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ID:44303793

大小:2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0

上传者:U-7604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_第1页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_第2页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_第3页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摘要: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教师的角色如何扮演,语文课堂究竟应该是什么样。探讨语文教学内容一一重人文性,更应重工具性;语文教师工作一一重课堂,更应重课外;语文教学方法一一重学习方式,更应重语文学习。新课标的实施,更重要的在于我们语文教师的教学创新,需要的不仅仅是埋头苦干的精神,更需要的是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理性思考、辩证地认识。耍想提高课堂效率,必须提高教师的综合索质。关键词:新课标;语文教育;教学创新;学习方式屮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038语文到底是什么,语文教师的角色如何扮演,语文课堂究竟应该是什么样,怎样才算是一堂好的语文课,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笔者,笔者也从来没有停止过探索。实施新课标以来,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课堂由讲堂变成了学堂,由“一言堂”变成了“群言堂”;教学模式也转变了,教师由权威者变成了参与者,由教师主体变成了学生主体;课堂由一潭死水变成了源头活水。但语文教学的任务仅仅是让学生活跃起来吗?笔者现将从教十几年的一些不太成熟的思考说出来,望大家批评指正。一、语文教学内容一一重人文性,更应重工具性在传统的语文课上,教师把课文条分缕析,弄得支离破碎,把语文课上成了纯粹的工具训练课。忽视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致使课堂毫无生气。新课改后的教学,放大了语文的人文性,在一定程度上却忽视了语文的工具性。课堂是活跃了,但课堂生成的答案却五花八门,致使学生头脑更加迷茫。笔者认为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交融。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辅相成、高度统一的。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在这一方面我们也有所尝试一一实施学案教学,但结果很不理想。我们的语文课堂变成了习题课,和数学课没什么两样,学生也只知道抄答案,课堂又恢复了原来的死气沉沉。后来,我们没有再使用现成的 学案,开始集思广益编写适合自己的学案。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实际有选择地组织课堂,通过组织各种活动来完成对字词旬等基础知识的教学,灵活而富有多样性。而且通过活动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再加以适时点拨。这样课堂教学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样了,课堂上不仅可以听到朗朗读书声,看到对语言文字的指手画脚,揣摩品味的画面,还可以欣赏到对优美精彩文段独到分析。语文课程的最基础的语文知识在活动中无形中被掌握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也在活动中加强了。比如,在教《烛之武退秦师》一文吋,我们通过朗读评比的方式来测验学生对人物说话语气的理解,从而很容易就把握了人物形象,语法知识也可以在学生朗读之吋加以点拨指导。这样,不仅顾及到了语文的工具性,也顾及到了语文的人文性;还可以锻炼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在探讨中学习,在思考中进步。通过工具性的练习,达到语文人文性的目的。笔者认为这才是语文学习的故高境界的。二、语文教师工作一一重课堂,更应重课外新课改的旗帜已经高高地飘扬在高屮语文教学的阵地上了,一线高中语文教师义不容辞地攻坚新堡垒,为社会培养、造就更多会思维、能创新的开放型人才。在课堂上,要更多地注意渗透现代教育理念,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教育教学提供更丰富的物质资源;注重吸收科学、系统的教学思维方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自觉与自主,广泛合作与交流,以便为学生今后能够适应社会、贴近吋代奠定很好的基础。但是,在这场波澜壮阔的革新与闯荡中,也有许多教师像笔者一样感到了无所适从甚至力不从心。究其根源,在于能力结构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理念、教育技术、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的探究、实践与创新过程当中,要想自如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除具备一些基木的教学能力以外,还应具备新课标、新教材的透析能力和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能力。总之,不论是学案的编写,还是课堂的组织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工作看起來在课堂,其实更多地在课外。一堂好的语文课,反映出來的不仅有学生热情洋溢的学习氛围,还有教师各种能力的再现。止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想提高课堂效率,教师的素质必须首先提高。三、语文教学方法一一重学习方式,更应重语文学 习新课程实施以來,教师对学习方式关注的热情FI益升温,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成为教师们的上课的法宝,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尊重,潜智潜能得到了发挥,语文教学的面貌焕然一新。但有时我们却使语文课更远离了语文味。比如,一位教师在教学鲁迅的《祝福》时,引导学生从他杀、口杀、意外死亡的角度来探究祥林嫂的死因,最后得出祥林嫂是他杀。我们不否定这位教师的课改意识,也不怀疑他对于引导学生探究意识的设计,但是我想说的是如果我们这样來引导学生学习这篇课文,那么语文课堂也就成了训练刑侦能力的场所,语文味也就荡然无存了。的确,学习方式的变革才能促使教育进步,才能提升学生的基础学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各个学科有各自的特点,如果我们为改变学习方式而忽视了语文学习本身,那么就本末倒置了。其实,在多样化教学方法的背后其实也隐藏着许多问题。许多新方法、新方式有其名无其实,有些只是新瓶装I口酒、换汤不换药而已。比如有些教师把对话教学等同于问答教学,两三个问题一问一答便是对话,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师生探究教学。还有的教师把合作学习等同于“合拼”学习,三五张桌子课堂上简单拼凑就是合作,没有真止形成所谓的课内与课外合作等等。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考虑到学生在知识经验以及个体方面的差异性,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弱化教师的主导作用,应及时地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在安排一些语文实践活动时,应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去学习,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的个性潜能得到发挥;对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教师事先要有所预设,努力去引导,以保证自主学习的效果。总Z,新课标实施到现在取得了许多可喜的(下转笫42页)(上接第38页)成绩,但是也存在许多不足。这除了与新课标实施吋间太短、教育体制还不完善有关外,更重要的在于我们语文教师的教学创新太“新”了,跨度太大了。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反思是非常必要的。对此,我们语文教师需要的不仅仅是埋头苦干的精神,更需要的是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理性思考。只有冷静地反思得与失,辩证地认识利与弊,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走出目前教学太“新”的尴尬,迎來语文教学真正的春天。作者简介:董俊丽(1978-),女,汉, 任教于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中学,中学一级教师,木科学历,从事语文教育及徳育研究。(作者单位: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中学03090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