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线粒体与氧化磷酸化

第二节 线粒体与氧化磷酸化

ID:41900353

大小:1.01 MB

页数:22页

时间:2019-09-04

第二节    线粒体与氧化磷酸化_第1页
第二节    线粒体与氧化磷酸化_第2页
第二节    线粒体与氧化磷酸化_第3页
第二节    线粒体与氧化磷酸化_第4页
第二节    线粒体与氧化磷酸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二节 线粒体与氧化磷酸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二节线粒体与氧化磷酸化一、线粒体的形态结构二、线粒体的功能三、叶绿体与线粒体结构与功能的比较一、线粒体的形态结构(一)形态:线粒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一般呈线状,也有粒状或短线状(mitochondria)(二)数目与分布:(三)结构:1.外膜:含孔蛋白,通透性较高2.内膜:高度不通透性,向内折叠形成嵴3.膜间隙:含许多可溶性酶、底物及辅助因子4.基质:含三羧酸循环酶系、线粒体基因表达酶系等以及线粒体DNA,RNA,核糖体线粒体结构模式图二、线粒体的功能线粒体主要功能是进行氧化磷酸化(一)三羧酸循环

2、中的氧化反应(形成NADH、FADH2)(二)电子传递和能量转换(形成ATP)NADH+1/2O2NAD++H2O+能量FADH2+1/2O2FAD++H2O+能量小结:有机分子中储藏的能量高能电子质子动力势ATP电子传递1.电子载体烟酰胺脱氢酶类(以NAD+或NADP+为辅酶)黄素脱氢酶类(以FMN或FAD为辅酶)细胞色素(cytochromes,Cyt)铁硫蛋白(Fe/Sprotein)醌(uniquinone,UQ)或辅酶Q(coenzymeQ,CoQ)2.电子载体复合物复合物Ⅰ:NA

3、DH脱氢酶,NADHCoQ复合物Ⅱ:琥珀酸脱氢酶,FADH2Fe/SCoQ复合物Ⅲ:细胞色素C还原酶,CoQCytc复合物Ⅳ:细胞色素氧化酶,CytcO2能量转换1.氧化磷酸化过程实际上是能量转换过程:有机分子中储藏的能量高能电子质子动力势ATP2.合成ATP必须满足3个条件:(1)合成的ATP化学材料(ADP和Pi)(2)离子梯度(3)ATP合成酶(F1):F0,F1脂肪脂肪酸脂肪酸多糖单糖丙酮酸丙酮酸蛋白质氨基酸氨基酸①主呼吸链由复合物Ⅰ、Ⅲ和Ⅳ构成②次呼吸链由复合物Ⅱ、Ⅲ、Ⅳ构成复合物

4、Ⅰ复合物Ⅲ复合物Ⅳ复合物Ⅱ复合物Ⅲ复合物Ⅰ复合物Ⅲ内膜膜间隙线粒体结构及功能示意图三、叶绿体与线粒体结构与功能的比较(一)叶绿体与线粒体结构的比较(二)叶绿体与线粒体功能的比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