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教法的研究八

新课标下教法的研究八

ID:44261024

大小:76.27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20

新课标下教法的研究八_第1页
新课标下教法的研究八_第2页
新课标下教法的研究八_第3页
新课标下教法的研究八_第4页
新课标下教法的研究八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课标下教法的研究八》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课改下教法的研究刘福波2009年6月16日新课改下教法的研究在讲解正弦定理一节时,由于对普高高二的学生来说,已学的平面几何,解直角三角形,三角函数,向量等知识,有一定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前后知识间的联系、理解、应用有一定难度,因此思维灵活性受到制约。根据以上特点,教师应该恰当引导,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加前后知识间的联系,带领学生直接参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品尝劳动成果的喜悦。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们大胆提出问题并尝试自己去解决,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们非常活跃,提出了很多有意义的问题:B教师:展示情景图如图1,船从港口B航行到港口C,测得BC的距离

2、为60(加,船在港口C卸货后继续向港口A航行,由于船员的疏忽没有测得CA距离,如果船上有测角仪我们能否计算出(图1)A、B的距离?学生:思考提出测量角A,C教师:若已知测得ABAC=15°,ZACB=45°,要计算A、B两地距离,你有办法解决吗?学生:思考交流,画一个三角形,使得〃C为6cm,ZB2C=75。,ZAC=45。,量得距离约为4.9cm,利用三角形相似性质可知AB约为490m。老师:对,很好,在初中,我们学过相似三角形,也学过解直角三角形,大家还记得吗?师生:共同回忆解直角三角形,①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边,可以求第三边及两个角。②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一边和一角,可以求另两边及第三

3、个角。教师:引导,AABC是斜三角形,能否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精确计算AB呢?学生:思考,交流,得出过A作4D丄于£>如图2,把AABC分为两个直角三角形,解题过程,学生阐述,教师板书。A(图2)解:过力作AD丄BC于D在RtAACD中,sinZACB=—AC:.AD=ACsinZACB=600x—=300V2m2・・・ZAC3=45。,ABAC=15°:.乙ABC=180°-ZACB-ZACB=60°在5中,“SC喘•••AB=ADsin上ABC教师:表示对学生赞赏,那么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若AC=b,AB=c,能否用3、b、C表示c呢?教师:引导学生再观察刚才解题过程。学生:发现sin

4、C=—,sinB=—bc:.AD=bsinC=csinB/?sinCsinB教师:引导,在刚才的推理过程中,你能想到什么?你能发现什么?学生:发现即然有-空匹,那么也有*空匹,“沁。sinBsinAsinB教师:引导c=如匹,c=凹2如我们习惯写成对sinBsinAsinB称形式厶=丄,厶=丄,亠=丄,因此我们可以发现sinCsinBsinCsinAsinAsinB亠二丄=」一,是否任意三角形都有这种边角关系呢?sinAsinBsinC通过本节对正弦定理的推导,发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节课有良好的开头,那就意味着成功的一半。因此,我通过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激发学生思维,激发

5、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在解决问题后,对特殊问题一般化,得出一个猜测性的结论一一猜想,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思想意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本节定理教学课,把重点放在定理的发现与证明上,符合新课标重视过程与方法的理念,克服了传统教学只注重结论的倾向。首先,利用解决一个可测量两角一对边,求另一对边的实际问题引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三边与其对应角的正弦值的比相等”的规律;通过对特殊三角形的验证,大胆猜想对任意三角形成立;接着证明了这个定理。在课堂上展示了定理的发现过程,使学生感受到创新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让学生体验了“观察一实验一归纳一猜

6、想一证明”的数学思想方法,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符合新课标重视过程与方法的理念。其次,在解决引例中的测量问题时利用用初中相似三角形知识、正弦定理的不同证法(转化为直角三角形、辅助以三角形外接圆、向量)等,都体现了“在已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去建构新的知识体系”的理念,加强了知识间的联系,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总之,本节课有效地采用了探究式教学,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和合作交流为前提,以问题为导向设计教学情境,以“正弦定理的发现和证明”为基本探究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感受“观察实验猜想证明一—应

7、用”等环节,教学过程流畅,在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展开思维,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刘福波2009年6月16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