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心肌病的临床研究(精品)

肝硬化心肌病的临床研究(精品)

ID:44565826

大小:53.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0-23

肝硬化心肌病的临床研究(精品)_第1页
肝硬化心肌病的临床研究(精品)_第2页
肝硬化心肌病的临床研究(精品)_第3页
肝硬化心肌病的临床研究(精品)_第4页
肝硬化心肌病的临床研究(精品)_第5页
资源描述:

《肝硬化心肌病的临床研究(精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肝硬化心肌病的临床研究作者:闵峰王素美余研作者单位:361003福建省厦门市,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74医院感染科【摘要】目的临床观察肝硬化心肌病的发病情况,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检测108例肝硬化患者十二导联心电图和抽血检查患者血清生化指标。结果108例肝硬化患者均有心电图异常,QT间期延长36.1%,ST段压低、T波低平、倒置19.4%,心律失常26.85%oChildPughA级与C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vO.Ol),A级与B级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级与C级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肝硬化患者心电图异常、心律

2、失常与患者病情相关,及时行动态心电图检测,积极防治其变化对肝硬化心肌病的病死率很有必要。【关键词】肝硬化;心电图;ChildPugh肝硬化患者由于外周血管阻力下降、动脉血压降低、静息心输出量增加,常处于高动力循环状态,致心肌收缩、舒张功能受损,这种潜在的心肌损害在静息时往往没有明显的表现,但在应激时就会表现出來,严重时更会导致心力衰竭或猝死,这种现象被定义为肝硬化心肌病(cirrhoticcardiomyopathy,CCM)[1]o肝硬化心肌病是肝硬化的并发症之一,由于发病隐匿,常常在应激或不恰当运动、使用某些药物、出血、手术等,即可诱发心功能

3、的改变,甚至出现心力衰竭或猝死[2]。因此,早期发现、正确认识、积极防治肝硬化这一”潜在”并发症已经成为临床工作者重要的研究课题。肝硬化心肌病变临床并非少见,但临床医生重视不够,国内外文献报道甚少,本文将我院收治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0年7月至2010年7月在我院住院的肝硬化患者108例,男75例,女33例;平均年龄(50・8±1.5)岁,HBV感染83例,HCV感染8例,HBV/HCV重叠感染7例,病因不明10例。按ChildPugh⑶分级:A级32例,B级35例,C级41例。诊断符合2000年全国传染病

4、与寄生虫病和肝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4]。所有患者既往均无慢性肺病、心脏病、高血压病、冠心病和心律失常病史,心电图检查前1个月内均未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1.2方法采用口本OlympusAU640型全自动生化仪器检测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采用法国DiagnosticaAtago公司STAR全自动血凝仪和STANeoplastineCIPLUS试剂检测凝血指标,HBV血清标志物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试剂为厦门英科新创科技有限公司产品,HBVDNA定量检测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试剂为广州达安生物科技公司产晶。入院第2天空腹采血或当天急

5、诊采血,观察指标包括血清胆红素、血清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血清钾、钠、钙、肌酹、尿素氮等、病原学检查,进行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H本光电ECG9000系列心电图机),走纸速度为25mm/s,QT起点为QRS波群起点,终点为T波下降或其切线与等电位线的交点,QTc用Bastfs公式计算,以QTc>440ms为异常,腹部B型超声(B超)或CT检查判断肝脏的形态、腹水量等。1.3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土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临床表现本组在住院期间41例患者出现不同程

6、度心慌、胸闷、气急、呼吸困难等,皮肤温暖、毛细血管搏动明显、脉搏洪大、低血压倾向,脉压差大。呼吸频率16〜38次/min,心率45〜160次/mim心律不齐,心音强弱不等,各瓣膜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其中A级2例,B级14例,C级25例。2.2ECG检查情况见表1〜3。表1肝硬化ChildPugh分级QTc间期的变化表2肝硬化ChildPugh分级心律失常的变化表3肝硬化心电图的异常表现2.3尸体解剖检查2例厂体解剖患者(1例行胸片和CT检查突然死亡,另1例夜间突然死亡)心脏主要病理改变有广泛性心内膜和或心外膜点状出血、淋巴细胞浸润、脂肪变性、心肌肥

7、大、细胞间质和细胞内水肿、左心室肥大或扩张等。3讨论肝硬化在病程中晚期常发生多种并发症,其中一些具有致死性,例如脑水肿/脑疝、肝肾综合症、上消化道大出血、严重继发感染、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而对CCM往往重视不够,其实CCM不仅常见,而且对患者的转归影响甚大,甚至被认为是晩期患者致死的第二原因。大多数肝硬化患者基础心输出量在不同程度上有所增加,血管压力反应下降,导致基础心输出量增加,外周血管阻力下降和动脉压下降,心室舒张期或收缩期减弱,以及交感或副交感神经紊乱所致各种心律失常[5]。本组108例患者发现高动力循环41例,病死率37.96%,肝硬

8、化患者并发高动力循环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6,7]:(1)肝内组织结构破坏引起肝内血流短路,参与高动力循环;(2)肺内血管结构改变,功能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