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陈兵)上皮组织

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陈兵)上皮组织

ID:41956240

大小:3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04

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陈兵)上皮组织_第1页
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陈兵)上皮组织_第2页
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陈兵)上皮组织_第3页
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陈兵)上皮组织_第4页
资源描述:

《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陈兵)上皮组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上皮组织构成:由密集排列的细胞和少量的细胞间质组成。上皮组织的分类:被覆上皮一一被覆于身体的外表或衬于体内各种管、腔、囊的内表而和某些器官的外表面,呈膜状。腺上皮一一分布于腺体,以分泌功能为主,排列成团块状、索状或滤泡状。特殊上皮:感觉上皮(舌黏膜)、生殖上皮(曲精小管管壁)、肌上皮(曲精小管管壁)。一般讲的上皮是指被覆上皮被覆上皮组织的特点:1、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2、上皮细胞有极性:及细胞两端在结构与功能上有明显差异。上皮细胞的一面朝向身体表面或有腔器官的腔面,称游离面;与游离面相对的另一面面向结缔组

2、织称为基底而。3、上皮细胞无血管,营养通过结缔组织供给。4、神经末梢丰富,感觉敏锐。一般缺乏血管和淋巴管,营养物质依靠它周围的结缔组织的血管供应,上皮中神经较为丰富,感觉敏锐。。一、被覆上皮的类型和结构按照组成上皮的细胞层数。将上皮分为两类单层上皮:只有一层细胞构成,所有细胞都附在基膜上。复层上皮:由多层细胞构成,最深处的细胞附在基膜上。根据细胞形态又可细分(一)、单层扁平上皮由一层扁平细胞构成,从表面看细胞呈不规则的多边形,边缘呈锯齿状,互相嵌合。细胞核椭圆形,位于细胞中央。内皮:心、血管、淋巴管内表而的单

3、层扁平上皮。内皮很薄,游离而光滑,有利于血液、淋巴液流动以及物质透过。间皮:位于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的上皮。间皮光滑湿润(减少摩擦),便于内脏器官运动。(二)、单层立方上皮侧面看是由立方细胞构成,从上皮表面看呈6边形或多边形。分布于甲状腺滤泡、肾小管等处功能:分泌和吸收(三)、单层柱状上皮由一层棱柱状细胞构成,从上皮表而看呈6边形或多边形。在柱状细胞间常见到呈高脚杯形状细胞,称Z为杯状细胞。杯状细胞顶部充满粘原颗粒,分泌粘液。可润滑和保护上皮。杯状细胞核呈到三角位于基底部。单层柱状上皮分布于:胃、肠、子宫、

4、胆囊等处。(四)、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由柱状、棱形、椎体形等不同细胞高低不同构成,细胞核位置高低不齐,侧面看上去好像由多层细胞构成(错觉),但每一个细胞基底面都附于基膜上。柱状细胞上有纤毛。纤毛作定向节律性运动。在呼吸道可以帮助清除异物,输卵管卵子可依靠纤毛摆动移动。也夹有杯状细胞。(五)、复层扁平上皮由多层细胞构成,最底层呈立方或底柱状,该细胞有很强增殖能力。以上为多边形、梭形,表层为扁平。表层细胞不断脱落,由基底层细胞增殖分化,逐渐向表面补充。位于皮肤、口腔、食道、肛门等处功能:抗摩擦(六)、变移上皮:细胞

5、的层次与形状随着器官的空虚与充盈而发生变化,主要位于泌尿系统,肾盂、肾盏、输尿管、膀胱等处。(七)、复层柱状上皮:眼睑结膜和男性尿道等处。二、上皮组织的特化结构(一)、游离面朝向管腔或囊内腔的一面称游离面,游离面的对侧为基底面。1、细胞衣(糖衣):覆盖在细胞表面的一层由糖蛋白、糖脂构成的结构。2、微绒毛(1)、上皮细胞的游离而的细胞膜及胞质构成,细胞表而的微细突起,长度0.5—1.5um,直径80一90um。(2)、微绒毛内许多纵行排列的微丝,但无其它细胞器。(3)、微绒毛的作用是扩大细胞表面积(功能面积)。

6、小肠上皮上皮细胞的微绒毛特别发达,排列整齐,每个小肠柱状吸收细胞有2000-3000根,能使表面积增大30倍,有利于营养物质与上皮细胞充分接触,利于吸收。光镜下看到的小肠上皮的纹状缘和肾小管上皮的刷状缘都是由发达的微绒毛构成的。3、纤毛(1)、上皮细胞的游离面的细胞膜及胞质粗长结构较复杂,可以摆动,纤毛长5-10um,直径0.2um,(2)、电镜观察,纤毛中间具有按一定方式排列的纵行微管,形成9对周围微管(二联微管)+2个中央微管结构,微管与中心粒相连。(3)、纤毛的摆动具有方向性、同步性、节律性的特点。在上

7、呼吸道每个纤毛约有250-270根纤毛,其存在可为呼吸道起清除作用。输卵管与卵子运动有关。(-)、上皮细胞的侧面主要是细胞连接,电镜下常有以下四种方式。1、紧密连接:紧密连接处相邻细胞膜紧紧靠在一起,没有间隙,似乎融合在一起。起封闭屏障作用,可阻止某些大分子物质的通过。2、桥粒(粘合斑)桥粒在两细胞之间形成钮扣式的结构(连接糖蛋白)将相邻细胞钏接在一起,两细胞膜之间有20-30nm的间隙,在细胞膜的胞质面有一块厚度为15-20nm的盘状致密斑,上而有中间纤维相连。3、屮间连接又称粘合带,相邻细胞膜之间有呈带状

8、结构,两细胞膜之间有15-20nm的间隙。膜胞质面附有肌动蛋白纤维,其具有收缩作用。中间连接和桥粒的作用:起机械性支持作用,加强细胞连接的牢固性。一般来说,经常遭受较强机械作用的组织,粘合斑就很发达,如皮肤的表皮。4、缝隙连接缝隙连接处相邻细胞细胞膜间隙2-3nm,构成缝隙连接的基木单位称为连接子(由6个连接子蛋白构成,中间形成一个直径约1.5nm的孔道),相邻连接子对接形成通过相对接管道而形成缝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