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叠加术治疗盘源性腰痛临床探究

三维叠加术治疗盘源性腰痛临床探究

ID:44021809

大小:56.93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18

三维叠加术治疗盘源性腰痛临床探究_第1页
三维叠加术治疗盘源性腰痛临床探究_第2页
三维叠加术治疗盘源性腰痛临床探究_第3页
三维叠加术治疗盘源性腰痛临床探究_第4页
三维叠加术治疗盘源性腰痛临床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三维叠加术治疗盘源性腰痛临床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三维叠加术治疗盘源性腰痛临床探究摘要目的:观察三维叠加术治疗盘源性腰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68例患者进行中药内服配合射频消融术。臭氧注射进行综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VAs评分改变及治疗优良率。结果:治疗后2周及1月vA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优良率均达到96.4%o结论:三维叠加术治疗盘源性腰痛疗效确切,安全,容易推广。关键词盘源性腰痛三维叠加术治疗临床疗效椎间盘源性腰痛是指椎间盘退变后,其内疼痛感受器接受疼痛刺激信号后所产生的严重腰痛,是临床中的常见病、多发病。由于目前对该病的发病机制认识不完全,缺乏确切的客观检查指标,诊断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标准不一,部分人将其归于腰背筋

2、膜炎、臀上皮神经炎症等疾病。以往的治疗仅仅局限于保守和手术之间,我科自2005年9月〜2009年12月采用中药内服配合经皮射频消融术,臭氧注射,在严格选择适应证的前提下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病人16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68例,其中男93例,女71例;年龄32〜68岁,平均42岁,病程6个月〜8年;平均11个月;生化检查及其他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不伴有严重心、肝、脑、肺、肾等重要脏器疾病。术前签字同意接受此种治疗方法。病例选择标准:①病史:反复腰背部疼痛6个月以上;②主要症状:反复紙背部酸胀疼痛,伴或不伴臀部酸痛,劳累久坐加重,休息缓解;

3、③临床体征:棘间及椎旁有压痛,伴或不伴臀部放射痛、无下肢阳性体征;④影像学检查:一节或以上的腰椎间盘膨出,与临床症状体征相符合;⑤系统保守疗法效果不佳,无精神、心理方面问题,并排除椎管肿瘤、结核等其他疾病。1.2手术方法患者俯卧手术台上,C型臂x线机-透视下定位。在相应椎间隙后正中线右侧棘旁8〜10cm处用0.5%利多卡因局麻,用射频穿刺针(西安灭菌消毒设备制造公司,XJ-03型)与椎间隙平行同时与矢状面成35。〜45。方向穿刺,经“安全三角”进入病变椎间盘,针尖达椎间盘中央,正侧位透视穿刺针位于椎间隙正中,注入1mlOmnipaque行椎间盘造影。记录产生疼痛时造影

4、剂注入量。在注入造影剂时询问患者诱发疼痛的部位、性质及程度与平时是否一致。透视下观察椎间盘中造影剂的分布情况,明确椎间盘退变情况及是否存在纤维环破裂,并据此判定是否行射频消融术,并记录下来。退出穿刺针芯,接入射频治疗仪,先调整为刺激模式,分别进行运动、感觉神经刺激,患者无相关神经刺激症状后调整为射频消融模式,起始工作模式为45°CT作30秒,每次递升温度10°C,视患者术中耐受情况温度升至85°C"95°C,最终能耐受温度工作3分钟,完成一个方向的消融,调整穿刺针方位,视病人实际耐受情况选择一到两个点进行射频消融。最后退出射频治疗仪,注入45mg/ml浓度臭氧10ml

5、(山东淄博悦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1.3术后处理①当日口服中药:当归20g,川15g,秦芜15g,熟地15g,杜仲15g,狗脊15g,千年健15g,元胡20g,独活15g,寄生15g,五加皮10g,木瓜10g,日1剂,分两次服,7日1个疗程,连服两疗程。②预防感染,脱水治疗3d。③1周后加强腰背肌锻炼。2疗效评定标准2.1治疗前后腰痛缓解评定标准采用M订lion等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作为腰痛缓解疗效评价指标,并对手术前后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2.2治疗功能评定标准按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定标准,优:术前症状缓解,腰椎活动度、直腿抬高试验、神经功能均恢

6、复,并能恢复原来的工作和生活。良:术前症状部分缓解,腰椎活动度、直腿抬高试验、神经功能部分改善,不能恢复原来的工作和生活;差:治疗无效或症状加重,有关体征无改善。3结果全部病例共168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1月进行视觉模拟评分,治疗后2周、治疗后1月进行功能评定,治疗结果如表1〜2。经统计分析,本组病例治疗前后VAS评分有显著差异(t二11.682,P<0.01),优良率达96.4%。4讨论4.1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概念与诊断椎间盘源性腰痛是由于病变椎间盘内炎症介质分泌过多,疼痛刺激信号强,同时椎间盘缺乏血供的特点使炎症介质很难被吸收,因此,疼痛较重,在久坐

7、久站时炎症易于集中,神经纤维易受激惹而加重疼痛。而Peng等研究发现长入椎间盘后部纤维环裂隙的血管肉芽广泛神经纤维末梢分布是引发椎间盘源性腰痛及椎间盘造影试验诱发疼痛的病理基础,故现在被广泛接受的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概念系为因椎间盘内各种病变(如退变、终板损伤等)刺激椎间盘内疼痛感受器所引起的下腰痛,而不伴有神经根的放射性症状。迄今为止尚未完全阐明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发病机制,许多学者针对该病的治疗进行大量的临床研究。盘源性腰痛的诊断目前也有争议,比较统一的是患者以腰痛为主,可伴双臀部及腹股沟放射痛,影像学检查仅仅在MRI可出现'‘黑间盘”,所以目前椎间盘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