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全日制农业硕士作物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

非全日制农业硕士作物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

ID:42691400

大小:96.19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20

非全日制农业硕士作物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_第1页
非全日制农业硕士作物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_第2页
非全日制农业硕士作物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_第3页
非全日制农业硕士作物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_第4页
非全日制农业硕士作物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_第5页
资源描述:

《非全日制农业硕士作物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非全日制农业硕士作物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17级专用)—、培养目标培养徳、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徳,正确的政治立场,牢固的法纪观念,严谨的治学态度,较强的实践能力,熟练掌握作物领域的相关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并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和学以致用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应用型人才。1•政治思想能够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拥护屮国共产党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纪守法,团结协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徳和创业精神,具有为实现屮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屮国梦

2、而努力奋斗的理想。2.业务素质掌握作物领域的相关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并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和学以致用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独立从事作物领域研究或开发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及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的能力。3.外语掌握1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二、研究方向根据国家发展需要和领域特点,本专业设立3个研究方向:1.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超高产理论和技术、作物生长发育特性及调控技术、作物产量品质形成机理及其应用、作物精准栽培理论与技术、作物逆境应对技术与与营养调控技术、用地养地相结合理论

3、与技术。2.作物遗传育种作物高产优质遗传基础、作物转基因技术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作物改良上的应用、作物分子细胞遗传学。3.作物生物技术作物重要性状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作物人工染色体及基因组学、植物重要性状基因的开发和利用、植物蛋白组学、生物信息学、水稻基因组学。三、基准学制、学习年限与总学分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基准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为5年。实行学分制,总学分要求不低于32学分,包括课程学分和实践学分。其屮,课程学分不低于26学分(学位课不低于24分,选修课不低于2分);实践

4、学分6学分(不少于半年的校外实践以及其它形式的实践)。四、培养方式1.培养方式实行校内课程学习和校内外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在校课程学习时I'可累计不少于一个学期。在校内外本领域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生产管理等实践工作吋I'可不少于半年,实践工作完成后须提交实践总结报告。学位论文既可结合实践工作完成,也可在校内科研基地进行应用技术研究完成。2.指导方式学位论文指导实行校内外双导师负责制。校内导师应具有我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校外导师一般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并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相当水平人员担任

5、。若校外导师为招生导师(第一导师),则校内导师(第二导师)应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并具有博士学位。校内导师侧重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在校期间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答辩等工作。校外导师侧重负责指导实习和实践过程管理。学生的论文选题、研究指导和论文写作指导由两位导师共同承担。3.课程学习课程学习方式采取听课、讨论和自学相结合,考试及格方能取得学分。4.学术报告非全日制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须参加导师所在团队组织的学术活动。毕业前每人做2次以上读书报告或提交3份读书报告笔记,提交1份文献综述报告、1份研究进展报告。报告时

6、间由学生与校内导师协商确定。1.实践教学实践环节须深入本领域校内外基地,与科技攻关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指导教师须为研究生制定详细的实践学习计划,并指导其开展实践工作。实践期满后研究生要撰写实践学习总结报告,培养单位应对研究生的实践环节进行考核,通过者取得相应学分。五、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和教学进度按3年基准学制安排。同等学历或跨专业攻读非全H制专业学位硕士的研究生,须补修本专业本科阶段的主干课程3门,成绩合格,但不计入总学分。非全日制农业硕士专业学位作物领域课程设置课程类别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备注学位

7、课程公共学位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21必修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811必选其一自然辩证法概论1811第一外国语4831必修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3221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3221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3221领域主干课程作物高产理论与实践4831必修作物育种及种子生产理论与技术4832植物生物技术概论3221现代农业发展与实践3222作物逆境及其调控技术3221选修课程农业技术概论3221选修研究方法与论文设计3222农村信息化3222农业项目管理与评估3222作物科学研究法3222

8、农村科技服务组织概论3221实践环节实践总结报告6补本课作物栽培学冋等学历或跨学科补修作物育种学耕作学总学分32六、考核方法1•课程考核课程考试一般以笔试为主。专业课可采用笔试和课程论文或专题学术报告相结合的方式,重在考核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把握能力及其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有课程的成绩均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2.文献综述要求阅读文献4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占30%以上,并根据综述内容和生产实际提出学位论文题目。3.开题报告应在第三学期中期考核前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