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红《武陵春》的教学设计

赵玉红《武陵春》的教学设计

ID:42334178

大小:1.67 M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13

赵玉红《武陵春》的教学设计_第1页
赵玉红《武陵春》的教学设计_第2页
赵玉红《武陵春》的教学设计_第3页
赵玉红《武陵春》的教学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赵玉红《武陵春》的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武陵春》的教学设计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苏家园学校赵玉红教学目标:1.分层次地提升学生朗读古典诗词的能力: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步步深入地读出情韵;2.引领学生在师生合作探究中习得“古诗词”学习的多种正确方法,由“读懂词意”到“读透词心”梯度推进对古诗词内涵的探究与生成;3.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深度落实“读悟融合、互为印证”的教与学方法,助力学生审美情趣的提升。学情分析: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不高,对古诗词掌握理解的程度距离新课标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多记忆性掌握,而缺失对诗词意境与蕴涵的探究主动性,致使学生养成了走马观花式的浅表化理解古诗词的学习惯性。因此亟待教师在教学设计上提供

2、更具体、丰富、有效地教学引领。教学重点:1.开发学生“想象”的潜能,激活学生个性化的心灵画面,引导学生品味词的语言与意境,直达对词心的理解。教学难点:1.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深度落实“读悟融合、互为印证”的教与学方法,促进学生对词作意境的深度鉴赏。2.领会作者内心深刻的“悲愁”及词人高妙的艺术创作笔法。教学过程:一、对话导入——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导入语:孩子们,今天老师要带着大家回溯到历史的纵深处,去结识一个虽已故去千年,但在历史的长河中却散发着异样清香的女人——李清照。1.基于学前推荐给学生的李清照经典诗词,唤醒学生对清照的初识印象。2.引历史名家对清照的评论之词,定位其

3、旷世才女的历史地位,从而驱动学生的探究期待。二、初读——读懂词意1.一读——读准字音,达字正腔圆之效;(自由读—自荐读—倾听捕捉—夯实读)2.二读——把握节奏,达停顿有秩之效;(自由读—自荐读—倾听辨析—提升读)3.三读——贵在情韵,初步读出味道;(揣摩读—择优读—倾听判断—顺势引发学生对情感基调的思考)(注:抓取含蕴丰富的关键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调动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4.四读——静默译读,结合课下注释,贯通词意。三、悟读——读透词心(一)初探清照之“愁”1.教师配乐范读,引导学生踏寻词中的“愁意”之所在。2.凝练问题为:“何处见其愁?”3.引领学生斟酌词句,

4、潜心思考纸面、纸背中清照的愁意。进而探究发现:本词不仅仅是最后一句直接抒愁,而是句句写愁。让学生初感作者笔法之高妙,从而为后续的深入探究做好铺垫。(二)借“想象”深入词心,披文入情1.拨开第一层心瓣——知人论世,一品其“愁”;①引外在的背景画面触发学生的体悟引导学生学会用“联系时代背景深入作者心境”的学习路径,感悟清照那时“国破、家亡、夫死、流离”那“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真实处境,层层深入地体会女词人此时孤苦无依、颠沛流离的第一重“心痛”。②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体悟揉进对“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关键词句的朗读之中,如此,让理解来提升朗读,用朗读来深化理解。2.拨开第二层心瓣—

5、—想象对比,二悟其“愁”;①借想象创生学生内在的心灵画面,以个性化的还原学生对“日晚倦梳头”那凄冷画面的内在理解;②顺势而导,鼓励学生动笔勾勒出清照与丈夫过往幸福生活的画面,于语言的描绘中,再现夫妻曾经两情相悦、情意缠绵的神仙眷侣般的美满。③在闭目想象与动笔勾勒的两相对比之中,使得那时那境中形单影只、孤苦憔悴的女词人形象深入学生内心的最深处,令学生似乎跨越时空都能真切的感知到清照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悲苦心境”。④教师抓住这一动情的时刻,调动学生再将自己的所有感触揉进对“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关键词句的朗读之中,如此让内在的体悟与外在的朗读深层次地融合起来,互为印证

6、,一步步地走近词心。3.拨开第三层心瓣——扫处即生,三透其“愁”;①引领学生回溯让清照产生内心触动的外因——“风住尘香花已尽”,进而开展对这句表面看来只是环境描写的词句的探究。②再度借助想象来还原这句环境描写“风停、花凋尽”之前的夜里的景况,并引导学生将这狂风摧化、落红漫天的夜景与清照的身世处境相联系,便不难发现这句环境描写的奥妙之所在了——清照看了一夜,内心也被摧打了一夜。③教师精要点拨此处“扫处即生”的诗词创作笔法的强烈的表达效果,引导学生走向深入。④教师再度抓住这一动情的时刻,让学生全情投入到“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关键词句的朗读之中,深刻的明了清照创作此词的动因

7、,与难以言状的“内心悲愁”。4.百感交集,心碎满地——比喻摹写,难载其“愁”;①深入下阕,抓住“闻说”“也拟”“只恐”等关键词眼,洞悉清照内心的变化历程,明了其心碎满地、其愁难堪的内心境况。②引导学生从“无形的愁,有形的舟”的认知冲突开始,体会“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句创意出新、形象奇崛的千古名句的笔法创意之所在。四、深情总结——旷世才女,旷世孤独借助生成的板书,从女词人“国破、家亡、夫死、流亡”的悲惨遭遇与其“直接抒愁、细节显愁、扫处即生、比喻摹愁”的艺术创作笔法两个角度,进行总结梳理,明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