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基础和声集体课教案

实用基础和声集体课教案

ID:45585471

大小:61.5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15

实用基础和声集体课教案_第1页
实用基础和声集体课教案_第2页
实用基础和声集体课教案_第3页
实用基础和声集体课教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实用基础和声集体课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实用基础和声集体课教案授课时间:月日任课教师:课题项目一绪论(二)课题内容四部和声认知教学目的任务一:了解和声的概念任务二:知道和声的功能性、和声的作用及和声的作用任务三:明确和声的组合及四部和声屮需要注意的问题任务四:了解和声分析的意义重点难点任务一:了解和声的概念任务二:明确和声的组合及四部和声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教学方法面授与课堂练习教学手段钢琴辅助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调控学生活动新课任务一、和声1、和声是多声部音乐的音高组织形态,是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之一。2、和声具有色彩功能与结构功能两种基木属性(1)色彩功能即和声的音响作用

2、。在音乐中,和声凭借这种功能,独立或同其他因素协同地参与咅乐表现。(2)结构功能是指和声对音乐形式构成方而的意义。主要表现在:①音高纵向结合的组织作用;②确立或瓦解调性、调式的作用;③发展或终止某一结构的作用。两种功能的对立统一,是和声内部孑盾的集中表现,它决定着和声风格的历史演变以至每一和声现彖的而貌特征。任务二、和声的作用1、和声的组织作用例:青海民歌《半个月亮爬上来》2、和声的表情作用例:《半个月亮爬上来》3、和声的结构作用例:《儿童钢琴曲》任务三、和声的种类和声分为大、小调和声两种大、小调和声,是建立在大、小调基础Z上的一

3、种和声体系。大、小调式音阶各音级之间的关系,决定着这个体系基本语汇的构成以及应用的逻辑。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大、小调和声使用的和弦,是按三度叠置的原则结合起来的。这个原则已被音乐物理学证明与泛音列有直接联系。作为一种丿力史风格,大、小调和声曾盛行于欧洲巴洛克至浪漫主义阶段的音乐实践,是为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瓦格钠等音乐家共同运用并为之不断创新发展的和声体系。到了19世纪末叶,这个体系已由早期的自然音写作风格,逐步演变为高度半音化的作莒技法。所以,大、小调和芦乂分为口然咅体系与半咅体系。瓦格纳之后,大、小调和声在音乐中的统治地位,虽然

4、因以徳彪西为代表的和声革新浪潮的冲击而让其他的写作风格,但作为一种高度成熟的体系、一种客观存在于大部分已有音乐文献之屮的创作原则,它仍然在相当广泛的领域中继续发挥作用。一般的咅乐教育都把它作为基础课程之一;对于作曲家、指挥家和咅乐学家的培养,这更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为数不少的一批作曲家,仍然部分地、甚至全部地采用大、小调和声技法进行创作。任务四、和声的组合1、四声部的名称:高咅声部、中咅声部、次中咅声部、低音声部2、排列方法:密集排列、开放排列、混合排列。3、旋律位置:也就是高音声部位置,可能是和弦的根音、三音或五音。4、四声部

5、的重复咅:大多重复根咅和五咅任务五、注意的问题声部交错(交叉):相邻声部在音高位置上的颠倒,叫声部交错。这种违背声部自然顺序的排列会破坏音响的自然平衡,练习中应当避免。超开放:上方三个声部相邻者Z间的音程超过八度,或低音与次中音声部间的音程超过十二度,叫超开放排列。例:教学环节本课小结学生思考作业教内容任务六、和声分析和声学习中的写作训练必须与和声分析结合进行。四声部写作小所沿用的那些技术“规范",都是从一定历史时期大量成功作品的和声经验屮总结出来的。真正有实践意义的和声技巧总是存在于优秀的咅乐作品Z中。只有通过止确有效的和声分析

6、,才能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对于不以作曲为主要目标來说,和声分析甚至应当是我们进行锻炼、提高和声理解能力的基本途径。要做到和声分析止确有效,关键是要解决对这一课题的认识和方法论的问题。从思维活动的具体形式來看,和声分析人体上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和声材料的分析,主要解决对和弦、和弦外音及调式、调性的识别问题;第二层次是和声语义的分析,要求从和声材料的连接屮去领焙其序进逻辑,掌握它的典型语汇和变化形式,并尽力揭示出这些语汇在音乐结构和表现方面的意义第三层次是和声风格的分析,这需要联系更多的作品、作曲家的个性及艺术思潮等广泛领域进

7、行比较和研究,从而得出对某一作品、作曲家或艺术派别和声风格的认识。这三个层次彼此关联而乂和互区别。第一层次是一切和声分析的基础,但它必须向第二、第三层次发展才具有真正的意义;第三层次属于专门研究范畴,一般不作为基础和声学习的重点,但在风格观念指导下的“材料”或“语义”分析总是效益倍增的。在键盘上反复弹奏课本P2的谱例音怎,认真读唱它的每一个声部,注意其书写格式,并说明这种形式与四声部写作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