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复习试题(含解析)

北京市海淀区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复习试题(含解析)

ID:44750867

大小:234.34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9-10-27

北京市海淀区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复习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北京市海淀区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复习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北京市海淀区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复习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北京市海淀区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复习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北京市海淀区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复习试题(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北京市海淀区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复习试题(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北京市海淀区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复习试题(含解析)试题说明:一为提供原创题目,考查学生在陌生情境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二为补充以往题目中史料辨析类型题目的不足。可研究其考查方式和考查能力。(其中还有以往题目中的一些符合史料辨析内容的题目,一并附于其间)先秦时期1.清代《清经解》中提到:“古之时诸侯之嫡长为世子,嗣为诸侯,其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之法”,“——”应为A.分封B.大宗小宗C.禅让D.皇帝【答案】B【解析】【详解】古之时诸侯之嫡长为世子,嗣为诸侯,其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

2、宗之法,即宗法制度,其目的是协调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的矛盾,维护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统治,故B正确;分封制是是中国古代国王或皇帝分封诸侯的制度,无法体现“其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排除A;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民主推选部落首领的制度,秦始皇开始创立皇帝制度,CD均不能解决“其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排除。2.学者们普遍认为春秋以前政府实行了工商食官政策。下列史料能够支撑这一观点的是A.士农商家受田,五口乃当农夫一人B.敢私铸铁器鬻盐者,钛(一种刑罚)左趾C.徙天下富豪于咸阳十二万户D.府藏皆有贾人,以知物价【答案】D【解析】

3、【详解】“工商食官”制度是西周官营手工业制度,指当时的手工业者和商贾都是官府管的奴仆,他们必须按照官府的规定和要求从事生产和贸易,“府藏皆有贾人,以知物价”反映了官营手工业,故D正确;“士农商家受田,五口乃当农夫一人”反映士农商受田的情况,不符合题意,排除A;B反映的是盐铁专卖的政策,不符合题意,排除;“徙天下富豪于咸阳十二万户”是秦始皇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不符合题意,排除C。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3.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

4、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上述差异最能说明()A.《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淮南子》属于文学作品,是二手史料,不足以作为历史研究的主要凭证,所以使用的时候要相谨慎,故C项正确;A只是对文学作品使用史料的介绍;年代相近也可能导致历史记述不同,与“最能说明”不符,故B项错误;石刻与文献两者相互矛盾,未能“形成证据链印证”,故D项错误。【考点定位】史学理论•史学研究•史料甄别4.【加试题】

5、2009年曹操墓的发现,使曹氏及其家人的故事再次成为热议话题,此正是“岁月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在历史记载和民间话本等诸多材料中,曹操形象犹如川戏之“变脸”。研究发现,曹操在戏台上虽是白脸,实是了不起的人物,几个儿子都才兼文武。曹丕多才多艺,会使剑,在宴席前曾以甘蔗代替,击败对手。反而是号称有八斗之才的曹植,武的方面差。有人则分析指出曹植一直希望能有机会带兵打仗,只是始终未能获得准许而已。还有研究者认为,曹植之所以渴望上前线,并非真想立功建业,只不过是想离开牢狱式的“封邑”。这说明A.历史事实的考辨,需要考古学的进展和史学家的价值判断B.历史

6、诠释需坚守客观立场,力求规避历史学家的主观认识C.历史的基本事实通过各种资料并借助多种研究路径,有可能逐步弄清D.历史学家应以探究历史之谜为己任,挖掘史实的全部细节为职业要求【答案】C【解析】历史事实的考辨需要多方面搜集史料,多种史料相互印证,更有可能确定其真伪,与史学家的价值判断无关,故A的表达错误而C的判断是正确的,所以排除A而选C;历史诠释应该坚守客观立场,但是没法避免历史学家的主观认识影响,故B表述错误;历史学家包括历史记录的编撰者和历史材料的研究者,其主要任务是尽可能还原历史的真实,并对之进行合理的解释,故D的说法错误。点睛:在判断一个历

7、史事实前,至少得先看看史料的可信程度、来源以及作者的立场,否则单纯拿着一条史料就轻易下结论,这就太不明智了。梁启超曾经这样来分析和判断史料的真伪:1)对于同一历史事实,几部史料的记载相互矛盾的,以离史迹最先最近者为可信。2)灵活运用反证辨伪。鉴别史料的误伪,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举出一例反证。3)以年代为准多多收集旁证。旁证肯定会收集到很多,这些史料可以进行联系、排比、相互印证,在不断地梳理之下,真相会逐渐浮现出来。4)有些常识性的史料很可能是错误的。比如一提起长城,很多人都说是秦始皇修的,但实际上这个说法并不确切。所以一遇到所谓的常识,必然要先怀疑。这

8、些可以给我们判断史料的真伪提供一些借鉴。5.《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