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朗读训练%20%20培养学生语感[1]

加强朗读训练%20%20培养学生语感[1]

ID:42855981

大小:2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21

加强朗读训练%20%20培养学生语感[1]_第1页
加强朗读训练%20%20培养学生语感[1]_第2页
加强朗读训练%20%20培养学生语感[1]_第3页
资源描述:

《加强朗读训练%20%20培养学生语感[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加强朗读训练培养学生语感安阳第一小学韦小宁摘要:语感能力是语文能力的核心,语感训练是语文教学不可忽略的教学环节。“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如何培养学生敏锐的语言感受力呢?笔者下面想就语感的认识和培养问题,谈一点看法。关键词:朗读训练 学生语感 朗读揣摩 激发想象 感同身受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编排的,有生动活泼和语气、节奏、句式、格调,往往蕴含着作者的情感意旨。许多声像教材是由有经验的播音员朗读、播讲,语音标准,语言规范,为学

2、生提供了最优良最规范的学习样板,其效果不是传统的教学手段可以比拟的。在语文课教学中,应提倡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揣摩,来培养学生的语感。用美学老人和朱光潜的话说就是“把数量不多的好诗文熟读成诵,反复吟咏,仔细揣摩,不但要弄懂每字每句的确切意义还要推敲出修全篇的气势脉络和声音节奏,使它沉浸到自己的心胸和筋肉里,等到自己动笔时,于无意中支配自己的思路和气势。”朱先生这段精辟的描述,便是朗读、揣摩的实质。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材有许多内涵丰富的精美的文章,如《三味书屋》、《黄继光》、《小珊迪》、《观

3、潮》、《古诗两首》、《爬山虎的脚》、《桂林山水》、《鸟的天堂》等。教学中,应安排较多的时间,利用声像教材指导学生有表情、有节奏地流潜心诵读,因声求气,使其步步深入作者情感的变化和语言的音韵变化中,真切理解文章的内涵。在指导学生诵读时,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扩大阅读广度,培养学生将作品中的语言文字化为自己的言谈,自己的写作词汇。这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基本方式。阅读教学中朗读的形式很多,有齐读、分角色读、指名读、引读等。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学生培养语感,理解课文内涵,从而达到教学

4、目的的重要手段。有效的读的训练,必须同思维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同想象紧密的结合起来,才能诱发学生的语。实践证明,没有想象,就无从对语言进行感受和理解。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帮助学生凭借想象走进作品所描述的活生生的具体形象的世界。正如叶圣陶所说的,“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意蕴和情感。如《观潮》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的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其中“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犹如千万匹白色战

5、马齐头并进”、“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等句子如不运用形象思维,便不会让人感受到大潮的雄伟、壮观。教学中,可通过电教手段,如播放录象、展示课件等激发想象,使其在语感中起推波助澜的作用,增强学生对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的感性认识。可激发学生通过“白浪翻滚”联想到“白色城墙”的雄伟图景;由“浪潮越来近”联想到“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时那浩浩荡荡的飞奔场面;由“声音”联想到“山崩地裂”的:惊人气势。然后,整段文字进行反复感情朗读,使学生置身其中,感受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他们的语

6、感。(三)感同身受,激发语感。课文中有些词句并不深奥,意思不难理解,并富有鲜明的感情色彩。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朗读的方式,形成鲜明的内心视像,让学生感同身受,激发学生的语感。如《小珊迪》一课,作者按事情发展的/顷序,写了从白天到晚上所发生的事情。小珊迪为了要“我”买他的火柴,从请求到乞求再到感动。教学时,可让学生在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一边听老师的感情朗读,一边体会不同的人物形象,并随着老师感情朗读时的感情变化联翩浮想,设身处地,引发学生敏锐的语感。然后,让学生通过轮流读、分角色读等方式,

7、再次感受,小珊迪诚实、善良的美好品质,对小珊迪悲惨遭遇的同情。 总之,语感培养有丰富的内容和方法,而朗读则是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只有经过反复朗读,方能读出其中的味道,读出其中的深层含义,而在这个整体的把握过程中,对于文中所涉及的语音、文字、词语、句子等的品味与琢磨,更是一种不知不觉的语感训练。朗读训练是听、说、读、写等言语活动的质量和效率的杠杆,是语感最初形成的基本手段。因此,根据学生的语言基础,把握教材所传递的感情信息,重视通过朗读进行语感训练和培养,是新课程标准理念下温习阅读

8、教学一个重要的环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