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源牛郎织女传说保护策略探究

沂源牛郎织女传说保护策略探究

ID:43994946

大小:26.35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17

沂源牛郎织女传说保护策略探究_第1页
沂源牛郎织女传说保护策略探究_第2页
沂源牛郎织女传说保护策略探究_第3页
沂源牛郎织女传说保护策略探究_第4页
沂源牛郎织女传说保护策略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沂源牛郎织女传说保护策略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沂源牛郎织女传说保护策略探究摘要:沂源“牛郎织女传说”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并不乐观,因此需要加大保护力度,可以从加大传承人的培养、开拓传说研究领域,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文化旅游开发等几个方面实施保护。关键词:牛郎织女;保护;策略牛郎织女传说是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也是在我国民间流传时间最早、流传地域最广的传说,在我国民间文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007、2008年,沂源县与中国民俗学会举办了全国首届和第二届中国“牛郎织女传说”学术研讨会,专家通过实地考察和深入研究,认定沂源是“牛郎织女传说”的核心传播地,沂源被中国民俗学会授予"中国民间传说一一牛郎织女传

2、说之乡"称号;被专家称为"牛郎织女故乡、中国爱情文化源地”。2008年6月,沂源“牛郎织女传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那么如何对沂源牛郎织女传说加以保护和利用,笔者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设性的策略。一、做好传说传承人培养工作作为民间传说的牛郎织女故事,属于口头文学,因为民间传说的民间性,只有立足于活在民间,那这个传说才有恒久的生命张力,也正因流行于民间,所以在历史的长河中,才不断地把牛郎织女传说加以丰富加以深化。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关键在于广大民众,尤其是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积极参与。正因为有了这些传承人,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才得以保存,得以流传至今。保护好这些传承人

3、,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鉴于在目前的考察状况来看,沂源牛郎织女传说的传承人状况并不乐观,继承人就那么几位,而且年龄都偏大,所以极有必要,在沂源牛郎官庄一带培训下一代年轻的传说的传承人,让他们意识到文化遗产的珍贵性和独一性,让他们以作为遗产的传承人而自豪。那么沂源政府的相关部门应该建立牛郎织女传说故事传讲人才库,对民间传承人进行挖掘、评选、建档,用引导、资助、扶持、培训等手段,鼓励其传承与传播沂源牛郎织女传说,为牛郎织女传说的保护发展做出贡献。另外,还要关心这些传承人的生活,商品化的今天,传统文化的保护和继承发展,是需要经济利益为支撑的,因此就要提高那些传承

4、人的生活待遇,为他们提供优良的后勤保障,能够使得他们有能力、有精力去完成保护遗产的心愿,这是政府部门以及有关社会各界的历史责任,也是一件需要精心思考而又十分重要的工作。这种关怀,不仅仅是单纯地改善传承人的生活条件,更重要的,应该是有意识地创造优良的传承环境和真实而非虚构的文化空间,为遗产的传承营建良好的文化氛围,使他们能够不脱离他们的坚实的现实基础和文化土壤,一旦脱离开这样的现实基础和文化土壤,他们所代表的文化遗产就会逐渐地褪色和干枯,让他们乐于传承、安于传承。二、加大传说研究力度,深度挖掘传说内涵《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国家鼓励开展与非物质文化遗

5、产有关的科学技术研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方法研究,鼓励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记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整理、出版等活动。必须继续深入研究牛郎织女传说,因为在四大传说里面牛郎织女研究是最为滞后的,必须以沂源''中国牛郎织女传说研究中心”为载体,在前两届中国'‘牛郎织女传说”学术研讨会的基础上,继续召开此类型会议,不要搞了两届就不搞了。特别是文化部门与科研部门要通力合作,或者搞一些学术论坛。在研究上出新意、多深入调查、多深入比较研究。特别是要继续深度挖掘牛郎织女传说这种爱情文化的价值意义和内涵,爱情和婚姻是人类生活永恒和最美好的主题,而在牛郎织女传说中所体现出来的爱情

6、和婚姻的价值理念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丰富而又美丽的想象力,是对中华民族的传统伦理道德的真实书写,因此在中国民间产生了重要影响。而这种影响对今天的和谐社会的建设也是极为必要的。从另一个层面看,牛郎织女传说所代表的并不仅仅是一个爱情主题那么简单,仔细分析,牛郎织女由相识、相爱、结婚、生子到分离,并于“七夕”相会,在这样的轨迹中表达出了中国人建立享有天伦之乐、美满和谐家园的思想。在这相互追求和谐的过程中,不仅人与神和谐,而且也表达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故事中的主角之一老黄牛对牛郎忠心耿耿、任劳任怨、死而后已,喜鹊则是架起爱情桥梁,它们是和谐家园理想的和谐使者,这体现出了中国

7、传统的优良的道德文化和价值观。总之,发掘、保护、传承牛郎织女传说,深入研究牛郎织女传说,对于当下日益泛滥的婚姻、家庭的不和谐因素具有极强的教育意义,有助于增强人与人、家与家之间的凝聚力,能够有力地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三、广泛利用社会资源,加强保护传承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学校应当按照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开展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新闻媒体应当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宣传,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第一、广泛利用社会教育资源进行保护传承,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学校、进课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