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推进以校为本教研制度

区域推进以校为本教研制度

ID:5538267

大小:214.00 KB

页数:71页

时间:2017-11-13

区域推进以校为本教研制度_第1页
区域推进以校为本教研制度_第2页
区域推进以校为本教研制度_第3页
区域推进以校为本教研制度_第4页
区域推进以校为本教研制度_第5页
资源描述:

《区域推进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区域推进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的 观念、行动和展望常州市武进区教育局沈克强viamail@sina.com一、长沙会议的启示全国第二届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基地建设项目工作会议(2005.1.9—11,长沙)对上海经验的点滴感受对项目工作应持的行动哲学的启示实证的传统顾泠沅教授的报告,宝山区的调研报告深度调研是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项目的展开不应建立在理论演绎、概念推导或对教研现况、发展需求的主观臆想上,而应建立在切实的、正确的起点上,起始行为非常重要,“问题引导变革”实证是校本教研本身的特质、价值旨趣和内在要求对上海经验的点滴感受

2、对项目工作应持的行动哲学的启示理性态度和创新精神话语风格,对传统教研和校本教研、发展要求和改革尺度、理想和功利的客观辩证把握。“自我反思,同伴合作,专业引领”一统天下的时候,有自己的声音,创造自己的模式。领悟项目的内涵“位育”:“致中和,则天地位矣,万物育矣”“格致”:“格物致知”“和实王物”对上海经验的点滴感受对项目工作应持的行动哲学的启示国际眼光和本土特色顾教授的报告,教师行动教育,对外国先进教育理论的吸纳和改造校本教研中现在热捧的“行动研究”“教育叙事”“现象学分析”“阐释学视角”,许多都是“舶来品”,在学习、借鉴的同时,必须加以本土化

3、改造,创造本土经验和成果。“食而有化”,“新天地”。对上海经验的点滴感受对项目工作应持的行动哲学的启示整体架构,同时又注重细节八区联动,同时具体工作又精致、扎实,对模式的探究技术化、工艺化。项目在定位上,既是一个研究项目,有科学性;更是推进课程改革和教学创新的一项重要工作,有应用性、行政性。必须努力追求项目理论和实践的一体化,认识和行为的一体化,研究和工作的一体化。“提起当前的课改,人们总是喜欢与宏大的东西结合在一起,宏大的构想,宏大的设计。有些东西一旦变得宏大,便容易让人望而生畏,踯躅不前。而宏大背后的细节却往往少有人问津,但这些所谓的细节

4、,往往决定着成败。”(一位老师的教育心得)各地的微观操作丰富多样,但基本理念、经验和话语体系趋同,如何看待和把握?是理论工作者给定的框架禁锢了我们的思想,还是相信专业,它们确实揭示了“校本教研”的本质要求,我们需认真领会,扎实践行?如果没有先验的“自我反思,同伴合作,专业引领”,我们会如何考虑和建构“校本教研”?从“校本教研”的内涵出发,而不囿于给定的框架,真正体现“以校为本”。校本教研制度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核心任务是集中视点把教学研究的校本化建设做好,但关注和改善教学研究是置身于其中周边环境,创设有利于校本教研推进的外部条件,提供支持和保障

5、也是需要的。既非什么都揽入校本教研,亦非就校本教研论校本教研。二、由观念到行动:教育行政的角度(一)革新学校发展和课程实施机制,强化“校本”意识,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创设背景,形成外部推动力量。1、促进学校主动发展教研的以校为本,首先是学校整体发展的以校为本。没有学校发展的“校本”意识,就没有对教学研究“校本”的自觉追求,也就没有“校本教研”的思想根基和精神品质。市场经济背景下公共行政管理正在转型。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以校为是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政府:宏观调控依法管理提供服务学校:依法办学明确职责自主发展1、促进学校主动发展主要工作:颁发《促进

6、学校主动发展的意见》,开展学校发展规划制定工作,强化了学校的主体职责。背景分析(学校传统、外部环境、社会需求)发展目标(学校规模、学校管理、队伍建设、学生发展、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学校特色、条件装备)实施方案(发展战略和行动方略,引领性研究课题或项目)保障机制1、促进学校主动发展主要工作:实施《教育行政主动服务学校发展意见》,转变职能,理顺政校关系,改进作风,降低工作重心,学校自主,以校为本。2、强调对课程的校本建构用“标准化”、“齐步走”的方式处理所有教育情境下的课程问题,其内在的固有缺陷变得越来越突出。新课程在一定适用范围内提出“校本

7、”理念,反映了人们对“主体”、“差异”和“多元”价值的尊重。“以校为本”蕴涵了学校和课程管理,学校和课程本身关系的重要调整,它意味着一种权力,一种责任和一种机遇。从课程的实现过程来看: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运作的课程经验的课程2、强调对课程的校本建构主要工作:强调对课程整体的校本建构:学校应按照课程方案,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表述学校的教育观念,行动纲领与规范,使之成为具体情境下学校和教师的行动指南。根据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和理念,确立本校的培养目标,课程思想,办学理念和特色选择整体架构本校课程,制定年度课程实施计划对课程进行“二度开

8、发”,以具有统领性的教学指导思想转化课程,提高课程对本校学生的适应性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独立自主或与校外机构或人士合作开发校本课程,供学生选择2、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