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0月考试题(含解析)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0月考试题(含解析)

ID:45314972

大小:92.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11-11

上传者:U-25928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0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0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0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0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0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0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0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题,总分40分)1.《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以什么纽带?A.财产B.地域C.信仰D.血缘【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的特点是按血缘亲疏确定财产继承和权力分配,故D项正确;ABC项不符合题意。2.西周时期,一诸侯王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再娶了一个妾,为他生了大儿子;后来妻子又为他生了二儿子,妾为他生了三儿子。当该诸侯王死后,继承他的王位的是A.女儿B.大儿子C.二儿子D.三儿子【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基本概念的准确理解。此题考查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就是王(或诸侯)的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儿子,即便妾生的儿子年龄大,也不是嫡长子,不具备王位继承权。所以,本题的二儿子是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儿子。故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嫡长子继承制3.在西周初年,下列哪个人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A.甲是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兵败后降周B.乙是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C.丙带兵攻打商纣王,为周王朝的建立了汗马功劳D.丁是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可知,A.甲是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兵败后降周,受封可能性较大如微子启;D.乙是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受封可能性较大因为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C.丙带兵攻打商纣王,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受封可能性较大如太公吕尚;B.丁是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受封可能性小。故此题应选B项。点评:分封制常考的知识点:⑴对象:同姓亲族为主,还包括功臣、姻亲、殷商降族;⑵义务:受封诸侯有政治、经济和军事义务(核心是分封土地和人民)⑶效果:一是周朝扩大了统治区域;二是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加强;三是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序列。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度4.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郡守和县令的产生方式是A.世代相袭B.考试选拔C.地方推荐D.皇帝任命【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郡守和县令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命的,所以本题选D。5.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B.推行郡县制C.攻打匈奴D.修筑长城【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求其宁息,岂不难哉?”,说明秦始皇认识到分封制带来的危害,为解决上述问题而采取的措施是推行郡县制。故答案为B项。其他三项不是针对分封制的危害而采取的措施,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6.《唐律疏议·斗讼》规定,对于“挟私弹事不实者”,“挟私饰诈,妄作纠弹者”,处以与“诬告之罪”相等的“反坐”。清代制定了非常完整的互监法,规定“凡定差不公,考核不当,巡按贤者不荐,不肖者不纠,诸御史亦得论劾。”上述古代监察制度的基本特点是 A.立法加强对监察官吏的监督与惩处B.监察机关与监察权逐步独立C.监察组织体制不断完善和系统化D.监察权限和范围不断扩大【答案】A7.“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出自宋真宗赵恒)这首诗不能说明A.皇族考取功名后承袭恩荫B.宋朝重视伦理道德的教化作用C.儒家经典成为学校教科书D.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出自宋真宗赵恒的《劝学诗》,明显是重文轻武的,又出自皇帝口中,自然能说明朝廷的政策了,所以能说明BCD。另外诗句是明显是写给平民而不是皇族的,自然不能说明的是A了。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8.在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出现过许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以下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论述,正确的是A.郡县制是贵族政治取代官僚政治的标志,推动了中央集权制的形成B.分封制既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也蕴含着以后分裂割据的因素C.行省制是满洲族的重要政治创新,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三省六部制明确了宰相之间的分工,限制了君主的权力【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错误,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分封制既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也蕴含着以后分裂割据的因素,故B项正确;C项错误,行省制是元朝的重要政治创新;D项错误,三省六部制明确了宰相之间的分工,加强了君主的权力。9.“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造成上述“分散性、松散性”的原因是A.贵族拥有土地所有权B.分散的自然经济C.贵族拥有世袭特权D.王室日益腐败【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在西周分封制下,贵族拥有世袭特权,贵族在封地内拥有管理土地和人民的大权,所以也就导致了国家具有分散性和松散性的特点。另外,分散的自然经济是后来封建社会的经济类型。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贵族拥有世袭特权10.中国古代大多数封建王朝执行并发展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本目的是A.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B.保证赋税的征收和力役的征派C.确保社会稳定有序D.巩固封建统治秩序【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历代封建王朝大多执行并发展重农抑商政策,其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D项正确。ABC三项都没有从最根本的角度进行分析。故选D项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11.假如春秋楚国国王到印度去旅游对照印度的种姓制度他发现自己竟属于A.第一等级婆罗门B.第二等级刹帝利C.第三等级吠舍D.第四等级首陀罗 【答案】B【解析】据题意楚国国王到印度旅游他发现自己属于第二等级刹帝利,在印度,国王属于第二等级刹帝利,选项中B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种姓制度的实质:是一种建立在阶级压迫基础上的社会等级制度,这种等级制度后来在印度沿袭了数千年,严重阻碍了印度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12.《西游记》中人物唐僧又被尊为“三藏法师”“三藏”指的是佛教经典的A.经、义、论三部分B.义、律、论三部分C.经、律、义三部分D.经、律、论三部分【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藏法师是对精通佛教圣典中之经、律、论三藏者的尊称。在《西游记》中作为对玄奘的尊称,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点睛:藏,是指一切佛教的文书、教义的储藏之意,梵文的意思是筐、篮或笼,故举凡佛教一切圣典,都是藏。这些圣典通常分成经藏、律藏、论藏三部分,故称为三藏。对于通晓经、律、论的僧人,则尊称为三藏法师。13.四谛、轮回、因缘和合、众生平等是佛教的主要教义公元前6世纪佛教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政局动荡B.地理环境变迁C.生产能力提高D.外来民族入侵。【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世纪,印度社会政局动荡不安,这是佛教产生的主要原因,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14.佛教最早传入中国是在A.秦朝B.汉代C.唐朝 D.宋代。【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佛教最早传入中国是在东汉时期,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15.古代美洲别具一格文明的创造者是A.玛雅人B.阿兹特克人C.印加人D.印第安人【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美洲别具一格文明的创造者是玛雅人,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16.玛雅人是出色的农艺师他们从野生植物中培育出了40多种农作物其中包括A.玉米B.甘蔗C.西瓜D.黄瓜【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玛雅人是出色的农艺师他们从野生植物中培育出了40多种农作物,其中包括玉米,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17.属于美洲的古老文明有①玛雅文化②阿兹特克文化③印加文化④麦罗埃文化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②③【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都属于美洲古老文明;④ 属于古埃及文明,排除。所以答案选B。18.在古希腊陶瓶瓶身上经常发现绘有航海地图以下说法最合适的是A.古希腊制陶业发达B.古希腊航海业发达C.古希腊绘画艺术发达D.古希腊人想象力丰富【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古希腊航海业发达,因此在古希腊陶瓶瓶身上经常发现绘有航海地图,故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题意。19.古希腊城邦的基本特征是A.沃野千里B.中央集权C.小国寡民D.民主政治。【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城邦的基本特征是小国寡民,故C项正确;AB项是大河流国家的特征,排除;D项是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排除。点睛:本题的关键在于把握古代希腊城邦的特点。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古代希腊城邦制度开始形成。在氏族社会组织逐渐解体的基础上,希腊各地相继形成了200多个城邦。古代希腊城邦一般是以一座城市为中心、连带周边乡村地区而形成的独立国家,以小国寡民为基本特征。它们的国土面积一般只有百余平方公里、人口数万,最大的城邦8000多平方公里国土、数十万人口。20.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城邦制度开始形成。在氏族社会组织逐渐解体的基础上希腊各地相继形成了200多个城邦。古希腊城邦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B.特殊地理环境造就C.军事发展的结果D.文化高度繁荣的后果【答案】A .....................二、材料分析题21.在古代中国,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变革与政治发展变化密切相关。材料一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甚足易制。——《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材料三行中书省,凡十一,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其丞相,皆以宰执行某处省事系衔。其后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元史·百官志》材料四研究制度,不该专从制度本身看,而该会通着与此制度相关之一切史实来研究。这有两点原因:一因制度必针对当时实际政治而设立而运用。单研究制度本身而不贯通之于当时之史事,便看不出该项制度在当时之实际影响。一因每一制度自其开始到其终了,在其过程中也不断有变动,有修改——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秦朝推行郡县制的历史背景。(2)材料二认为,“郡县政治”的主要政治绩效是什么?(3)据材料三,分析元朝行省的性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创立的目的。(4)概括材料四的观点。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以元朝行省制度为例加以说明。【答案】(1)血缘关系日渐疏远,宗法分封秩序遭到破坏,周王室衰微。(2)维护国家统一。(3)性质:具有地方行政机构和中央派出机构的双重性质。目的:便利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4)观点:研究历史上的政治制度要针对当时的实际政治状况;政治制度是不断发展、变动的。“针对当时实际政治”: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不断变动”:元朝初年为临时机构,后成为正式机构;职责范围不断调整,日渐增多。【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从材料一可以看到秦朝推行郡县制的历史背景主要突出“吸取分封制度的历史教训以及宗法分封秩序已经遭到破坏”的情况下之下才推行的.郡县制。从材料二中的“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可以看出“郡县政治”的主要政治绩效主要是是“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国家统一”方面的答案。(2)从材料三的具体描述可以看出元朝行省是双重性质的,既是地方的行政机构,又是中央派出机构。创立的目的主要突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巩固国家的统一之类”的要点均是可以的。材料四的观点是强调政治制度要针对当时的实际政治状况而不断的改变的,元朝行省制度的变动(即初年为临时机构,后成为正式机构、职责范围不断调整,日渐增多)也能证明这一观点是正确的。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政治”;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元朝行省22.材料一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败。——朱熹《朱子语类》卷128材料二明大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1)材料一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指哪些?材料中作者对此看法如何?(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和明代丞相制度的变革反映了何种趋势?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否一致?为什么?【答案】(1)措施: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从地方军队中挑选强壮土兵,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作者看法:防止地方割据取得成功,但导致地方军事力量削弱,造成在外族进攻时的失败。 (2)趋势:丞相权力削弱,君主权力加强。作用:不一致。唐朝处于封建社会鼎盛时期,三省六部制完善了中央集权制,有利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文化的繁荣;而明朝以后我国封建制度日益衰落,专制主义的强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不利于社会进步。【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从宋朝加强中央集权、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明朝废除丞相等方面来分析。(1)尽夺藩镇之权”针对的是地方权力过重,威胁中央的统治而言,依据所学知识答出北宋时期“收兵、财”的措施即可;作者的观点依据材料中“州郡遂日就困弱……虏骑所过,莫不溃散”进行分析即可。(2)结合古代中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在不同时期的作用回答。封建社会前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完善了中央集权制,有利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文化的繁荣;封建社会后期,其消极作用是主要的,专制主义的强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不利于社会进步。点睛:明清时期加强专制主义的作用①积极作用: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于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德定,对于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发挥了重要作用,②消极作用:在绝对君主专制下,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难免出现失误;同时,绝对君主专制又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还导致了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的盛行。2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们唯一值得恐惧本身——会使我们由后退转而前进所需的努力陷于瘫痪的那种无名的、没有道理的、毫无根据的害怕。……我们不能只要有所得,也要有所贡献;我们要前进,我们就必须像一支有训练而且忠诚的军队那样,为共同的纪律而乐意有所牺牲,因为没有这样的纪律就不可能前进,就不可能实现有效的领导。——罗斯福总统的首次就职演说材料二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陷,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罗斯福请回答:(1)材料一发表于何时?当时美国面临什么状况?(2)材料一提到的“恐惧”指什么?材料二中的“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指什么? (3)根据材料一说明罗斯福所强调的“纪律”“实现有效的领导”与胡佛政府的政策有何不同?(4)罗斯福说的“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在“新政”中有何体现?(5)新的实施是否如罗斯福所说的“永远的纠正了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陷”?为什么?【答案】(1)特点:内容广泛;低收入阶层受惠多;主要由政府推动。原因:政治:贫富差距造成社会矛盾尖锐;法制逐渐健全;工人运动持续发展。经济:生产力水平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思想:以温和方式调节国民收入再分配,以缓和社会矛盾,稳定资本主义秩序;追求公平、公正的思想发展。(2)法国比美国福利水平高;法国富人的税收负担较重。(3)否。数据显示,相对而言,有国家高福利高增长,有国家低福利低增长。(4)考生应为两种立场各找两个理由。反对的理由,例如:①福利制度会增加企业税收负担和成本;②劳动积极性下降,不利于经济发展。支持的理由,例如,①有利于社会和谐和稳定;②二战后福利制度的建立,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快速增长的局面。【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罗斯福上台时美国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罗斯福宣布实行“新政”(2)“恐惧”指经济危机带来的政治危机,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受到冲击或挑战,法西斯势力兴风作浪。“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指广大人民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要求和法西斯分子建立极端独裁统治的企图。(3)旧民主秩序是指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新应用是指国家全面干预经济。(4)注意全面分析评价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不能根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因为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只要资本主义的制度不改变,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就不会消失。而罗斯福新政恰恰是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制,所以不能彻底根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点睛:关于罗斯福新政的“新”,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①新的理论和政策——凯恩斯主义。罗斯福新政是对凯恩斯主义的大规模实践。②新的特点。即尽量避免采用国有化的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③新的起点。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把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迅速推向美国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24.单极加多极世界对美国政策将产生下述影响:第一,美国人必须不再把当今世界看作单极世界,在处理国际问题时,美国至少需要得到某些大国的合作。美国单方面的制裁或干预只会招致灾难。第二,美国虽不可能建立一个单极世界,但可利用其超级大国地位,以有利于美国利益的方式处理国际问题,并寻求他国的合作。第三,与欧洲的关系是美国对外政策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与欧洲保持良好合作是消除美国作为超级大国所患的孤独症的良药。——摘编自亨廷顿《孤独的超级大国》材料二在当前的国际政治中,大国确实是极为重要的力量,但是,在大国之外,还存在许多其他重要力量。例如,在某些特定的场合和问题上,发展中国家仍然可以团结起来发挥决定性的作用。世贸组织西雅图会议的夭折和美国多次企图在联合国通过谴责中国人权的决议遭到失败都说明了这一点。我认为,政治多极化应该把这些力量都考虑在内。政治多极化的真谛应是:世界是丰富、复杂和多样化的,世界上的事只能由各国人民共同来管,不能由一个超级大国搞一言堂。——摘编自张毅君《全球化与多极化、单极化、美国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亨廷顿的国际格局观,并概括这一格局对美国政策的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亨廷顿与张毅君对国际格局认识的相同之处。(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应该以怎样的外交融入当今世界格局。【答案】(1)格局:单极加多极世界。影响:美国需要在处理国际问题时与大国合作;美国可以利用超级大国的地位以有利于自己的方式处理国际问题;美国要注意与欧洲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2)相同点:都否认单极世界,承认多极体系;都承认大国力量的重要性。(3)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并加强睦邻友好;与欧洲保持良好关系;等等。【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了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由“单极加多极世界对美国政策将产生下述影响”可知亨廷顿认为当今的国际格局由单极加多极组成。对美国的影响均可以从材料中提炼概括,即“美国至少需要得到某些大国的合作”、“利用其超级大国地位,以有利于美国利益的方式处理国际问题”、“与欧洲保持良好合作”。 (2)由“,在大国之外,还存在许多其他重要力量”可知张毅君也认为当今世界存在多极化的趋势,与亨廷顿的相同点即在于都否认的单极世界的存在。但他们又都认识到“大国确实是极为重要的力量”,认可大国力量的重要性。本题考查了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的变化,考查了学生阅读材料总结概括并进行分析比较的能力。(3)在融入世界格局这个问题上,中国应该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把国家主权和利益放在第一位,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反对任何损害我国的独立、主权、安全和尊严;坚持各国的事务应由本国政府和人民决定,世界上的事情应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平等协商决定,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推进新型区城合作并加强睦邻友好等等。(言之成理即可)考点: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当今国际格局;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时期的外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