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21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21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

ID:43556770

大小:124.0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10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21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21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21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21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21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21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基础夯实1.1953年,苏联农业的单位面积产量仅及欧洲其他国家平均产量的1/3。苏联农业的落后严重制约了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的影响B.“斯大林模式”的弊端C.长期战争的破坏D.西方国家经济制裁解析:斯大林体制的弊端导致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业长期得不到发展,故B项正确。答案:B2.导学号52340083赫鲁晓夫在农业方面的改革最能直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措施是(  )A.大规模的垦荒运动B.把所有的农业机械卖给集体农庄C.放弃部门管理

2、体制D.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增加农民收入解析: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增加了农民收入,满足了农民的愿望,直接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D项正确。答案:D             3.某一历史阶段,苏联曾投资50亿卢布在东部大规模垦荒。垦荒地的肥力迅速耗尽,几百万公顷土地遭风蚀,换来了沙化的土地和丛生的杂草。带来这一结果的苏联领导人是(  )A.列宁B.斯大林C.赫鲁晓夫D.戈尔巴乔夫解析:从材料中“苏联”“垦荒”等信息可推断,这一措施应是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故选C项。答案:C4.一些史

3、学家认为,以“一半是失败了,因而也就有另一半是成功”这种较长远的政治眼光来看,诸如赫鲁晓夫这样伟大的革新者们,只有在当他们的经历成为历史以后,才得到我们充分的理解和尊敬。上述观点表明赫鲁晓夫的改革(  )A.彻底冲破了苏联原有模式的束缚B.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C.抛弃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模式D.打破了单一的公有制形式解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对于赫鲁晓夫的改革要辩证地看待,要承认其改革取得的成效。而A项不符合史实;C、D两项与戈尔巴乔夫改革有关。答案:B5.1952年到1964年,苏

4、联政府收购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15.69倍。这是(  )A.推行农业集体化导致的变化5B.适应“加速发展战略”的需要C.应对世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措施D.调整农业政策的结果解析:本题考查赫鲁晓夫改革。苏联在1953年到1964年处于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出现材料中的现象与赫鲁晓夫改革有关。赫鲁晓夫执政时期,苏联进行改革,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故D项正确。斯大林执政时期推行农业集体化,故A项错误;“加速发展战略”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故B项错误;C项

5、与题干无关,故错误。答案:D6.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勃列日涅夫开创了改革的先河B.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政治方面C.勃列日涅夫不打算触动“斯大林模式”D.勃列日涅夫首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解析:开创了苏联改革先河的是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经济方面,没有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勃列日涅夫政府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表明他不打算触动“斯大林模式”。答案:C7.与斯大林相比,勃列日涅夫改革在管理方面的不同之处在

6、于(  )A.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B.彻底突破原有经济体制的框架C.部分企业管理权下放到加盟共和国D.将拖拉机等农机卖给集体农庄解析:斯大林时期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故A项体现了勃列日涅夫改革与“斯大林模式”的不同之处。答案:A8.导学号523400841964年到1982年期间,苏联“完善社会主义”的提法逐渐取代了“改革”的提法,随之出现的是(  )A.社会经济发展丧失活力B.破坏法制的现象得到纠正C.东欧剧变、苏联解体D.放松对东欧国家的控制解析:注意“1964年到1982年”

7、的时间限制,此时处于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故B项不符合史实和题意,C项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D项是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措施。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的改革,仍然未能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导致社会经济发展丧失活力,故A项正确。答案:A9.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苏联经济发展日益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A.没有突破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B.对市场机制的排斥C.推行霸权主义政策D.政局不稳,社会动荡解析:5联系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可知,此题中的B、C、D三项所述都是错误的,只有A项是正确的。勃列日涅夫执政后

8、期,苏联经济发展日益缓慢的主要原因是其改革没有突破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答案:A10.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一书中指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无论苏联最高领导层在‘改革’方面唱的调子多高,他们也不想按照邓小平先生的做法,进行大规模的农业改革,达到中国式的‘自由化’的程度。”这段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