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辅助线技巧之旋转变换

几何辅助线技巧之旋转变换

ID:42852229

大小:89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3

几何辅助线技巧之旋转变换_第1页
几何辅助线技巧之旋转变换_第2页
几何辅助线技巧之旋转变换_第3页
几何辅助线技巧之旋转变换_第4页
资源描述:

《几何辅助线技巧之旋转变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初中几何辅助线技巧之旋转变换——构造旋转图形设计老师: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象达中学练兴宏一、教学内容分析运用基本图形去解决几何难题,当直接或间接的条件在现有图形结构下显得相对分散,并且不能解决问题时,可以考虑添加辅助线构成新图形,形成新关系,使分散的条件集中起来,从而建立已知与未知的桥梁,把问题转化为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这是解决问题常用的策略。再者,运用旋转命题常见于全国各地的中考压轴题,在分析解决这类题目时,学生们比较困惑的就是:“什么时候需要构造旋转图形、怎么构造旋转图形”,本节课的重点是根据题目所提供的现有图形及已知

2、条件,总结、提炼构造旋转图形的常用技巧:遇等腰(如右图:),转顶角(旋转中心所在位置)。特别地,1、遇(度),转(度),构造垂直,关注:直角三角形、全等三角形;2、遇(度),转(度),构造等边,关注:等边三角形、全等三角形;3、遇中点,转(度),构造对称(中心对称),关注:全等三角形。二、教学目标分析1.以构造旋转图形的常用技巧为载体,加深学生对旋转作图、旋转图形性质的理解;2.通过引导学生根据现有几何图形特征,构造恰当的旋转图形,渗透化归思想,学会把相对分散的信息转化为相对集中的信息,把未知的几何模型转化为熟知的几何

3、模型。3.通过三个例题的探究、总结、提炼和运用,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三、学生学情分析1.化归思想不仅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思想,也是一种最基本的思维策略,更是一种有效的数学思维方式。站在化归思想的高度,“未知”与“已知”、“陌生”与“熟悉”、“难”与“易”、“繁”与“简”、“抽象”与“直观”、“分散”与“集中”等等,就是矛盾的统一体。初三的学生,对化归思想已有较多的接触与认识,但仍需在平常的教与学中不断得到渗透与深化。2.笔者所在学校属于非中心区的镇属学校,学生的整体学习基础与学习水平不高,而此专题课对学生的学习又提出了

4、比较高的要求,所以,这里选取初中几何辅助线技巧之旋转变换——构造旋转图形为复习专题,既是矛盾的,又是必须的。计划此节复习专题课设置在初三学生中考复习的第一轮复习之后,基于学生已掌握旋转的基本性质之后学习,并且在设计上选取的题目以中档难度为主,突出训练数学思想方法,力求照顾到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并学有所获。3.学生有多角度思考问题的需要,学生有追求个性化解题方法的需要,同时,学生也有通过一题多解吃透问题的需要,然而,课堂上存在时间紧、任务重等诸多束缚因素,所以本人亦意图借助教学技术(超级画板)改善我们的教学条件,以满

5、足同学们的学习需求,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四、教学过程设计课前热身:如右图,(1)若,则吗?为什么?(2)若,则吗?为什么?设计意图:为中下生的新课学习扫除后续学习障碍,以突出学习重点、更利于突破难点;也是一种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形式。例题1 如图,已知在△ABC中,AB=AC,∠BAC=90°,点D是BC上的任意一点,请探究:BD2+CD2与AD2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例题2 如图,点P是等边△ABC内一点,若AP=3,BP=4,CP=5,求∠APB的度数.例题3 已知:如图,AD是△ABC的中线,点E在AD上,

6、BE=AC,延长BE交于AC于F,求证:AF=EF.例题1至例题3的设计意图:第一、三个例题都是思路宽,存在多种解法的题目。意在启发和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路思考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有利于培养和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鼓励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解法,体现评价的公平性,这也是广州市近几年来中考命题的特征之一。第二、例题2与例题3不仅是例题1的变式题,更是例题1的补充、拓展、与延伸,它们与例题1都是很具代表性的题,在完成好三个例题之后,对构造旋转图形的常用技巧进行

7、总结、提炼就是顺理成章之事。构造旋转图形的常用技巧如下:遇等腰(如右图:),转顶角(旋转中心所在位置)。另外:1、遇(度),转(度),构造垂直,关注:直角三角形、全等三角形;2、遇(度),转(度),构造等边,关注:等边三角形、全等三角形;3、遇中点,转(度),构造对称(中心对称),关注:全等三角形。第三、关于例题3,意图拓宽学生思维。同学们学习过的解题技巧是“几何图形出现中点时,常用的添加辅助线的技巧是——倍长中线法”,所以,设计此题的目的有二:一是借此题复习巩固“倍长中线法”,二是强调“倍长中线法”的实质就是通过“遇

8、中点,转(度)”构造全等三角形,两者在解法上是一致的。五、评测练习设计(效果评测与拓展延伸)1.如图,△ABC中,D、M分别是边AB、BC上一点,点E在AC的延长线上,并且满足BD=CE,DM=EM,求证:AB=AC.2.(北京市怀柔区一模试题)探究:(1)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BC、CD上的点,且∠EAF=4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