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2.我的母亲

初中语文 2.我的母亲

ID:44513929

大小:2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3

初中语文 2.我的母亲_第1页
初中语文 2.我的母亲_第2页
初中语文 2.我的母亲_第3页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 2.我的母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八下语文导学案课题:我的母亲(2课时)编写:审核:时间:姓名:班级:组号:教学目的:1.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2.了解胡适及其母亲身上代表的文化意义。重点难点:1.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2.理解文章中关键语句的含义。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自主预习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1、导入新课:2、展示学习目标(1)解决字词(2)了解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3)理清文章结构,划分层次,概括内容。(4)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二、检查预

2、习情况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A.质问()广漠()B.野蛮()绰号()C.掷钱()摹画()D.抽屉()嬉戏()2.下列句子无错别字的一项是()A.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绉绉的。B.我听了羞愧得面红耳热,觉得大失了“先生”的身分。C.她有时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污辱。D.如果我能宽怒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2)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4、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合作交流1、理清文章结构2、阅读课文.用一句话总结全文的内容。探究质疑1

3、、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2、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精读品析朗读下面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加点词语的含义。(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2)在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当堂反馈四、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当我八岁的时候,二弟六岁,还有一个妹妹三岁。三个人的衣服鞋袜,没有一件不是母亲自己做的。她还时常收到外面的女红来做,所

4、以很忙。记得有一个夏天的深夜,我忽然从睡梦中醒了起来,因为我的床背就紧接着母亲的床背,所以从帐里望得见母亲独自一人在灯下做鞋底,我心里又想起母亲的劳苦,辗转反侧睡不着,很想起来陪陪母亲。于是想出一个借口来试试看,便叫声母亲,说太热睡不着,要起来坐一会儿。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母亲居然许我起来坐在她的身边。我眼巴巴地望着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针不停地做着布鞋——做给我穿的。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得嘀嗒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我心里暗自想念着,为着我要穿鞋,累母亲深夜工作不休,心上感到说不出的歉疚,又感到坐着陪陪母亲,似乎可以减轻些心里的不安。当时一肚子里充满着这

5、些心事,却不敢对母亲说出一句。现在我的母亲不在了,她始终不知道她这个小儿子心里有过这样的一种不敢说出的心理状态。1.解释下列词语并各造一句。(1)辗转反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万籁俱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文中的话解释“居然”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联系上文说说“她始终不知道她这个小儿子心里有过这样的一种不敢说出的心理状态。”一句中“不敢说出的心理状态”是指什

7、么样的心理状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联系全文看:上一段写“十岁”时的事,这一段写“八岁”时,要不要倒过来?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