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解题分类讨论的运用与避免

数学解题分类讨论的运用与避免

ID:46557159

大小:4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5

数学解题分类讨论的运用与避免_第1页
数学解题分类讨论的运用与避免_第2页
数学解题分类讨论的运用与避免_第3页
数学解题分类讨论的运用与避免_第4页
资源描述:

《数学解题分类讨论的运用与避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数学解题中分类讨论的运用3廉江市第二中学梁成冲分类讨论思想在近年的高考中频繁出现,已成为高考数学的一个热点。所谓分类讨论,就是当问题所给出的对象不能进行统一研究吋,就需耍对研究对象按某个标准分类,然后对每一类分别研究得出结论,最后综合各类结果得到整个问题的解答。"一、分类讨论的原则及步骤1•原则:对象是确定的,标准是统一的,做到不遗漏、不重复、分层次,不越级讨论。2•步骤:⑴首先确定讨论对象与全域的范围⑵进行合理分类⑶逐类讨论,分级进行⑷归纳总结二.需要分类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1•课本中的分类问题中学数学教材

2、中分类讨论的知识点,大致有:绝对值概念的定义;根式的性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与根的情况;一元二次函数二次项系数正负与抛物线开口方向;反比例函数『=匕的反比例系数k,止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k,一次函数Xy二kx+b的斜率k与图象位置及函数单调性关系;幕函数y=x"的幕指数n的正、负与定义域、单调性、奇偶性的关系;指数函数尸a*及其反函数y=logax中底数a的a>l及0V1对函数单调性的影响;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中q=l与q列的区别;复数概念的分类;不等式性质屮两边同乘(除)时正数与负数对不等号方向的影响;

3、排列组合屮的分类计数原理;圆锥曲线中离心率e的取值与椭圆、抛物线、双曲线的对应关系;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的讨论;运用点斜式、斜截式直线方程时斜率k是否存在;曲线系方程屮的参数与曲线类型;角终边所在象限与三角函数符号;……当你对以上各种情况“心中冇数叩寸,分类讨论便不再令人瑕而生畏。例1.AABC中,已知sinA=—,cosB=—,求cosC213分析:由于C=龙一(A+B)/.cosC=-cos(A+B)=-[cosAcosB-sinA-sinB]因此,只要根据已知条件,求出cosA,sinB即可得cos

4、C的值。但是由sinA求cosA时,是一解述是两解?这-点需经过讨论方能确定,故解本题时要分类讨论。对角A进行分类。C1O解:V0

5、26例2已知圆x2+/=l,求经过点P(2,1),且与圆相切的直线方程。分析:首先设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y・l=k(x・2),再利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求出k,从而得到所求直线方程。但述存在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斜率不存在的情形也符合题意。因此本题对过点P的直线分斜率存在时和斜率不存在时两种情形。评注:在数学解题中要注意常见的“个别”情形。如:⑴若直线在两轴上的截距相等,常常设直线方程为兰+上=1,但有个别情形:aba=0吋,再不能如此设,应另行考虑・(2)等比数列⑺}的前n项和公式=i-q中有个别情形

6、:q=l时,公式不再成立,而是Sn=a{;(3)"方程a*+bx+c=0有实数解”转化为“△=戾-4«no”时忽略个别情形:当a=0时,方程有解但却不能转化为△»().2.含参数问题中学数学中有含参数的函数、方程、不等式、解析儿何、立休儿何、数列等问题,即能与所有知识点交汇,是高考中的重点内容。例3(2004高考辽宁卷18题)设全集U=RO(I)解关于x的不等式x-l

7、+t7-1>0(ag分析:解含绝对值不等式吋,木题需变形后对右式的正负进行讨论,才能正确去掉绝对值符号.解:曲卜—l

8、+a—1>0,彳寻

9、x

10、—1

11、>1—6/.j①当a>l时,解集是R;②当aSl时,解集是{小<°或兀>2-°}评注:本题易忽视对1-°<0的讨论而被扣分。此类问题关键是掌握常见的概念、法则即可。例4:设f(x)=lg(l+x)(I)证明/⑴在[0,+oo)上是减函数(II)当a>01(l+x)lnl0时,解关于x的不等式lg(1+

12、兰f

13、)一

14、誓

15、>lg2-1,f(x)<0•••f(兀)在xe[0.+OO)上递减。(II)lg(1+倍IH兰r

16、>lg2-1O/(tel)>/(!)<=>tel<1oax<

17、x—1

18、o(ax)?v

19、(at—1)_<=>[(cz+l)%——1)乂+1]0,解集为-rG(_o0^)U(-i^9+00)%1当Q1时,原不等式o(兀-制(兀-尙)<0o解集为兀丘(七,繭。评注:此类问题耍注意在什么吋候讨论,对什么数值讨论,耍符合分类讨论的原则。2.多条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