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项目

“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项目

ID:43130298

大小:96.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9-27

“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项目_第1页
“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项目_第2页
“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项目_第3页
“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项目_第4页
“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项目_第5页
资源描述:

《“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项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研究课题申报表课题名称:新课程不同课型教学设计研究课题编号:12申报单位: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项目负责人:陈启新联系电话:13178115338通讯地址:福州市五四路217号电子邮箱:chenqixinlll36)tom.com传真:87819853申报日期:2006-11-26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制申报单位福建省普教宗姓名单位职务联系电话电子信箱备注负贞人陈启新福建省普教室理科副主任13178115338chenqixinl113@tom・com中学高级课联系人黄丹青福建省普教室教研员13599437946Huangdanqing2004@126.com中学

2、高级胡嘉谋古山一中校长13706935288Gtyz100@sina.com中学特级题吴德伟三明市教科所中教研副主任0598-5189272Wudewei702@163.com中学特级杨梓生龙岩市普教室教研员13358358198lvoihx@l63.com中学高级项刘丽萍南平市普教室教研员05998287661nphx@tom.com中学高级黃志华泉州llj教研员15960567653hzhiwc@tom.com中学教科所高级目曾新庭莆田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员13030851920zcn2xintins@163.com中学高级主要卢秉政福州教教研员13706980129FZLBZ2004@12

3、6.com中学育学院高级组陈惠明宁德教师进修7院教研员13950595737chm@china.com中学高级林玲厦门市教研员0592-8563106Llsood@sohu.com中学成员教科院高级成蔡賜春漳州

4、

5、1普教室教研员13806932376zzhuaxue@163・com屮学髙级潘则南福建师大附中教研组长13509389961znpan@fisdfz..org中学高级员钟灿富厦门中361003教务主任13950129686zhcf361003@sina.com中学特级陈熙福州一中教研组长13609509313chenxi1965@sina.corn中学高级傅兴春厦门市教科院教研员0

6、592-8898636fuxcs@163.com中学高级核心成员已有的主要研究成果陈启新1.主持或参与主持省普教室化学学科丿刃年各项课题研究,各项课题均有不同形式成果呈现2.参加“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等课题研究,审定“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校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指导意见”3.主编高中新课程教师教育系列教材《走进课堂——高中化学(必修)新课程案例与评析》(高等教育出版社)等书籍数十木4.撰写、发表“开放性试题的研究”等论文几十篇胡嘉谋1.负责国家级“十五”规划“学校管理机制实证研究”Z了课题“学校德育管理机制的原则、内容、程序和方法”,现已通过结题鉴定2.撰写论文多篇,其小“

7、山区中学教师现状分析与对策”被收入中国名校六百家3.参与编写《中学化学解题方法与技巧词典》等二十余本书钟灿©1.参与研究的国家级课题:“基于校园网络环境的学校教科研管理模式研究”、“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主持的省级课题「'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屮的应用与影响的研究”;科研成果“贯彻新理念培养创新型人才”获全国创新学习课题成果一等奖,“有机化学教学中能力的培养”获首届全国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科研成果二等奖。2.撰写、发表“教师素质之管见”等论文儿1•篇3.参与编写高中新课程教师教育系列教材《走进课堂——高屮化学(必修)新课程案例与评析》(高等教育岀版社)等书籍黄丹青1.1

8、996-1998年主持完成“实验探究教学”课题研究,结题论文“开展实验探究教学的尝试”获中国第八届化学学术年会论文评比二等奖;2001-2004年主持完成“化学教学屮的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论文“在学习中探究•在探究中学习”获中国教育学会化学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一等奖。2.参与“师生互动网络学习模式的构建”课题的立项、研究、报告修改丁作。3.撰写、发表“化学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等论文数1•篇-申请立项论证1.研究背景和意义:2006年9月,我省全面实施高中新课程。高屮化学新课程的教学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就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

9、地学习,掌握最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我们确定“新课程不同课型教学设计研究”为课题,研究如何将新课程的理念、化学课程标准,通过教学设计切实地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促使将三维冃标真止地转化成学生的积极变化和全面发展,以获取最住课堂教学效果。2.研究目标与内容(1)高中化学新课程不同课型的教学分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