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学具操作的有效性

浅谈小学数学学具操作的有效性

ID:45960145

大小:6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19

浅谈小学数学学具操作的有效性_第1页
浅谈小学数学学具操作的有效性_第2页
浅谈小学数学学具操作的有效性_第3页
浅谈小学数学学具操作的有效性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数学学具操作的有效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小学数学学具操作的有效性摘要: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岀:〃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教学过程中z充分运用数学学具来辅助教学,可以有效打造高效数学课堂。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具;有效性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

2、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数学学具来辅助教学z可以有效打造高效数学课堂。―、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小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有许多的方法’教师创设操作活动情境,利用学具加强小学生动手操作活动可以充分体现小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例如:在学习〃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时,课前,教师安排学生

3、找来一些各种形状的小盒子、积木等物体;上课时,通过让学生观察手中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体会出这些形体的特征,学生自己通过摸一摸,在手中任意摆弄,学生的兴趣很高,对这些形体的认识比老师直接告诉他们要好许多。最后,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各种形体或实物进行任意拼摆,学生的兴趣更高了,每一个学生都在那里兴致勃勃地拼摆着各种物体。整节课,学生一直被手中的各种学具观察、摆弄、拼摆,学习兴趣很高,学习效果事半功倍。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对学具的操作,让学生摆、拼、剪、制作、测量、画图等,有助于学生

4、操作能力的培养。一年级的小学生由于没有接触过学具,教师可以让他们进行一些简单的学具操作,如:拿岀8个小木块,把他们分成两部分;左边摆5个小木块,右边摆3个小木块,比一比哪边多;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以后,拿出一些长短不同的小棒围成各种图形等。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逐步增加操作的难度。在学习20以内的加法时,让学生进行操作,如9+6,先摆9根小棒,再摆6根小棒,让学生想办法摆一摆小棒,怎样摆能一眼看出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先自己摆,再请学生到前面进行演示,总结出计算方法。每学习一种新的计算,都通过摆学具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5、算理,对于操作失败的学生找出原因,反复操作,直到掌握方法为止。这样长期坚持下去,不但使学生在操作中获取了知识,培养了学生的操作能力z也有效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学生操作学具和教师直观教具的演示,都是物化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俗话说〃眼过百遍,不如手过一遍〃o通过操作学具,让学生从自己动手操作中,获得直接体验,亲身参加到认识过程中来,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学生在操作中动手、动口、动脑,学生不仅可以听、说z而且可以看、做、想,眼、耳、口、手、

6、脑多种感官协调活动,能形成清晰的表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除法的意义时,给学生每人9根小棒,让他们把这些小棒分成3份,每份一样多。有的学生1根、1根地分,分?份,还有小棒,就再1根、1根地分,直到分完为止,每份有3根小棒。有的学生直接3根、3根地分,分成3份,正好分完。从学生不同的分发,可以看出学生的思维过程也不同。通过这样的操作,使学生对〃把9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3根小棒〃能形象地理解,对除法的意义地理解就会更加深刻。四、能够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在操作学具的过程中,合理运用好小学生手中的学具,

7、对于发展小学生的想象力有很大的作用。如:在讲〃认识图形〃时,在小学生对所学的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以后,拿出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各种立体图形或平面图形的学具,进行任意的拼摆。在拼摆的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地发挥”普普〃机通通的学具经过他们的组合变成了〃小汽车〃、〃大轮船〃、〃小房子〃、器人〃、〃清朝的官员〃、〃美丽的花园〃等精美的图案,听他彳门的讲解更是精彩。学生在操作学具过程的中,增加了对所学图形的认识,动手能力得到培养,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五、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学生在

8、进行学具操作的过程中,边操作,边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在操作学具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如在教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例3时,让学生通过摆小兔图片,直观感知数量之间的关系,①白兔多□□□□还是黑兔多?②白兔可以分成哪两部分?③要求白兔比黑兔多几只应怎么办?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就是有条理的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