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故事基架的分析

兒童故事基架的分析

ID:42122729

大小:260.74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9-09-08

兒童故事基架的分析_第1页
兒童故事基架的分析_第2页
兒童故事基架的分析_第3页
兒童故事基架的分析_第4页
兒童故事基架的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兒童故事基架的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兒童故事基架的分析吳英長國立台東大學初教系兼任講師兒童從小經歷了不少事情,也聽說了各種故事。這些事情和故事乃變成他們內心裡的故事基架(storyschema)°基架一旦建立,兒童無論在處理自己的生活經驗或在閱讀與作文時‘就可憑藉「故事」去整理各@»出屮的訊息o心理學家發嘔種社基架的傾向,是普遍存在於不冋文化之內;對人類而言,幾乎可以說是天生的(Mandlcr,etal,1980)。遠在一九三二年,英國心理學家巴特烈(F.C.Bartlett)即開始對故事進行記憶的硏究。但一直到六计年代才有學者深入去分析故事的結構和

2、內容,七-1年代各家分析的「故事文法」(storygrammar)競相出籠?目前則趨向統合。本文即綜合各家之說,試圖回答下列問題:1.幼兒的敘事與兒童的故事有何不同?2•故事基架式怎麼建立的?其主要內涵是什麼?3.故事基架建立之後,又有怎樣的發展?4.最後蹣故事的分析與發展情形,読侖教育上的涵義。、敘事與故事在兒童文學的領域中,「故事」_詞_方面是神話、寓言、童話和小說等文學形式的總稱;另一方面又與神話等並列自成一格。可見「故事」的含義甚多,在進入本題之前'有必要先加以澄清。「故事」的原始意義乃是「發生過的事件」。

3、就此而言,「故事」是「古人的事跡」,它與「掌故」「典故」或「軼事」同義。我們由此可以指認出真人真事o這種側重「故事」的真實性'乃就其內容而言°簡言之'強調「故事」的真實內容'是對「故事」採取狹義的解釋。此即般所謂的「寫真」或「報導」'其主耍目的在敘述事實發生的情形。佛斯特在「肩兌面面所瞬的「國王死了'然後王后也死了。」就是此義的「故事」。它是「時間順序排列的事件的敘述,如早餐後屮餐,死亡後腐爛等。」(李文彬,民62)不過「故事」若寫成如此,讀者必然覺得索然乏味。以佛斯特所舉的例子來說,讀者會好奇地問「然後呢?」其實

4、是想知道「國王死了」會造成什麼結果?或者王后爲何而死?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再探討「故事」的另一層意義。「故事」的另一層意義指的是引人入勝的「故事性」。這是從「故事」一詞的「故」字來說的。「故」是「使爲之也」的「原故」。據此,「故事」乃倒過來的「事故」,即事出有因。譬如「王后也傷心而死」,就使「國王死了」成爲因。所以,從因果關係去敘述事件,是「故事」的延伸用法,也是「故事」的廣義解釋。這裡強調「故事」按因果排列的敘述技巧'乃就其形式而言。根據上述「故事」的意義,所謂「故事」乃是「用一定的次序,把許多事件組合起來」(吳

5、英長,民71)。所謂「一定的次序」,乃指先提出衝突,然後敘述解嫡突的過程,最後交代角箱夬的結果。心理學家指出很多「故事」都具有一解決問題(衝突)的主題(Rumelhart,1980)。問題的產生形成了目標,爲達成目標乃採取行動,行動之後必帶來某種結果(不論目標達成與否)。上述目標、行動和結果就是「故事」的三基本要素(Stein,1979)°如果將三要索的系列衍生爲開頭、發展和結尾的完整結構,就是我們通稱的「故事化」。因此「故事」的笫二層意義,實際上就是「故事化」。據此'兒童文學中的生活故事、神話、寓言、童話和"號同

6、屬故事體。因爲它們共同具有「故事」的第二層意義—故事性o其中的差別在牛.活故事強調真實發生的事件,其餘四種MU傾向於虛構。同樣是虛構'寓言側重教訓;神話強調對大自然的合理解釋;童話更進一步創造山一非實際存在的世界;才観則偏重人物的性格刻畫(林文寶,民73;洪文瓊,民74)。爲了區別起見,我們將第一義的「故事」稱爲「敘事」(native),此義強調個體敘述其本身或聽聞於他人的經驗事件,是以時間順序來敘述的。而第二義仍依照習俗稱爲「故事」(story),此義則重視趣味性的因果演述。不過故事體的文本,大都是順序的「敘事」

7、與因果的「故事」交互穿插的。二、幼兒「敘事」的特性嚴格說來’「敘事」不能稱爲「故事」。但爲了說明故事基架女LK可建立的’我們不能不對幼兒的敘事有所了解。沙頓一史密斯(Sutton-Smith,1981)抬出敘事的發展要在故事之前。他收集了二至十歲孩子說故事的資料而加以分析,發現二至四歲幼兒的敘瞬下列特徵:按照時間順序(Chi-onicity),幾個事件同時並舉;苗牖方面只提到「從前」的首和「最後怎樣」的尾,中間部分不是很少,就是根本不提。筆者聽過一個三歲小男孩'扌倉著跟姐姐比賽册事。輪到他時,他說:「從前有一隻大野

8、狼,號一一呼另外沙氏也指出,幼兒說故事時喜歡圍繞一動作不斷地重複,而重複中乂出現了一些變化。筆者發現自己的女兒在三歲左右,即有上述「主題和變異」(themeandvmation)的現象。當她看到畫面上有一隻馬過生日,聞到玫瑰花就敏感地打噴嚏,-聲「哈一秋」使得宴席上的東两都倒了,她就很高興地說:「糖果倒了,蛋糕倒了,杯子倒了,凳子倒了……」。巴特敏和沙頓—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