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导论(二)

美学原理·导论(二)

ID:45364742

大小:5.40 MB

页数:57页

时间:2019-11-12

美学原理·导论(二)_第1页
美学原理·导论(二)_第2页
美学原理·导论(二)_第3页
美学原理·导论(二)_第4页
美学原理·导论(二)_第5页
资源描述:

《美学原理·导论(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美学原理南京大学国际传媒研究所所长 教授博士导师潘知常一 朱光潜先生的学术历程二 宗白华先生的学术历程导论二关于审美活动的三个误区¤云南通海县六一村¤三百多位¤老年体育协会、三寸金莲运动会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记述一位抱小姐,脚小得不能走路,行动要靠人抱,所以称为抱小姐。6.当代社会模特要从纠正审美的误区开始——我国首部区域性貌美人群美丽标准计算机评价系统出炉。该系统以山东省千余名高校佳丽和职场白领为样本,形成了一套“美女指标”:眼裂高宽比29~42%,鼻高41~53毫米,唇高16~24毫米。(《济南日报》9月26日)美女毒药。审美实践告诉我们,情况并不如此。审美不是选美。

2、“漂亮者生存”,才女不敌美女,女人漂亮就是博士毕业。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而美丽。孟德斯鸠说过:女人可以以一种方式显得美丽,却能以十万种方式变得可爱。英国美学家罗斯金:希腊女神的雕像和血色艳丽的英国姑娘,谁更美丽。皮格马利翁效应再如,“情人眼里出西施”。皮格马利翁效应再从声音的美来看:大文豪苏东坡写过一首名为《题沈君琴》的诗,生动而又极富哲理的讲述了这个道理: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也就是说,美妙的琴声既不在琴上,也不在手指上,而在于手指与琴之间的配合。高尔基第一次读小说后,为文学的魅力所震撼,但是又不知道原因在哪里,他干

3、脆就把书放到阳光下面去照,希望看到文字的背后到底还有着什么样的奥秘。海涅也很有意思,他看《堂吉诃德》时非常激动,情不自禁地大声朗读,他觉得,小鸟树木花草都为之动容。或者还可以再说说歌德的故事,他在看了莎士比亚的作品后说,它仅仅是被看了一眼,就让人终生折服。仿佛一个盲人,由于神手一指而突然得见天光,他甚至觉得自己“有了手和脚”。帕格尼尼临死前,有神父拼命追问他,你的小提琴里放了什么?他气愤地说:魔鬼。神父信以为真,不许他的尸体安葬。几十年后才得以安葬。③毕德哥拉斯②苏格拉底①柏拉图(左)与亚里士多德(右)回提纲西方美学史上第一篇专门研究美的著作——《大希庇阿斯篇》书中柏拉图

4、本人始终没有出场,担任主角的大部分是苏格拉底。他通过苏格拉底和希庇阿斯的对话说明自己的观点。回提纲希庇阿斯是一位智者。智者指公元前5世纪希腊一位以传授知识和修辞学为业的哲学家。智者又被成为诡辩者,诡辩者当然是一个贬义词。不过,早期智者是备受尊敬的人。回提纲《大希庇阿斯篇》--对美的本质的思考H:美是漂亮的小姐、母马、汤罐SocratesP.K.HippiasS美是什么?H:美是黄金S:美是的。H:美是恰当的《大希庇阿斯篇》对美学的最大贡献就是区分了“什么是美”和“什么东西是美的”这两个问题。柏拉图对美本身的追问被称作为天才的追问,正是有了这个追问,西方才产生了美学。难回提

5、纲希庇阿斯,美是一位“漂亮的小姐”、一只“美的竖琴”、一匹“漂亮的母马”、一个“美的汤罐”,苏格拉底指出他的逻辑错误,说他把美的事物当成了美本身,苏格拉底无疑是对的。毕达哥拉斯说“美是和谐”,亚里士多德宣布“美的主要形式是秩序、匀称与明确”,西塞罗认为“美是事物各部分的适当比例,加上颜色的悦目”,笛卡尔指出“美是一种恰到好处的协调与适中”,他们指称的也并不是美,而是关系性事物。大阿尔伯特说“美是优雅的匀称”,培根说“美的精华在于文雅的动作”,他们实际上说的也不是美,而是形象性事物。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康德、黑格尔、车尔尼雪夫斯基、立普斯、布洛、克罗奇等等从中世纪到现

6、当代绝大多数美学家所论到的美,实际上也都不是美,而都是抽象事物。在长达两千五百多年的美学研究史上,人们一直把各类美的载体误认为是美本身,把他们对于美载体的探求误认为是对美本身的探求。因此,柏拉图叹曰:“美是难以捉摸的”、“美是难的”。两千五百年前,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提出“美即有用”,认为事物的有用性(功利价值)是引起人类美感的真正原因。作为古人的苏格拉底不知道“信息”为何物,不可能从信息角度科学地论述他所理解的美。但尽管如此,他所提出的“美即有用”的定义仍旧从根本上优于柏拉图、西塞罗、托马斯·阿奎那、康德、黑格尔等人关于美本质的学说,因为苏氏后面的美学家只发现和阐释了一

7、些美的事物,而苏氏却从大方向上窥破了美感的原因。美不是对象,而是对象的审美价值,是人与对象之间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的意义关系。不是将美看成具有价值的“物”,而是将美看做对“物”的价值评价,对象作为一种为人的存在,向人显示那些能够满足他们的需要的那些特性。显示的不是它自己是怎样的,而是它对我来说是怎样的。这个对象并不具有能脱离我们而存在的自足性;它不仅是“为我们”而存在,而且也仅仅“通过我们”而存在,是我们的生命活动的有机组成。更进一步,事实上,美只能是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因此,不是人们对世界的价值评价,而是人们对境界的价值评价,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