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滑坡工程地质勘察探析

公路滑坡工程地质勘察探析

ID:46384411

大小:6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3

上传者:U-7604
公路滑坡工程地质勘察探析_第1页
公路滑坡工程地质勘察探析_第2页
公路滑坡工程地质勘察探析_第3页
公路滑坡工程地质勘察探析_第4页
公路滑坡工程地质勘察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公路滑坡工程地质勘察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公路滑坡工程地质勘察探析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高速公路与通乡公路向山区延伸,然而,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和缺少公路工程滑坡防治的经验,再加上滑坡产生的条件,运动机理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多变性,在公路建设过程中遇到了相当数量的工程滑坡案例,对工期和造价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给政府和人民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有必要对滑坡的成因和工程地质勘察进行分析研究,以促进我国公路建设的顺利进行。关键词: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滑坡治理Abstract: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economy,ourcountryfreewayandruralhighwayextendstothemountainregion,however,duetothecomplexgeologicalconditionsandlackofhighwayengineeringlandslidepreventionandcontrolexperience,coupledwiththelandslideoccurreneeconditions,themovementmechanismofdiversity,complexityandvariability,inhighwayconstructionprocesshasencounteredquiteanumberofengineeringlandslidecase,thetimelimitforaprojectandcosthaveaseriousimpact.Tothegovernmentandpeoplecausedinestimableloss・Therefore,itisnecessarytolandslidegenesisand engineeringgeologicalsurveyanalysis,inordertopromoteourcountryhighwayconstruetion.Keywords:Highwayengineering,geologicalsurvey,landslidetreatment.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工程概况本工程路堑边坡施工开挖一个月后,边坡基本成形,此后边坡陆续发生一些小型崩塌、滑移,后在降雨的影响下边坡变形和破坏加剧,至10天后边坡已发生较严重的坍塌和滑动变形,坡体稳定被破坏,致使原设计无法继续实施。根据现场调查,边坡滑坡周界近似呈弧形、等腰三角形,滑坡体最大厚度7.0m,坍塌壁陡,坍塌壁倾角为51。〜62°,滑坡壁高1.5〜3.5m,滑坡后缘裂隙宽度为20〜50cm,发育滑坡台阶,滑坡土体发育很多拉张裂缝。2滑坡成因分析2.1自然因素该地区降水丰沛,雨季明显,降雨集中,常发生强、急暴雨o雨季大量降水渗入边坡体土体中。使土体软化,致使土体力学强度降低,减小了边坡体的阻滑力,而且雨水在边坡体内形成较大的静水压力,增加了边坡体的下滑力。雨季大量降水不利于边坡的稳定,而易形成滑坡。本次滑坡主要是在普降暴雨的情况下发生的,起初的规模并不大,随着连降暴雨,工程地质环境逐渐恶劣,导致滑坡规模逐渐增大。 组成本边坡体的地层为:上部为土体,主要为粘性土,厚度约2〜3m,在冲沟处厚度达5〜8m;下部是岩石,岩性为薄层页岩,页理构造明显,岩层面产状由208°Z9°变化为285°Z55°,且层面倾向公路,岩体容易发生顺层滑动;局部35°Z61°〜10°Z62°的节理、断裂面和岩层面一起将岩体切割成块状,这些部位岩石易发生崩塌。滑坡的大致过程是:先是上部的土体(局部为粘性土混碎石、块石)发生滑动,形成向下的牵引力,推动了部分强风化岩体滑移,进而形成更大的牵引力,牵动弱风化页岩顺层滑动,由于页岩在力的作用下容易破碎成粉状,这种粉状物在水的作用下易形成滑坡泥,页岩层面抗剪强度大幅度降低,在上部力及降水自重力的作用下,在边坡坡度较陡时,导致滑坡的发生,滑坡发生后向深部继续扩展,使得大量的深层弱风化岩体也发生推移、滑动,从而形成较大规模的滑坡。2.2人为因素2.2.1工程施工原因(1)应力释放,破坏平衡。因工程施工向山体侧向开挖,使边坡失去支撑,原平衡状态被破坏,在应力释放及岩土体自重的作用下引发边坡体上部和后部发生变形,形成很多裂隙。发生小规模的滑塌。(2)爆破冲击波的影响。开挖岩石爆破时产生冲击波, 扩大了边坡变形产生的裂隙,并扩大了页理结构中的原有的结构面裂隙。(1)无截水措施。施工时在雨季,降雨来得急,边坡形成后截水沟没来得及施工,没有有效阻止雨水向边坡体的流动。(2)缺乏监测。施工单位缺乏有效监测,在发生小规模崩塌、滑坡时没有采取应急措施,导致大规模滑坡的发生。2.2.2工程设计原因本边坡组成岩石岩性为薄层页岩,页理构造非常明显,且层面倾向公路,岩体非常容易发生顺层滑动。如采取向右侧山体开挖的方法,使得岩石层面逆向坡面,则有利于边坡的稳定。本次设计时主要考虑了线形因素,对边坡稳定因素欠考虑。3滑坡工程地质勘察3.1滑坡工程地质勘察方法2.1.1工程地质调查测绘工程地质调查内容为搜集地质、水文、气象、地震和人类活动等相关资料,搜集整理当地治理滑坡的经验。测绘内容包括查明滑坡的类型、规模、范围、影响因素,划分地质界限,确定地表水汇集、地下水分布状况等,对滑坡的重点部位进行了摄影。2.1.2探坑 根据目前的现状,滑坡基本属浅层滑坡,在滑坡面较浅的地段尽可能布置探坑,为此本次勘察布置了10个探坑,坑深0.5〜4.2m,目的是直观地揭露已存在的滑坡面的性质、基岩埋藏较浅处第四系地层的厚度,利用探坑取滑坡面上、滑坡体上的岩土做物理力学性质试验。2.1.3土工试验勘察在探坑中取了原状土样6件(组);扰动土样,包括土体滑动面上土,5件(组);岩石样4组;岩体结构面上破碎岩屑6件(组)。原状土样、扰动土样做了常规试验、重复剪试验;岩石样做了物理性质试验和抗压强度试验;岩体结构面上岩屑样做了抗剪强度试验。3.1.4地球物理勘探利用直流电阻率测深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探测滑坡区滑动面及岩体软弱结构面的位置及形态。共布置4条探测线,线路总长度194m,完成电阻率测深点139个。3.2滑坡工程地质条件3.2.1地形地貌滑坡区属低山丘陵地貌。公路路线穿岭而过,滑坡区为岭口。开挖路堑后未出现滑坡前边坡坡度一般为1:0.3〜1:1.5,滑坡区滑坡后边坡坡度一般为1:1〜1:1.3,边坡高度为5.1〜18.2mo 3.2.2地质构造滑坡区地层为志留系中统(S3)灰绿、黄绿、灰黑色页岩,岩层产状一般在208°Z9°〜235。Z26°之间,部分岩层产状变化为283。Z28°〜285。Z55°之间,层面倾向临空面,另外局部发育少量35°Z61°〜10°Z62°的节理、断裂面,和岩层面一起将岩体切割成块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