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适宜技术隔药灸治疗慢性结肠炎讲义

中医适宜技术隔药灸治疗慢性结肠炎讲义

ID:46644714

大小:74.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26

中医适宜技术隔药灸治疗慢性结肠炎讲义_第1页
中医适宜技术隔药灸治疗慢性结肠炎讲义_第2页
中医适宜技术隔药灸治疗慢性结肠炎讲义_第3页
中医适宜技术隔药灸治疗慢性结肠炎讲义_第4页
中医适宜技术隔药灸治疗慢性结肠炎讲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适宜技术隔药灸治疗慢性结肠炎讲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适宜技术隔药灸治疗慢性结肠炎讲义隔药灸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操作技术一.疾病简介1.定义: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以腹痛腹泻年夜或脓血便为临床主要表现的慢性特异性炎症性肠病,归属于中医学“泄泻”“肠辟”等范畴,多由脾胃虚弱,湿热蕴结,肝郁脾虚,脾肾阳虚所致。2.特点:病程缓慢,病情轻重不一,有缓解和反复发作的趋势,失治或治疗不当造成反复发作,缠绵难愈。3.后期常会导致肠纤维化,甚至恶变而引发结肠癌。二•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1•临床方面:具有慢性腹泻,粘液便,血便,腹痛,呈慢性反复性发作性或

2、持续性,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少数患者仅有便秘或不出现血便。既往史体检中要注意关节,口腔,眼,浆膜,皮肤,肝脾等肠外的临床表现。2•乙状结肠或纤维结肠镜检查可见:①受累结肠呈现多发性浅表溃疡,伴有充血水肿;病变多由直肠起始,往往累及结肠,成弥漫性分布。②肠粘膜外观粗糙不平,呈现细颗粒状,组织脆弱易出血,或可覆盖有脓性分泌物,似一层薄苔附着。③结肠袋往往变平或变钝,以致纽袋消失,有时可见到多个大小不等的假息肉。④结肠粘膜活检病理变化呈炎症反应,同时常可见到粘膜糜烂,隐窝脓肿,结肠腺体排列异常及上

3、皮改变。1•顿剂灌肠可见:①结肠肠管缩短,结肠袋消失,或结肠呈管状外观。②复发性溃疡或有多发性假息肉表现。③结肠粘膜粗糙,紊乱或见细颗粒样变化。2•病理检查:排除菌痢,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肠结核等特异性感染性结肠炎与肉芽结肠炎,放射性结肠炎。3•判断方法:①根据临床方面和乙状结肠镜或纤维结肠镜检检查之①②③三项之一(或)粘膜活检可诊断本病。②结合临床方面和锁剂灌肠有①②③三项Z—者可以诊断本病。③临床表现不典型,但有典型的肠镜检查或顿剂灌肠典型改变者,诊断成立。④临床方面有典型症状或有典型既往

4、史,而此次乙状结肠镜、纤维结肠镜或顿剂灌肠检查无典型变化者,应列为“疑诊”,应予追踪检查。%1.治疗简介1.西医:主要采用内科治疗(口服水杨酸偶氮磺毗呢SASP),控制急性发作,缓解病情,减少复发,防止并发症,但疗效不理想且副作用多。2.中医:口服中药汤剂,丸剂;中药灌肠及针灸推拿等。其中隔药饼灸法师在中陕理论指导下,将中药和灸法相结合,具有中医特色的疗法,安全可靠,操作简便,经济实用,经研究证明此方法的临床痊愈率为48.81%o总有效率为91.67%,较西医治疗有一定优势(西药近期治愈率为37

5、%左右)。%1.灸法简介1.定义:是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在体表穴位上烧灼,温熨,借疚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治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2.作用:温散寒邪,温通经络,活血逐痹,回阳固脱,消於散结,防病保健。3.分类:①艾炷灸(直接灸,间接灸)②艾条灸③温针灸④药物灸⑤灯火灸等。%1.月俞穴简介1.中胶:脐上4寸,主治胃痛,呕吐,吞酸,腹胀腹泻,黄疸等,具有温补脾胃,疏调肠府气血,清利湿热的作用。%1胃的募穴(脏腑之精气汇聚于胸腹的脸穴)。%1八会

6、穴之一,腑会中胶。%1是任脉与手太阳,少阳,足阳明经的交会穴。%1实验观察:针刺中皖穴可使胃蠕动增强,使空肠粘膜皱裳增深,空肠动力增强。2.水分:脐上1寸,主治水肿,小便不利,腹痛泄泻等,《铜人》曰:“水病灸之大良”。3.气海:脐下1.5寸,主治腹痛,泄泻,便秘,疝气,月经不调,闭经虚脱等,保健要穴。4.关元:脐下3寸,主治遗尿,尿闭,泄泻,腹痛,阳痿月经不调,虚劳羸弱等。%1是任脉与足三阴经的交会穴,小肠的募穴。%1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1.天枢:脐旁2寸,主治腹胀肠鸣,便秘,泄泻,痢疾,月

7、经不调。作用:疏通大肠,理气消滞,大肠的募穴。2.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喈外一横指处(一夫法取穴),主治胃痛呕吐,腹胀,泄泻,痢疾,便秘,下肢痹痛,虚弱羸瘦等。%1足阳明经所入为“合”。%1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1据报道,足三里可双向调节胃的蠕动,可促进WBC吞噬指数上升,增强免疫能力。3.上巨虚:足三里下3寸,主治肠鸣腹痛,泄泻便秘,下肢痿痹等。大肠经的下合穴。&肝月肌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黄疸,胁痛,目赤,目眩,背痛等,肝的背脸穴。9.脾胸:第口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

8、治腹胀黄疸,呕吐,泄泻,痢疾,水肿等,脾的背脸穴。10•肾月俞: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水肿,耳聋。%1肾的背俞穴%1实验观察:针刺此穴队肾脏的泌尿功能有影响11.大肠月鉅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作用,疏调二肠,理气化滞,主治腹胀,泄泻,便秘,腰痛,大肠的背月俞穴。六•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辨证分型1.脾胃虚弱型:大便时澹时泄,水谷不化,稍进油腻之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饮食减少,脫腹胀闷不适,面色萎黄,肢体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2.脾肾阳虚型:泄泻躲在黎明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