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教学设计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教学设计

ID:42826806

大小:17.4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22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教学设计_第1页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教学设计_第2页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教学设计_第3页
资源描述: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一)大悟县刘集中学余志刚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经历探究相似三角形判定方法的过程中,初步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理解定理的证明方法,初步会运用定理来解决有关问题.2.培养学生运用类比联想,猜想命题,再加以证明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以及化归的思想.3.通过观察、猜想、归纳、探究等数学活动,给学生创造成功机会,使他们爱学、乐学、会学,同时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合作的精神.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理解和初步应用;难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证明.教学方法: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相结合教学过程设计

2、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请学生出示课前按要求剪好的三角形,教师利用已知三角形模板验证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的同时请学生回答他裁剪方法的理论依据,借此复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1.SAS;2.ASA;3.AAS;4.SSS。   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动手剪一个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相似.   学生可能马上利用平行线截一个三角形,教师要求学生说出这种裁剪方法的依据——预备定理.在肯定答案的同时提出,那么如何判断三角形相似呢?目前你掌握的方法有哪些?1.相似三角形的预备定理;2.定义教师提出:判定两三角形相似时,定义的

3、条件过多,预备定理的使用要求具有局限性,那么是否还有其它的判定方法呢?本节课我们继续研究: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二).你认为我们可以从哪儿入手研究呢?引导学生类比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进行猜想.学生类比联想,自主探究猜想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利用投影展示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1)ASA:若∠A=∠A’,∠B=∠B’,,则有△ABC≌△A’B’C’(2)AAS:若∠A=∠A’,∠B=∠B’,,则有△ABC≌△A’B’C’3)SAS:若,∠A=∠A’,则有△ABC≌△A’B’C’4)SSS:若,则有△ABC≌△A’B’

4、C’2.猜想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引导学生利用相似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的区别与联系,把上述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中比值为1改成比值为正数“k”,就可得到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得到猜想.猜想一(类比角边角公理和角角边定理)△ABC与△A’B’C’中,若∠A=∠A’,∠B=∠B’,则△ABC∽△A’B’C’.猜想二(类比边角边公理)△ABC与△A’B’C’中,若,∠A=∠A’,则有△ABC∽△A’B’C’.猜想三(类比边边边公理)换元△ABC与△A’B’C’中,若,则有△ABC∽△A’B’C’.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得到猜想

5、后学生分组动手实践,进一步探究猜想的正确性。合作探究后,以猜想1为例分析证明思路.   猜想1.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已知:△ABC与△A’B’C’中,∠A=∠A’,∠B=∠B’。   求证:△ABC∽△A’B’C’。    启发学生结合刚才的动手实践思考,若平移△A’B’C’得到△ADE,则可转化为预备定理的形式.如何实现平移是关键,在此可让学生集思广益阐述观点.方法之一:由∠A=∠A’,∠B=∠B’,能实现上述平移.证明 法一:在AB上截取AD=A’B’,且过点D作DE∥BC交AC于E.   ∴∠AD

6、E=∠B,∵∠B=∠B’∴∠B’=∠ADE又∵∠A=∠A’,AD=A’B’∴△ADE≌△A’B’C’(ASA)又∵DE∥BC∴△ADE∽△ABC, ∴△ABC∽△A’B’C’   法二:截取AD=A’B’且作∠ADE=∠B’交AC于E.   证法:略师生共同总结实现上述化归的思路:(1)利用添加辅助线的方法将问题化归为相似三角形的预备定理(图中,DE∥BC则△ADE∽△ABC).(2)利用平移变换将证明三角形相似转化为证明三角形全等(图中△ADE≌△A’B’C’).利用上述思路,证明猜想,得到判定定理1:如果一个三角

7、形的两个角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记: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2,3的证明过程由学生仿照定理1的证明完成.请二人上黑板板演.   猜想证明完毕,让学生观察、对比三个定理的证明方法,在证明过程中是否有共性?证法的本质是什么?让学生深入思考,感受三个判定定理的证法本质是一样的,即: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利用平移的方法,化归为预备定理的形式,最终转化为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区别就在于全等的证明方法不同.   请学生分别说出三个定理的推理形式且提出:如果不是“夹角”,结论是否仍然成立

8、,请学生分析并举出反例.   在△ABC与△A’B’C’中,已知∠B=∠B’, 但△ABC不相似于△A’B’C’三、实战演练,巩固新知   例 在△ABC和△DEF中,∠A=40,∠B=80,∠E=80,∠F=60.求证:△ABC∽△DEF.   思考题: 如图,已知,在△ADC和△ACB中, ∠A=∠A,请你添加一个条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