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陈兵)呼吸系统

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陈兵)呼吸系统

ID:41989460

大小:3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05

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陈兵)呼吸系统_第1页
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陈兵)呼吸系统_第2页
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陈兵)呼吸系统_第3页
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陈兵)呼吸系统_第4页
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陈兵)呼吸系统_第5页
资源描述:

《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陈兵)呼吸系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呼吸系统呼吸系统包括鼻、咽、喉、气管、主支气管、肺等器官。第一节、气管、主支气管基本结构气管和主支气管为肺外的气体通道,其管壁一般可分为三层,由内而外依次为粘膜、粘膜下层、外膜。粘膜: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由纤毛细胞(纤毛向咽部定向摆动,将黏液及其吸附的尘埃和细菌等异物推向咽部,然后咳出)、杯状细胞、基细胞、刷细胞和弥散神经内分泌细胞(小颗粒细胞)构成固有层:与上皮之间有明显的基膜,弥散淋巴组织、弹性纤维二、粘膜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与固有层及外膜Z间没有明显界限,含有气管三、外膜:由c型软骨片构成,其缺口有平滑肌(马、猪与反刍动物位于缺口的内

2、侧;猫、犬侧位于外侧)、平滑肌舒缩可调节气管腔大小,并有助于分泌物排除。第二节、肺肺的表面覆有一层光滑的浆膜,为胸膜的脏层。浆膜深部的结缔组织伸入肺内,将肺分成许多小叶。肺是由实质与间质构成,实质为肺内支气管树及肺泡;肺内的结缔组织及其中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构成肺的间质。每一细支气管连同它的各级分支和肺泡组成肺小叶,肺小叶呈锥形,锥尖朝向肺门,锥底朝向肺表面。支气管在肺内反复分支呈树枝状,称支气管树。跟据是否进行气体交换实质分为:导气部与呼吸部导气部:叶支气管一段支气管-小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呼吸部: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肺泡。

3、一、导管部导管部的各级支气管逐渐分支,管径渐小、管壁渐薄、结构愈趋简单。导管部的结构比较:小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未细支气管粘膜上皮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有杯状细胞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杯状细胞很少到消失单层柱状纤毛上皮杯状细胞消失平滑肌(固有层外侧)不完整(少量)较完整完整腺体多少(很少乃至消失)无(消失)软骨片有少(很少乃至消失)无(消失)三消失一完整:杯状细胞、腺体、软骨片消失,平滑肌完整。克拉勒细胞(Clara位于细支气管与终末细支气管无纤毛的细胞中):细胞顶端微向表面突起,含有少量微绒毛。主要功能分泌蛋白水解酶酶,可分解管腔内细胞碎片和粘液,降低呼吸道中

4、分泌物的粘度,以保证气道畅通。导管部的功能:1、运输气体的通道,管壁平滑肌的活动改变管径大小,起传导气体的作用,软骨的存在保证一定孔径。2、清除异物管内腺体和杯状细胞分泌粘液,可以粘住界物,粘液中有一种溶菌酶,可以杀死细菌。管内纤毛的活动,每个细胞上有25-30根纤毛,当异物落在纤毛上时,纤毛靠单方向运动将它排出,到气管直至喉头,刺激喉部引起咳嗽,将异物吐出。纤毛的运动受温度、PH的影响,当机体患某种慢性疾病时或其它原因,使纤毛大量脱落,这时柱状细胞转化为杯状细胞。产生局部抗体,在粘膜内有淋巴细胞(主要是B淋巴细胞),由呼吸带进的抗原被巨噬细胞吞噬刺

5、激B淋巴细胞产生浆细胞,由浆细胞产生局部抗体而分布在粘膜表面,起免疫作用。二、呼吸部组成:呼吸性细支气管一>2—3个肺泡管一>2—3个肺泡囊一>肺泡(一)、呼吸性细支气管:为终末细支气管的分支,管壁上有少许肺泡的开口(管壁不完整)。上皮由单层纤毛上皮过渡到单层柱状上皮或立方上皮。在肺泡开口处,单层立方上皮移行为单层扁平上皮,上皮外面有少量平滑肌。(二)、肺泡管:为呼吸性细支气管分支,管壁上有许多肺泡或肺泡囊开口,管壁自身的结构很少,仅在帅泡开口Z间留有少许,所以看不见完整管壁,上皮为单层立芳或扁平。相邻肺泡开口处有许多结节样膨大(实质为平滑肌)(三)

6、、肺泡囊:多个肺泡共同开口所围成的囊状结构,无结节状膨大(鼓槌)。(四)、肺泡肺泡形态大小和数量:肺泡呈多面形的囊泡,一端开口于肺泡囊、肺泡管或呼吸性细支气管。人的肺泡直径200—250um,约有3—4亿个肺泡。肺泡总面积70-80m2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1、肺泡上皮:由I型和II型两种细胞构成。I型肺泡细胞,数量少,又称小肺泡细胞,肺泡内表而大部分衬以这种细胞,占整个肺泡表面积的95%,细胞扁平,有核部位略厚,而其它部位异常薄,仅0.2um,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相邻细胞之间有连接复合体,防止组织液漏入肺泡腔。主要功能:参与血气屏障。II型肺泡,数量

7、较I型肺泡细胞多又称大肺泡细胞或颗粒肺泡细胞,胞体呈立方形,胞质内含有许多嗜娥性板层小体,板层小体中含有磷脂(以二棕柵酰卵磷脂为主)、粘多糖、蛋白质和溶酶体的酶,板层小体由II型肺泡以胞吐方式排出于肺泡上皮内表面,称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正常情况下,肺上皮内表面有一层液体构成液面,液面上覆盖着表面活性物质,可降低肺泡的表面张力。此外II型肺泡是低分化细胞,可分化成I型肺泡细胞。2、肺泡孔相邻肺泡Z间有小孔相通,呈圆形或卵圆形,往往位于肺泡隔中毛细血管网眼内,直径10—15um,其作用主要是平衡肺泡气压,当一个肺泡内压力过高吋,可通过肺泡孔减轻压力,防止肺

8、泡因压力过高时而破裂。肺泡孔也有建立侧支通气作用,当终末细支气管或呼吸性阻塞细支气管时能通过肺泡孔从相邻肺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