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阅卷看备考

高考阅卷看备考

ID:42953628

大小:154.00 KB

页数:45页

时间:2019-09-26

高考阅卷看备考_第1页
高考阅卷看备考_第2页
高考阅卷看备考_第3页
高考阅卷看备考_第4页
高考阅卷看备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阅卷看备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从高考阅卷反观答题要领陕西师大附中张可伦2010.12高考语文卷的主观题和作文题,由于文无定法,语言没有完全固定的、统一不变的含义;而阅卷人的好恶也难以预测和把握。所以,掌握答题要领是一线教师和教研人员一直着力研究的问题之一。首先要研究新课标下的高考大纲(说明)和考卷,力图找到可行的方法和途径,进而运用各种知识,调整解题思路,以求最大限度、最接近于标准的答题方式来应对高考。比如,通过了解评卷的过程及评阅方式来掌握答题技巧和估分尺度,可能会对应考的师生有一些帮助。2010年陕西省高考语文试题体现了对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运用和探究六种能力的考查,试题按现代文阅读、古诗

2、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和写作六大部分编排。其中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为二选一。总的来说,学生在客观选择题上错的稍多,普遍有3到4个;主观题做得较好。说明大多数人理解和表达方面清楚明白。如我校的平均分是122分,即使是选择题错3个,也能达到120分以上。作文的分数较高,基本都在50分上。一、评阅的大致流程最先是中心组的专家对本年度考题和答案进行学习、研究,尤其要认真仔细地研讨命题方提供的评分标准,在严格遵守标准的原则下制定操作细则。接下来是评阅的骨干人员学习、研究和培训,抽阅并提供各类样卷,供评阅人员参考借鉴。最后是全部评阅人员到现场,先熟悉试题、

3、答案及评分标准,再集中培训以期准确掌握评分尺度,然后是试评和多层检测阶段,所有阅卷条件具备后才开始正式评阅试卷。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翻译与断句共10分,通常为两个句子,每句5分。评分参考中对译出全句大意与译出关键的词语分别作了要求,并赋予一定的分值。“大意”中包括实词与虚词,特别是对虚词理解的要求,一般是每句2分;“关键词语”则主要侧重在实词和句式的理解上,通常有3个词,各1分。有些关键词学生未必能全部译出,但有了“大意”的分数,仅懂得大意也可得相应的分数。如2009年课标卷: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⑴凡被围四日,城多圮坏,昭以智补御,皆合法,然不可复

4、支。⑵昭勒众于通衢接战,自暮达旦,尸填街不可行。两句中“凡”“圮坏”“法”,“勒”“通衢”“填”均为得分点,一处1分,加上全句的意义指向和文句通顺的2分。【答案】⑴总共被围四天,城墙多处毁坏,朱昭凭着才智修补城墙抵御敌兵,全都中规中矩,但是再也不能支撑下去。⑵朱昭率领众人在大街要道上与敌军交战,从傍晚直到天明,尸体塞满街面,无法通行。(二)应对策略和方法古诗文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笔宝贵财富,学习古诗文,不但可以开阔视野,增进知识,陶冶情操,丰富想像,同时还能丰富语言,提高文学素养。应对高考要具备以下一些条件:①必要的文学常识;②合理的阅读方法;③准确的语言表述;④日常的诵读积累。(1

5、)要重视教材的复习,打好知识基础。高考考查的是考生们的知识迁移能力,即把课内知识运用到课外的能力,而课内知识就是这种能力的基础。俗话说“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教材,不论试题如何千变万化,选材如何层出不穷,那些考点、能力点依然离不开教材。所以我们要重视教材、尤其是经典篇目的复习。只有打好基础,才能有制胜的把握。(2)应特别强调“读”和“写”。这个时期的复习任务重,练习多,老师和学生的身心也大多疲惫懈怠了,有时就会以各种借口放松对这两项能力的练习;另外,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不大注意动手写,也没养成诵读的良好习惯。而这两项恰恰是高考中最重要的得分能力,一定要培养、保持、发展和不断提高

6、(3)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用法①实词:《考试大纲》中规定应掌握120个常见文言实词。近几年来,高考命题采用多种形式对文言实词进行考查:一是对四个实词分别进行解释,要求选出正确或错误的一项;二是从古今词义比较的角度,选出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或不相同的一项。文言文翻译也主要考查实词的一词多义。平时不断积累常见实词的主要义项,掌握推断实词词义的技巧,就能从容应对高考。如2010年课标卷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2)遇偾军夺舟弃江中,浮断木入苇洲,采莲实哺儿,七日不死。【答案】(1)贼寇进攻三天不得入城,利用大船趁着涨

7、水,沿着船尾攀爬城墙的垛口上去。(2)遇上败军抢走船只把他们丢弃在江中,靠着断木漂浮进入芦洲中,采摘莲子喂养小儿,七天都未死去。【得分点】(1)“以”“缘”“堞”。(2)注意“弃江中”“浮断木”的省略和“浮断木”的句式特点,以及“实”的意义。②常见文言虚词(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近年来高考试题针对文言虚词的考查已放到了文言翻译中,且很可能是得分点。由于这18个虚词是精选出来的,除了常用在句尾的“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