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燕春:瑞恰兹《孟子论心》对于孟子思想的解读

胡燕春:瑞恰兹《孟子论心》对于孟子思想的解读

ID:42914386

大小:2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22

胡燕春:瑞恰兹《孟子论心》对于孟子思想的解读_第1页
胡燕春:瑞恰兹《孟子论心》对于孟子思想的解读_第2页
胡燕春:瑞恰兹《孟子论心》对于孟子思想的解读_第3页
资源描述:

《胡燕春:瑞恰兹《孟子论心》对于孟子思想的解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胡燕春:瑞恰兹《孟子论心》对于孟子思想的解读上世纪20年代,艾•阿•瑞恰兹(IrorArmstrongRichards,1893-1979)在剑桥大学任教期间结识了其时在该校就读的留学生初人告,从而逐渐对屮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例如,他的专著《美学基础》(与奥尔登、伍徳合著,1922年)专门请当时在剑桥的徐志摩在扉页上题写了“屮庸”二字。该书翻译并较为详尽地分析了“不偏之谓屮;不易之谓庸”的具休所指,将其奉为“先师所言”,从而推导出了“真正的美是综感”等结论;又如,他的《意义的意义》(与奥尔登合著,1923年)-•书首章便援引了《老子》中的“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等观点;再如

2、,他在其苦述《实用批评:文学判断的研究》中引述了孟子有关“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的表述,借以强调阅读范围及深度的重要性。此外,他曾在86岁高龄时抱病来华帮助解决当时中国面临的外语师资培训问题,直至倒在讲台上。他为促进屮西文化交流与融合所做出的贡献是冇口皆碑的。然而,国内学界对于他所进行的孟子研究明显缺乏应有的关注。实际上,他的《孟了论心:复杂定义的试验》始终被两方汉学界奉为经久不衰的研究原典。例如,萨义徳的《东方学》,华霭仁的《在〈孟子〉中人的本性少生物学的本性》等专著与论文都充分肯定了该著述对于西方相关研究的薪火传承的影响。鉴于此,在语义、心理以及中四比较等层面具体分析瑞恰兹的

3、《孟子论心》对于孟子思想的解读,就是十分必要的了。在以客朋教授身份来华讲学期间(1929・1931),瑞恰兹曾以《孟了》作为教材学习汉语,但始终未能成功。然而,他最终失Z桑榆、收Z东隅,撰写了西方汉学界孟子硏究的开创性著作《孟子论心》。他在该书“绪言”部分即申明:撰写宗旨在于引发有识之丄对于屮国的关注。为此,该书就“冇关翻译的一些问题”、“孟子的言说模式”、“孟子的心性论”与“关于比较研究的技巧”等层面,阐释了孟子的诸种学说。标签:学习方法类别:读书时间第一,语境阐释。在《孟子论心》中,瑞恰兹自称是在进行“复式定义实验”,即运用他的语境理论対于孟子学说予以阐述。首先,该书笫二

4、章“孟子的言说模式”开篇即设问:如何理解《孟了》屮的言说方式?对此,他认为应该借鉴西方的话语模式。其次,他对于《孟子》中形式丰富多样、具有鲜明特色的比喻进行了深入剖析。尽管由于语言与文化的差异,他既不能完全理解《孟子》的词句类和篇章类比喻,乂未能充分领悟其中的诸种特色。但他的确将Z视为中国经典文化的组成部分,并仇尽己所能地把握其中的博喻巧譬。例如,他以《孟子》中的水喻作为切入点,阐述了西方的比喻理论。第二,心性透视。瑞恰兹凭借口己在心理学领域的高深造诣,敏锐地洞见到孟子心性论的重耍意义。首先,他反复考辨与推敲孟子所捉出的“仁”、“义”、“礼J“智”、唯”、“气”、嗽”、“志”

5、等概念与范畴的具体所指,认为它们共同构成了孟了心理体系的核心与目标;其次,他对于孟子的牛:活境遇与心理趋向之间的关联性问题予以考察,认为孟子生活在诸种隐匿的混乱之屮,基于此,为了抵御缺乏浩然正气等心理状态所引发的负面彩响,他着力倡导有关养气少修心等学说。客观而言,上述有关孟子心性观的阐释还是较为准确的。孟子心性观的形成与发展的确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历史语境及其个人的价值取向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笫三,中四比较研究。一方面,瑞恰兹対于中四比较研究的可操作性与适用界限进行了较为明晰的阐样。他明确表示:《孟了论心》仅旨在探索对于孟了学说与西方思想进行参照研究所具有的诸种可行性,因而并

6、不主张牵强附会的比附。首先,他注重孟子与西方学者的差异,指出:孟子及具弟子与西方学者之间所存在的明显不同在于,前者缺乏理论兴趣。鉴于此,他认为,就中国的心观体系而言,其划分标准是与西方的相应标准存在着很大差异的;其次,他在伦理与宗教层面上进行了参照研究,表明孟子观念小的欲望的所指与西方诸位伦理学家的相关阐释具冇同样广泛的效力。此外,他认为与犹太教对于西方的态度相比,孟子对于那些挑战其权威地位的派别的态度呈现出迥界的特征。再者,他还从语义层面进行了比较研究。例如,在论及孟了与齐宣王的对话时,他指出:屮文屮的“不忍之心”与英语中的'miseryJ具有杲曲同工Z效。另一方面,瑞恰兹

7、敏锐地洞见到了中西比较研究中的诸利”悖论。首先,就研究标准的不可通约性而言,他指出,西方所运用的被视为具冇普适性的某些模式并不完全适用于冇关孟子的阐释。在他看來,西方现有模式的缺憾是显而易见的,其对于兴趣问题的考察仅仅是就事论事,并未涉及道徳层面。由此,他认为其时西方学界对于孟了的研究,是很难摆脱标签:学习方法类別:读I汕寸间既有束缚的;其次,从硏究方法来说,他认为中西学术研究范式之间存在着诸种差异。与之相对,就孟子思想的研究而言,如若运川形而上学的操作策略就无法避免存在歪]山其本质的危险。无庸讳言,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