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界〉教学设计

〈老山界〉教学设计

ID:43060693

大小:3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26

〈老山界〉教学设计_第1页
〈老山界〉教学设计_第2页
〈老山界〉教学设计_第3页
资源描述:

《〈老山界〉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老山界【教学目标】1.学习和掌握按时间顺序、地点转移记叙事情的方法,以及用生动的描述、贴切的比喻表达中心的写作手法。2.学习、体会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重点】1.学习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记叙事件、安排层次的方法。2.勾画关键语句,揣摩其含义及作用,赏析、积累精彩语段。【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长征的革命传统,把握文章主题。2.感悟红军的革命精神。【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生齐背诗歌《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同志这首描写红军长征的著名诗歌中,写到:险峻的五岭绵延起伏,可在红军眼中只像水面吹起的细小波浪。这是何等的气势!这五岭就是: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其中的越城岭,土名叫“老山界”,是红军长征中所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今天,就让我们一同看看红军战士是怎样翻越这第一座难走的山的。 二、自主学习1、认读下列生字词,注意字形、字音:苛捐杂税() 骨碌()酣然入梦() 惊惶() 缴租()寒颤()呜咽()蜷曲()点缀() 澎湃()咀嚼()2、自由朗读课文

3、,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明确:本文记叙的是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的故事。3.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这样有什么好处?课文采用顺叙的方法,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层次。这样写的好处,一是材料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来安排,十分顺当,文章脉络十分清晰。二是逐层写明时间的变化和地点的转移,使叙事和描写都合情合理。三是有些事情起初不明,后来才明白,按时间顺序写,先设悬念,后面解释,就能产生扣人心弦的效果。课文写得有条不紊,环环相扣,仿佛带领读者重温红军翻越老山界的战斗历程。4毛主席在《七律•长征》中曾发出豪迈的慨叹“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

4、山只等闲”。请同学们再次速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红军在翻越老山界时遇到了哪些困难。行路难(悬崖峭壁、山高路险);睡觉难(路窄石硬、寒气逼人);吃饭难(粮食奇缺、肚子饥饿);处境难(敌人追击、枪声密集)。5.面对这些困难,红军战士的态度如何?试从文章中选择恰当的语句说明。行路难——奋勇登山。睡觉难——酣然入梦、观赏夜景。吃饭难——鼓着勇气、继续前进。处境难——毫不畏惧、嘲笑敌机。3三、点拨探究  1.全文重点围绕红军翻越老山界来写的,这当然是直接表现文章主题的。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内容不是直接写红军翻山的? 明确:与瑶民母女攀

5、谈,医务队的女同志,敌人的飞机声和枪声。 2.翻山之前,写与瑶民母女攀谈,这与表现主旨有关系? 明确:与瑶民攀谈是翻越老山界的一个组成部分。从瑶民那里了解到了瑶民们的悲苦生活,宣传了红军的主张,把自己本身就很缺乏的粮食送给瑶民,贴标语保护瑶民的篱笆等,这些说明了红军是一支关心百姓、爱护百姓、为天下穷苦人谋利益的好队伍,说明了红军的走到哪里就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哪里的好作风,这也是红军能够取得人民大众支持、最终夺取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这样,虽然看似与翻山关系不大,实际上是从一个侧面表现红军长征的经过及意义,更加丰富了文章的主题。 3

6、.快到山顶时,作者又写了医务队的女同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医务队也是整个队伍的一个部分,是长征队伍里必不可少的后援支持。翻越老山界中普通士兵表现出了极大的坚强和勇敢,那么带着伤员翻山的医务队呢?他们则更需要有着更大的勇气和毅力,表现出更大的坚强和勇敢,何况他们中很多人是女性。这种坚强和勇敢就更让战士们钦佩,她们也是红军长征队伍中的一个特色和写照。   4.补写敌人的飞机声和枪声,目的是什么? 明确:补写敌人的机枪声和飞机声,就更突出了红军所面临的艰难困苦,他们不单是要翻越一座高山,而是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中翻越高山,其艰难的

7、情境可以想见。在敌人飞机的“叹息”声中,我们看到的是红军的战无不胜的高大形象。 小结:在直接记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时,还写了这么多内容,不但没有冲淡主题,而且从不同的侧面丰富了主题,使文章更加充实、丰满。 5请同学朗读自己画出的景物描写的句段,每个同学读一处。读完后,讨论以下问题。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感悟景物描写的作用。   1).两处“之”字形火把的描写,具体有什么作用? 明确:通过两次“之”字形火把的描写,描绘出了一个星夜行军图,火光与星光相接,暗示了山势陡峭。而此时战士还有说有笑,互相鼓励,更表现了红军不畏艰险、坚强勇敢的

8、豪迈气概。   2).夜宿半山腰时很险要也很艰苦,但作者描写的夜景却很美,这样写景有什么作用? 3明确:这段景物描写,写夜色的美好,突出山势的险峻,特别是写静夜的声音,通过四个形象的比喻写出声响的起伏变换,形象地写出了人在困倦之时,耳边的声音似有非有,朦胧变化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