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观音造型的演变

浅谈观音造型的演变

ID:44409986

大小:1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1

浅谈观音造型的演变_第1页
浅谈观音造型的演变_第2页
浅谈观音造型的演变_第3页
浅谈观音造型的演变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观音造型的演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观音造型的演变摘要:在宋时期开创以来,经过明朝的兴盛和发展,最终在清末结束了它伟大的制瓷生涯,这就是福建的徳化窑。作为中国南方的五大制瓷丁业Z—,德化窑的制品质地优良,风格独特,这与它制作的精美程度非常有关,亦因为此而享有美誉。而德化窑的口瓷观音作为中国观音造型的瓷制品中的佼佼者,自然会因为观音造型的演变而有所不同。观音形象作为众多艺术门类的重要题材,对其形象的发展和变迁的探讨也有一定的历史意义。本文基于德化窑白瓷的基础上,对中国瓷器的观音造型的变迁进行梳理,提出一些史实和见解,与同行互相学习。关键词:德化瓷;观咅;造型;演变o引言在德化窑的一代名师何朝宗的瓷雕

2、作甜屮,最为著名的就是他所创作的观音。他所创作的观音相貌庄严乂灵动,造型优雅乂不失活泼,被世人视为上品。在他的作品中,观音菩萨身上似乎蕴含着普度众生、大慈大悲的风貌,在浓厚的宗教氛围下非常得体,在平常人家摆放,亦有种静心沉气的作用。1德化窑白瓷对观音造型的影响徳化窑早在宋代就已经开始生产白瓷,直到明代,它生产的白瓷已经代表了全国最高水平。德化窑的白瓷领先与其他白瓷的关键在于其优良的胎质。特别是在烧制观音造型的口瓷中,其胎质决定了德化窑口瓷观音在制瓷业中响当当的名号。据考证,在德化窑使用的瓷土中,氧化铝的含量可以高达6%,这样烧制的瓷土会产生一定量的玻璃,而由这种瓷土

3、制成的胎,其胎质结合紧密,透光度非常高。胎质还包括了釉面,德化瓷白瓷的釉色纯白自然,这是由于胎釉屮的氧化亚铁含量相对较低,而氧化钾的含量则相比较高。在烧制过程中,有意识地使用中性气氛,才能使得徳化窑白瓷的釉色洁白而纯净无杂质。德化窑的白瓷观音塑像最有特点的地方就是它的造型工艺。在制造的过程中,分开烧制头、身、座三体,最后插入小件。工匠対观音的衣纹线条的把握很是到位,比如对于观音面部的刻画会小心翼翼,做到细腻而流畅;又比如当衣服冇点飘逸的吋候,会适当地增加坯体的厚度,然后在脱模之后根据需要剔除相应位置的瓷土,这样使得线条更加明朗,整体来看其衣着会更加的飘逸生动。德化窑

4、的白瓷观音有一种永恒的美,这种美不仅是原材料的优质,更是工匠手艺、烧制工艺的优良的结合体。德化窑也有少量五彩瓷观咅的出品,因其数量精锐和做工完美而独具风韵。2观音造型在中国的演变观音进入中国民众视野的原因不得不提的是佛教自卬度的传入。在卬度佛教中,观音起源自婆罗门教其形象有马、马身人头、人头马身等等,后来又逐渐转变为男人的形象。生活在印度社会中的女性地位低下,没有社会权力,并被认为是威胁民众信仰的东西。因此,观音的形象一直以阳刚的男性形象存在。当佛教传入中国之后,观音被视为佛教的主要神明之一,其信仰逐渐地深入人心。东晋Z前的观音形象基本与卬度一致,都为男性。其脸型方

5、正,线条粗犷。整体风格比较类似古欧洲的男性形象:卷发,发替梳高,眼丿郭深邃,眼细长并微微睁开,鼻梁坚挺,嘴唇紧闭,表情严肃又不失平和。在衣着上,也是模仿西方的形象:上身袒露,斜披、薄裙,佩戴有佛化形象的宝冠、项圈、手镯和缨洛等等。这些男性形象身形健壮,肌肉坚实。部分观音的形象已经冇印度本土化的倾向,比如肤色较黑,螺纹,薄纱等等。东晋以后,中国的观音形象逐步摆脱了西方和印度的影响,趋向于本土化。这样的趋势有:面貌方面,虽仍是男性形象,但是面部线条柔和,清秀温润,只有通过留有胡须才能辨认其男性性征;身材方面,不再是魁梧的壮汉,肩宽和腰宽都有所减少;服饰方面,中式服装的元

6、素不断增加,比如衣着更加保守,不再袒胸露乳,佩戴的饰物也开始变得有中国特色。这个阶段的观音形象,是一种处在男性和女性之间的过渡形象。进入隋唐时期,观音的女性化进程开始出现。直到唐代初期,观音造型的面部胡须才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紧俏娇嫩的女性形象。尤其是到了以肥为美的唐代中期,观音的女性化不仅只是出现了鹅蛋脸、柳叶眉、樱桃嘴和丹风眼,而且在向着越来越圆润饱满的趋势发展,观音的身形更加丰满圆滚,女性的身体特征被突出,比如说细腰和胸部的人小;观音的衣着也基本上脱离了国外的影响,变得雍容华贵。这种“贵妇”式的观音形象自此深入人心。在唐代,最终形成了人们对中国观音的总体形象

7、的想象,其性别和基本的图式规范都得到了确立。以至于到了宋代,就再也没冇男性观音的造型出现了。现在,只要人们一提起观音,在屮国人的想象中就会浮现出一位目光安详,嘴角浅笑,身穿白衣,手持净瓶的女性神明形象,而提起男性观音,则反而报以惊讶和不敢相信的态度了。3结语德化白瓷观音像是德化瓷器中的精品,更是中国制瓷业的精品。它在明代晚期至清代早期达到生产的高峰,并随着1576年明代开放海外贸易的契机出口全世界。其造型在经历了男性到女性的千年变化之后,其样貌深深走入大众的心屮,而以观音为造型的德化窑瓷器也见证这一改变。参考文献:[1]郑军,苏晓•中国历代观音造型艺术[M]•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