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惠安惠南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第2周周练试题(含解析)

福建省惠安惠南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第2周周练试题(含解析)

ID:43167635

大小:40.15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9-26

福建省惠安惠南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第2周周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福建省惠安惠南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第2周周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福建省惠安惠南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第2周周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福建省惠安惠南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第2周周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福建省惠安惠南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第2周周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福建省惠安惠南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第2周周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福建省惠安惠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第2周周练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2019.3.27第I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请把代表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到第Ⅱ卷的表格中和涂在填涂卡上)1.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声赞誉梭伦是“优良的改革家”,是因为梭伦A.推翻王权,以贵族制取而代之B.实行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C.确立了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D.确立“陶片放逐法”,最终确立民主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梭伦改革的意义是把雅典引上了奴隶主民主政治的轨道,雅典实行的是民主制。A项与史实不符,C、D两项

2、不是梭伦改革的内容。故答案选B。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梭伦改革•措施2.下列现代民主生活的原则在雅典古代民主改革中已经出现萌芽的有①以法律保障人身自由②反对出身和财产的不平等③比例代表选举法④议员选举机会均等,任期制⑤人民权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⑤D.①②③④⑤【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索伦改革中颁布“解负令”,以法令形式保障平民免受债务奴隶的危险,故①正确;伯利克里改革废除了以财产多寡确定了政治权力大小的制度,故②正确;“十将军委员会”体现了比例代表选举法,故③对;雅典实行直接民主选举模式,选举机会均等,并有一定的任期,④正确;公民大会是雅典民主改革

3、中最高权力机关,体现了人民权威,⑤正确,故正确答案为D。考点: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点评:本题考查对雅典民主政治内容、特征的掌握及理解,解题时须牢固把握以下相关知识点:①索伦改革;②克里斯提尼改革;③伯利克里改革。同时还须掌握雅典政治机构如公民大会、陪审法庭、以及十将军委员会等的相关功能。3.《吕氏春秋》记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A.春秋时期生产力的发展B.春秋时期井田制已经开始瓦解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D.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反作用【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从材料描述中可以看

4、出,当时农民在井田上劳动时有所藏匿;而在自己的土地劳动时则积极性比较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井田制严重阻碍了生产的发展,体现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故D项正确,C项错;A项不是材料的主旨;B项材料中无法体现。点睛:解题的关键就是明白“公作”“分地”是什么意思,就可以得出答案。公作是商周时期的集体耕种,是贵族驱使奴隶为他们耕种土地,当时的奴隶没有任何的人身自由,生命也没有保障,干起活来当然没有积极性,消极怠工。到了春秋战国时,有些开明的奴隶主贵族改变了原来的剥削方式,将土地分成小块的租给劳动者耕种,劳动者只要交够了地租,剩下的就是自己的

5、了,这就是所谓的封建生产关系,就是所谓的“分地”,也就是后来地主和农民的关系。4.最早动摇井田制,标志土地国有制开始瓦解的措施是:A.“相地而衰征”B.“废沟洫”C.“尽地力”D.“田开阡陌封疆”【答案】A【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变法内容的了解。根据所学知识我们知道,A项“相地而衰征”,是春秋时期的齐国的管仲改革的内容,意思是根据土地制度肥瘠的不同,征收不等额的租税;B和C项“废沟洫”、“尽地力”是战国时期魏文侯变法的内容,这次变法也是战国时期最早的变法;D项“为田开阡陌封疆”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的内容。所以答案为A。5.商鞅曾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

6、古。”其实质作用是A.对地主阶级的批判和否定B.为地主阶级专政提供条件C.肯定了公田私田化的现象D.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这反映了商鞅主张变法改革,反对旧制度,为新兴地主阶级统治服务思想,故B项正确。该思想是对地主阶级的肯定和拥护,故A项错误。肯定公田私田化的现象与“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无关,不是实质作用,故C项排除。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的是商鞅变法,不是“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思想,故D项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法家思想【名师点睛】本题

7、考查法家思想的相关知识,属于备考重点。法家思想源头可上溯于春秋时的管仲、子产。战国时李悝、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等人予以大力发展,遂成为一个学派。战国末韩非对他们的学说加以总结、综合,集法家之大成。法家强调“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这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后来的汉朝继承了秦朝的集权体制以及法律体制,这就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与法制主体。6.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和租调制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人B.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减少人口流动C.有利

8、于遏制土地兼并之风D.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