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间带生物的初步研究【文献综述】

潮间带生物的初步研究【文献综述】

ID:437472

大小:141.8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08-02

潮间带生物的初步研究【文献综述】_第1页
潮间带生物的初步研究【文献综述】_第2页
潮间带生物的初步研究【文献综述】_第3页
潮间带生物的初步研究【文献综述】_第4页
潮间带生物的初步研究【文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潮间带生物的初步研究【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设计文献综述环境科学潮间带生物的初步研究[摘要]本文介绍了潮间带的划分和国内外来在潮间带生态学方面的研究进展,我国相关方面的研究主要可以分为3个方面:1)种群结构、种类和数量组成以及分布特点的研究;2)多样性的研究;3)群落生态学研究。[关键词]潮间带;生态学群落;多样性Researchoninter-tidalecologyAbstractThepaperintroducesthedivisionoftheinter-tidalandthelatestresearchadvancesintheinter-tidalecologyathomeandabroad.China-related

2、researchcanbedividedintothreemainareas:1)theresearchinpopulativestructure,thetypeandquantityofthecompositionanddistributivecharacters;2)diversityresearch;3)theresearchincommunityecology.Keywordsintertidalecology,community,diversity潮间带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类型,处在陆地与海洋的过渡地带,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生物资源,并且受到海洋与陆地两大生态系统的影响,因而水温、光照

3、、波浪、潮汐、盐度等生态因子和人为干扰都直接影响着潮间带的生物群落,使潮间带的生态类型极具代表性[1,2]。由于生境的复杂多变,潮间带生物都是对恶劣环境有很强适应性的种类,它们不仅适应广湿性和广盐性,而且对周期性的干燥有很强的耐受力[1]。此外,潮间带生物在不同程度上都适应于昼夜期间生活环境的交替变化,因此,它们在潮间带的分布是非常有规律的。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等学科的迅速发展,许多学者对潮间带生物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2][3][4]。1潮间带及其划分[5][6]潮间带是指从最大高潮水面到最小低潮水面之间的范围,生物资源非常丰富,是海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划分方法有两种:

4、1.1潮汐划分法:根据潮汐活动的规律,可细分为高潮区(带)、中潮区(带)和低潮区(带)3个区(带)。1.2生物划分法:根据生物划分法,把潮带划分为:高潮带(即上限为滨螺分布上限或是海岸陆生地衣或种子植物分布的下限,下限是藤壶分布的上限)、中潮带(即藤壶分布的上限至褐藻海带类分布的上限)和低潮带(即海带类分布的上限至大潮低潮线)。2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研究者普遍认为,底栖动物群落能很好地反映周围海域的环境质量变化情况。底栖动物取食浮游生物、底栖藻类和有机碎屑等,本身又被其他鱼类和鸟类所取食,因此底栖动物的资源量分布直接影响着其他物种的生存和繁殖。潮间带底栖动物的生态学研究一直倍受关注。早期工作主

5、要集中在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定性研究,近来研究则主要针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定量及其种群生态学研究。国外研究发现影响底栖动物的环境因子很多,主要有底质、植被、温度和盐度等。国内关于底质环境对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影响的报道主要集中在胶州湾沿岸潮间带区域,但对于浙江沿岸区域则未见报道。2.1国外研究早在18世纪,欧洲科学家就对海岸带的底栖生物进行了观察研究。18世纪40年代,英国海洋生物学家在爱琴海发现底栖生物的种类组成随水深而变化[7],形成不同的分布带;后来,他根据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和地理分布特点,将欧洲海域划分为若干个动物地理省。1860年,J.弗莱明在地中海2160米深处海底电缆上发现双壳

6、类、腹足类、水螅虫、八放珊瑚和蠕虫等动物,促进了深海底栖动物的调查研究。C.W.汤姆孙领导的“挑战者”号考察(1872~1876)和该世纪末进行的其他考察,发现了大量海底动物。现代底栖生物生态研究奠基人是丹麦的C.G.J.彼得松。他于1908~1913年,对北欧海域的底栖生物进行了定量研究,划分了生物群落,估算了水域生物量。此后,各国海洋生态学家对不同硬底(岩底)和软底(泥、沙底)的底栖生物群落作了大量调查研究。20世纪60年代,已积累大量世界海底生物分布的资料。20世纪70年代起,较广泛地利用数学手段、现代化仪器研究海洋底栖生物群落中各营养层次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转换过程,进而研究特定海域的

7、整个生态系统;开始计算、预测生物群落结构在环境参数改变后的变化,其主要成员特别是经济种资源的数量变化趋势,以及它们与环境因子间的动态关系。20世纪70年代末,海底热泉生物群落的发现,为海洋底栖生物研究提出了新课题。2.2我国潮间带研究我国沿岸潮间带的大型底栖生物的研究开展的较早,从上世纪50年代就已经起步,并取得了很多成果。对小型底栖生物的研究起步较晚,始于1970年代。国内学者关于潮下带陆架浅海的小型底栖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