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粪造影的临床应用

排粪造影的临床应用

ID:45918238

大小:6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19

排粪造影的临床应用_第1页
排粪造影的临床应用_第2页
排粪造影的临床应用_第3页
资源描述:

《排粪造影的临床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排粪造影的临床应用【关键词】排粪造影;排便困难;造影分析排粪造影的临床应用(pdf)[摘要]目的应用排粪造影方法刈•排便闲难患者进行造影分析,以期提高対排便闲难者影像表现的认识。方法冋顾性分析48例排粪造影的X线片表现,并使用卢氏标准进行测量。结果盆底痉挛综合征20例,直肠前突16例,直肠内套叠18例,肠疝6例,肛管息肉2例,肛痿2例。结论排粪造影方法是目前对排便困难者最佳的影像检查方法,对其病因有重要诊断价值,明显优于传统顿灌肠、肠镜检查。[关键词]排粪造彩;排便困难;造彩分析排粪造影是在患者“排粪”时对其肛门直肠部做静态和动态观察的检查方法。它能显

2、示该部的器质性病变和功能性异常,是一种比传统顿灌肠、临床及内镜检查更敏感对靠的方法。我院近年來开展了此项检查技术,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48例,男12例,女36例;年龄28〜75岁,平均55岁:48例均有排便困难。1.2方法造影前清洁肠道(检查前服番泻叶15g,排粪2〜3次,或提前洗肠1次,不需禁食)。用75%(W/V)硫酸锁悬液400ml行做灌肠,嘱患者侧坐在DS-I型排粪造影装置上,透视F选择性点片,分别摄取静坐、提肚、力排充盈相和力排黏膜相。必要时,加摄正位相及强忍相。摄片范围要包插低尾骨、耻骨联合及肛门卜缘。2诊断标准均

3、按照长海医院卢任华教授的测量标准进行诊断测量Elio2」正常值肛直角:近似直肠轴线(划平行于直肠壶腹部远端后缘、末端在耻骨直肠肌压迹处的平行线作为直肠轴线)与肛管轴线的夹角作为肛直角。静息时为(98±13)°,力排吋为(114±14)°。肚上距:耻尾线为耻骨联合下缘至尾骨尖的连线,肚管上部即肚管直肠结合部,肛上距为肛管上部屮点至耻尾线的垂直距离,屮点在耻尾线以上为负值,屮点在耻尾线以下为正值,止常值W30mm,经产妇<35mm,超过即为会阴下降。乙耻距和小耻距:耻尾线乙状结肠距和耻尾线小肠距,分別为充顿的乙状结肠或小肠最下曲下缘与耻尾线的垂直距离。同肛

4、上距一样也是上为负值,下为正值,正常时均为负值,否则即表示有内脏下垂。肛管长度:肛管上部中点至肛门的距离,男性(39±5)mm,女性(34±4)mm。紙前间距:为充f贝的直肠后缘至紙骨前缘的距离。正常值<10mm,11〜20mm相对正常,>20mm肯定异常。2.2异常情况2.2.1立肠前突直肠壶腹部远端呈囊袋状突向前方,深度>6mm即可诊断,6〜15mm为轻度,16〜30mm中度,$31为重度。2.2.2直肠内套叠或脱垂直肠前壁黏膜脱垂指增粗松地的直肠黏膜脱垂于肛管上部前方,使该部呈凹陷状,而月[管直肠结合部后缘光滑连续。当增粗松弛的直肠黏膜脱垂在直肠

5、内形成环状套叠吋即为直肠内套叠。完全性直肠脱垂指直肠脱出肛门外,W15mm为轻度,16〜30mm为中度,231mm为重度。2.2.3盆底痉挛综合征力排时肛直介不增人,仍保持在90°左右或更小,且多在肛管直肠结合部后缘出现耻骨直肠肌痉挛切迹,即可诊断[2]。2.2.4耻骨直肠肌综合征肛直角变小,肛管变长,钦剂排出很少,且出现搁架征,即可诊断本病。搁架征指肛管直肠结合部后上方在静坐、力排时都平丸不变或少变如搁板状,为耻骨直肠肌肥厚所致。2.2.5内脏下垂和肠疝盆腔脏器如小肠、乙状结肠等的下缘下垂在耻尾线以下即为内脏下垂。如果下垂的小肠或乙状结肠疝入女性阴道

6、后或男性直肠膀胱陷凹内,并床迫直肠前壁时,即为肠疝。2.2.6紙直分离S3处紙直间距〉20mm,直肠向前下移位。3结果笔者采用卢氏介绍的测杲标准对48例患者进行了诊断测量,其结果如下:盆底痉挛综合征20例,直肠前突16例,直肠内套叠18例,肠疝6例,肛管息肉2例,肛痿2例。4讨论4」关于检查方法检查前一定要向患者解释清楚,以使患者充分理解配合。检查中一定要细致,才能摄取优质照片,至少摄取静朋、力排片,并力求摄好黏膜相,否则会得到假阴性结果。造影剂:有学者釆用半固体糊剂,认为这样更符合牛理排粪,还有学者用乳胶囊充钦后塞入直肠内观察排粪动作。笔者认为,液锁

7、可以很好地涂如黏膜,有利于诊断直肠内套叠或黏膜脱垂等半固体造影剂难以显示的疾病。4.2关于排粪造影的临床价值排粪造影对儿种常见的功能性出口梗阻病变的诊断明显优于传统顿灌肠、临床和肠镜检查,特别是多种疾病合并存在时排粪造影可以作出完全诊断。临床据此制定适当的手术方案,往往收到较好的手术效果。在本纽病例中,有5例直肠内套克患者曾做肠镜检查仅发现直肠黏膜松弛。4.3排粪造影对便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便秘不是一种疾病,而是山各种混杂原因和机制引起的多种疾病的一种症状,其发生率约5%,主要分为出口梗阻型便秘、慢传输型便秘、混合型便秘等。近年來,国内外开展了肚门肌电图

8、、结肠传输试验、XL肠测压等检查,而排粪造影对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原因可进行多方甸的评价,如加上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