统一的  D.自我价值是人的根本价值10.人们要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

4、律,必须培养科学的(  )A.行为习惯  B.工作方法  C.思维方法  D.认知态度11.辩证思维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其本质与核心是运用(  )A.比较分析法  B.矛盾分析法  C.分析综合法  D.类比法12.人生发展需要不断通过(  )和学习提高能力。A.试验  B.实践  C.工作  D.体验13、实践是()A.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B.人们的物质资料生产活动C.人们的认识活动D.人们处理、调整各种社会关系的活动14、人之所以是“人”从根本上说,在与人的()A.自然属性B.社会属性C.生产属性D.多样的属性15、荀子说

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句话告诉我们()A遇事有主见B成功需要有坚强的意志C善于抓住机会D善于约束自己16.生物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说:“大自然一有机会就要说谎的。”例如一根直的木棍,半截插入水中,看上去就像是弯曲的。这说明(  )A.本质离不开现象 B.现象离不开本质  C.假象否定了本质  D.假象也是本质的体现  17.“眼见不一定为实",这主要是因为(  )A.认识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B.现象包括真像和假象  C.经验有直接和间接的  D.本质是眼睛看不见的18.“知人知面不知心"主要是告诫我们(  )A.认识一个人的外表就可以了  

6、B.一个人的外表容易认识 C.知人知面就行了  D.不要轻信一个人的外表,要透过其外表看其本质19、人的全面发展()A.今天就能实现B只有资本主义社会才能实现C.那是不可能的D.是一个逐步实现的历史过程20、没有望远镜,伽利略不能发现银河系;没有显微镜,就不会有后来的细胞学说;没有强大推动力的火箭发动机,也就没有人类对太空的探索。这段话是说:A.社会历史是由杰出人物创造的   B.实现人生价值需要自己岗位上埋头苦干  C.实现人生价值要提高个人的科学文化素质D.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21.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主客观条件。下列条件属于社会物质条件基础的是()

7、A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极大提高B每个社会成员个体的身心和谐及协调发展C人们的精神需求得到极大满足D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22、“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表明()A、必须发挥人的能动性B、物质能够被创造C、人能创造,也能消灭规律D、人的能动作用受客观条件的制约23、“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理是()A、事物是发展变化的B、意识反作用于物质C、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的联系着D、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的联系着24.“天下皆贫我独富,我富也贫;天下皆富我独富,此为真富。”这种致富观蕴含的人生这里是() ①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主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