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生态思想视域下的我国当代生态文明研究

马克思生态思想视域下的我国当代生态文明研究

ID:41920890

大小:35.67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9-05

上传者:U-991
马克思生态思想视域下的我国当代生态文明研究_第1页
马克思生态思想视域下的我国当代生态文明研究_第2页
马克思生态思想视域下的我国当代生态文明研究_第3页
马克思生态思想视域下的我国当代生态文明研究_第4页
马克思生态思想视域下的我国当代生态文明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马克思生态思想视域下的我国当代生态文明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马克思生态思想视域下的我国当代生态文明研究摘要:生态环境问题是人类发展以来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这是人类在发展要求与发展困境的孑盾体现。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马克思以英敏锐的洞察力揭示和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卜•所蕴藏的危机,基于这个理论形成了马克思生态思想。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及了从根本上与社会主义相契合的生态文明概念,生态文明是超越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人类发展的新阶段。现阶段,我们虽然意识到了牛态问题的存在,但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还在愈演愈烈。众所周知,马克思生态思想蕴含着丰富而又深刻的哲理,英屮包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利用科技改善生态环境以及注重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等思想和观点。因此,我们要全面认真的学习和研究马克思生态思想,根据启示来解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难题。本文认为,深入学习马克思生态思想的科学内涵、基木特征和当代意义,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去,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我国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才能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关键词:马克思生态观、生态文明、启示、科学内涵、当代意义一、马克思生态思想(-)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基本内涵与主要观点马克思生态思想的木质是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是马克思生态思想的重要内容,它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解释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强调了人在维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屮的作用和地位。马克思认为自然是先丁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的客观世界,历史性、实践性等是口然的特性。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马克思生态思想认为,有能力从事生产实践的人,也就是冇主观能动性的人,是社会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显而易见,“人”也是-种客观存在。关于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基本内涵和主要观点吗,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说,首先,人与自然关系的辩证统一性。人与自然是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关系。口然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基础,因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先于人类和人类意识而存在的自然界。人与自然是辩证统一的,“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1与此同时,人类的发展受口然界的制约,人是门然界中的一员,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才出现的产物。人类在社会实践 和活动的过程屮,逐渐的认识自然和自然规律,无数残酷的事实和例子告诉人类随心所欲只会自食苦果。同时,人类的社会实践不能违背口然界的客观规律,否则不但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述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比如生态环境的恶化。渐渐地人类提出在不违背自然规律的丽提卜•尊重口然、开发门然、保护门然,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其次,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劳动实践相统一。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人是口然界的产物,人与自然界通过劳动实践联系起来。在实践过程中,人与自然发生了具冇社会性的物质交换关系,这是一种以劳动实践为纽带联结起来的对象性关系。劳动是实现人类与自然界的辩证统一的中介,如果离开了社会实践,人与自然不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那么人与自然的关系就不是和谐统一的。所以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的关系。人类必须从自然界获得必要的物质牛活资料和能量来维持牛存和发展,这是人类对自然界的依赖。同时,人类通过实践认识和改造自然,为人类自己的发展创造更多的生存空间和条件,这是人类对口然界的发作用。但是人类的社会实践和一切活动都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如果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活动中违背自然规律,就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所以人类要想达到改造自然界的预期口的,就必须在认识自然规律和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来开发、利用和创造自然界。再次,人、自然、社会的系统关联性。人类和自然界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人类为了生存和生产,会用一定的方式共同活动和相互交换,这样便会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之中,实现了人、自然、社会的系统关联性。只有在一定的社会联系与社会关系的范围之内,人们才能进行生产活动,人们通过劳动与自然界进行各种物质交换活动的同时也是社会与自然在相互交流过程屮产生关联性的过程,因此,人与自然、社会具冇系统的关联性。(二)马克思生态思想的特征带冇鲜明特色、具备完整体系的马克思生态思想深深的融入到了马克思、恩格斯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口然观和科学观Z中,形成了系统的生态世界观。马克思生态思想的特征口J以概括为六个辩证统一和两个高度重视。第一,主观和客观的辩证统一。马克思指出:“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这 总是一样的,这里己经出现了统一。”2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通过实践建立起来的关系,冇意识、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这关系中的主体,人的认识以及人实践的对象就是客体。人本身是口然界的产物,而不是存在于口然界Z外或者凌驾于口然界之上的,所以,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也受客体的制约。实践中的人类冇受动性的一面,因而我们在实践屮必须以认识和尊重自然规律为前提。我们必须吋刻记住,人类不应该以统治自然界或者征服自然界为自豪,而是要在人与自然界和谐共处屮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来发展自己。第二,两种生产力的辩证统一即指口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的辩证统一。口然生产力是指在未经人类加工之前就已经存在的,如土地、气候、矿藏、山川、河流等等;社会生产力是人类基于自然生产力通过自身劳动创造出来的,包括社会改造自然的能力和人类的劳动产品。很显然,自然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基础和前提条件,它制约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换句话说,所冇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必须建立在资源和环境能够承受的范围Z内。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负效应,社会生产力对自然生产力的影响越來越大。第三,两个“中心”的辩证统一,即人类中心主义与自然中心主义。从字面上来看,人类中心主义的中心是人,衡量尺度也是人,一切以人为中心;非人类屮心主义与人类屮心主义相反,认为人与自然万物的地位是平等的,坚持人与自然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切以自然为中心。马克思生态思想主张“人类中心”和“自然中心”二者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它不同于单纯的“人类中心”或者“自然中心”,是单纯的“人类中心”或者“自然中心”的升华和发展。马克思生态思想认为,应该实现这个两个“中心”的有机统一,实现人同自然界的本质的统一,这样才能充分体现人的价值和自然的价值,最终实现的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第四,两类循环的辩证统一,即生态循环和经济循环的辩证统一。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屮为生态循环提供了一个依据,他说“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了无限循环的经济系统的循环方式。通过对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运动中的人与自然之间物质交换的研究,马克思利用物质循环利用原理告诉我们自然循环和经济循环之间存在必然的、内在的联系。而这两者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在今天的意义就是,我们要发展循环经 济,实现社会、生态和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第五,两类孑盾的辩证统一,即人与口然Z间的孑盾和人与人Z间的孑盾。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自然与社会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是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深层次和根木的原因,要想实现人与口然的协调和和谐,就必须实现人与口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平衡协调。第六,斗争与合作的辩证统一。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孑盾双方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是斗争与合作的关系。我们既要看到斗争又要看到合作,做到斗争与合作的辩证统一,反对片面的看事物。笫七,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及其应用。马克思、恩格斯高度的赞扬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给人类文明带来的进步,正如马克思自己所说的那样:“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更重耍的是,马克思提出了依靠科学技术提高废弃物的利用率,因此,当代社会,我们要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及其应用,节约和再利用自然资源。第八,高度重视理论思维对于社会实践的重要作用。恩格斯曾说过:“一个民族想要站上科学的各个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3o理论思维对知道实践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轻视、忽视甚至是无视理论思维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阻碍科学技术的发展,影响人民的索质提高,进而影响经济的发展和生态文明观念的树立。(三)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当代价值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來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从劳动实践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了人、自然和社会三者之间的联系,最终形成了马克思生态思想体系。马克思生态思想对于现代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代价值。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类社会的发展不仅仅指的是经济方而的发展和速度,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都是衡量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耍指标,各方面平衡发展越來越被人们所认可。党在十七大上提出了关于建设生态文明是建设小康社会奋斗口标的新要求,在十八大上我们党同意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章并作出相关的具体的阐述,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更加完善、更加合理,使得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明确、史加突出。我国当代生态文明建设耍坚 持不断创新发展与批判继承马克思生态思想观,从而才能更好的完成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任务。马克思牛态思想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马克思的生态思想研究有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马克思关于生态思想的研究为我国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科淫的理论上的指导,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推动作用。当代中国耍建设生态文明,耍改善生活质量,耍造福人民,要实现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就必须认真学习、深入研究马克思生态思想,在马克思生态观的指导下,循序渐进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i直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雾霾天气频发出现,土地荒漠化严重等等,这些环境问题就像一颗定时炸弹威胁着我们的生活。所以,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耍注重环境的保护,透过马克思关于生态的思想,我们可以深刻地领悟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坚持以人为木,追求社会和谐,而建设生态文明就体现了这些理想。二、马克思生态思想视域下的我国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在十八大报告上,我党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当前社会之屮我们面临着日益严重的资源紧缺、生态环境等问题,我们要想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实现中华民族可持续地发展,就必须树立生态文明的相关观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岀位置,作为当前党和国家关于环境问题的工作的重心。党和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要求我们全面深刻地学习与贯彻马克思生态思想。首先,马克思关于劳动实践沟通人与自然联系的理论要求我们必须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体现出了人类尊重自然、利用口然、开发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理念,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人类在开发、利用和改造口然界的同时,耍认识和重视人与口然界Z间辩证统一的关系。长期以来,我国用环境污染的代价换来了经济的高速快速增长,忽视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最终造成生态环境口益恶化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个突出难题。作为自然界的产物,人类只冇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前提之下,才能获得永续的幸福与利益,人类对生态平衡的破坏必然遭到自然的惩罚。所以我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基础条件就是认识和尊重自然规律,这样才能促 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其次,马克思对人、口然和社会关系的论述耍求我们必须正确的处理人与门然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是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事业,对我国现代化的全局和未来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和谐统一,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道路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也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客观要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新飞跃,这要求我们要止确处理人与□然的关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长期以來,中国把经济发展放在首位,忽视了牛态环境的保护,这虽然在短期使得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口的成绩,但是我国的资源环境问题也急剧恶化。面对严重的环境污染和愈演愈烈的牛态问题,我国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观念,在发展过程屮耍做到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同时,政府耍制定并出台有利于生态保护的政策和方针,贯彻落实环境保护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再次,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认识要求我们必须正确的看待生态问题的内核并口树立正确的牛态文明的观念。树立正确合理得生态文明观念,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减轻资源环境压力的迫切需要。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倡导绿色生产、绿色消费、适度消费,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互配合、相互发展。现阶段,我国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问题重重,生态环境建设状况不容乐观。首先,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内容不够完善,同时对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不够。虽然我国法律法规规定谁污染谁治理,但是由于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很多人和企业钻法律的空了,在污染后以没有足够的法律依据而拒绝治理。另外,我国对环境税的豁免,导致了污染企业纷纷入驻屮国,环境污染形势愈演愈烈。其次,因为污染环境的成木低、方式简单,而广大公众并没有很好的参与环境保护的监督,因而环保部门的工作量大且复杂,环境保护工作难以开展。许多环保部门因为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工作精力冇限,对很多污染企业和破坏环境的行为置Z不理。三、结语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來的长远大计。”"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资源浪费严重,生态 建设迫在眉睫。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刻不容缓。深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生态观,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过程屮起到了极英重要的作用和启示。在推进和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我们时刻牢记口然生态与人文生态两者相互依存,不口J偏废。一方面,我们要突出自然生态建设的地位,保护自然、爱护自然,平衡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强调人文生态建设的重要性,把人文关怀融入的社会建设之中,加强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耍从实际出发,树立全局观念和整体思想,掌握生态环境变化发展的规律,以完善科学的生态文明理念作为指导。马克思说:”不以伟大的自然规律为依据的人类计划,只会带来灾难0,所以,我们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木是要坚持和贯彻落实符合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可持续发展观,不能为了眼前利益和短期的经济利益而晒牲自然和人文生态环境。4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一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岀版社,197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