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综合治疗颈性眩晕临床探究

手法综合治疗颈性眩晕临床探究

ID:46700129

大小:6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6

手法综合治疗颈性眩晕临床探究_第1页
手法综合治疗颈性眩晕临床探究_第2页
手法综合治疗颈性眩晕临床探究_第3页
手法综合治疗颈性眩晕临床探究_第4页
手法综合治疗颈性眩晕临床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手法综合治疗颈性眩晕临床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手法综合治疗颈性眩晕临床探究摘要目的:观察以手法为主综合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作用机理。方法:6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手法、牵引、静滴复方丹参和牵引、静滴复方丹参,并按《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进行比较。结果:手法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平均改善指数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o结论:结合手法综合治疗颈性眩晕可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显效快、疗效显著、安全合理。关键词:手法颈性眩晕治疗颈性眩晕为临床常见病,疗法众多,其中旋转复位手法种类繁多,文献报道安全性及治疗作用不一[仁2、3]o我们自200

2、0年2月~2004年3月,采用手法、牵引并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治疗此病,与牵引并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治疗进行比较,取得满意疗效。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本组60例门诊及住院病人,随机分为手法组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34~71岁,平均50岁,病程7天〜18年,平均30月。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35-69岁,平均49岁,病程1天〜21年,平均31月。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诊断标准:(1)眩晕为主,伴偏头痛、耳鸣、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等症状。(2)有颈椎棘突偏歪征或颈椎X线、CT

3、或MRI证实。(3)排除非颈源性眩晕。1・2方法1・2・1治疗方法:(1)治疗组:①手法治疗:患者坐位,屈颈约15°,以棘突右侧偏为例,术者站其右后侧,以屈曲的右肘扶持患者下颌部,左手拇指顶按压痛明显之棘突右侧,缓慢上提(约为体重1/5-1/4),同时向右轻旋颈椎至最大限度,左拇指配合向左上方顶按偏歪棘突,可感到颈椎被推动和发出响感。棘突左偏时,方向相反。复位前后配合软组织按摩放松手法,每日1次。②牵引治疗:在手法治疗前,配合采用坐姿枕颌吊带垂直牵引法,病人端坐,颈部微前屈,牵引重量4kg,持续30分钟,

4、每日2次。③药物治疗:静脉滴注5%葡萄糖液250m1+复方丹参16ml次。疗程:5次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隔2天,一般应用1~3个疗程。(2)对照组:采用牵引并药物治疗,方法及疗程同上。1.2.2观测方法:应用王楚怀、卓大宏制订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4],对患者的各种症状及功能进行评估,具体为眩晕16分,颈肩痛4分,头痛2分,日常生活及工作4分,心理及社会适应4分,共计满分30分,治疗前及治疗5次后各评估1次,然后求出改善指数。改善指数二(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2结果(见下表)

5、o3讨论3.1颈性眩晕病因及发病机理颈性眩晕涉及神经内外科、眼耳鼻喉科、骨科等诸多学科,病因机制复杂,不甚明了,常与颈椎病有关,治疗有一定困难。据认为:诸多内源性和外源性因素中,颈椎病与颈椎失稳是主要病因(65%),椎动脉机械压迫和交感神经受刺激两种学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5]。根据手术推测:(1)椎间盘变性或突出造成椎间隙狭窄、椎间韧带松弛、颈椎失稳,在颈部活动时颈髓受到拍打或压迫,使含有前庭脊髓束的颈髓段受到刺激或压迫,反射性引起眩晕。(2)增生的小关节、骨赘、松弛的椎间韧带、突出的椎间盘等直接压迫椎

6、动脉,尤其当头部转动到一定位置时,椎动脉受压或刺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造成眩晕。(3)颈椎节段性不稳,颈部活动时使椎动脉壁交感神经受到刺激,导致动脉痉挛,引起脑供血不足[6]。(4)颈椎管狭窄,因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后纵韧带或黄韧带增厚等造成椎管狭窄,因而造成颈髓压迫,椎管愈小,椎节移位所引起的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征愈明显,因此不仅具有根型颈椎病症状,尚可出现椎动脉或脊髓型颈椎病症状与体征[7]。3・2手法综合治疗机理旋转手法可使小关节脱位复Ei£3位,突出椎间盘还纳或使之离开被压迫刺激的椎动脉,使椎

7、体骨刺离开被其压迫的椎动脉,解除局部软组织粘连,消除或减少无菌性炎症刺激,解除神经激惹,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配合牵引治疗,能使椎间隙和椎间孔增大,椎间盘内压降低,神经根的刺激压迫得到缓冲,扭曲的椎动脉得以伸张。同时,复方丹参注射液使微小血管扩张,改善脑部微循环血流量,使血粘稠稀释,加速脑组织对氧的利用。3・3手法综合治疗注意事项严格把握适应症和禁忌症,排除颈椎先天畸形、结核、肿瘤等病症,掌握旋转力度、角度、速度和时间,以保证安全、合理,避免产生医源性损伤。随着现代工程学理论的应用与研究,手法有待于由“经验型

8、”过渡到科学型,这将有助于旋转手法的准确性及其疗效的+B"g"J/E冋O参考文献[1]王楚怀,卓大宏,赖在文,等・旋转复位手法对颈性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流速的影响.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9;14(3):99-102[2]RefshaugeKM,Rotation;AVaIidPreman中UlatiVeDizzi・nessTeSt?DOesitPredictSafeManipulation?JManipu・IativePhys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