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有效性的提问

浅谈课堂有效性的提问

ID:46777417

大小:6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7

浅谈课堂有效性的提问_第1页
浅谈课堂有效性的提问_第2页
浅谈课堂有效性的提问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课堂有效性的提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东北地区评优论文浅谈课堂有效性提问瓦房店市第三初级中学南晓岚浅谈课堂有效性提问瓦房店市第三初级中学南晓岚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有着重耍的地位,为了适应吋代的发展,新数学课程的对学生的要求是T.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革础知识、基木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主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捉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冇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

2、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可以通过教师课堂提问來解决。这样就要求教师教学过程H1提出的问题具有有效性。结合工作屮的实际例了,浅显的分析了在课堂教学屮提问的重要性。教师要使课堂提问具冇冇效性需要注重以下儿个方面,结合具体教学实例进行说明。首先,教师耍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信息,开发成教学资源。这样并不是摒弃课本的例子,而是通过课本的实例,引起学牛思考,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进而发现生活中的相关例子,能够举一反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口信心。在关于图形的教学过程屮,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观察图片,通过

3、图片,再找出在生活屮述有哪些这样的图形。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同时培养学牛发现问题的能力。例如:在《三角形稳定性》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书中的探究例子,学生动手操作得出结论,再根据这个结论,回想在生活中还冇哪些关于三角形稳定性的应用,学生举例,如:建筑用的吊臂,由多个三角形构成;木凳子不稳,斜钉一根木条等,都是学牛发现的。这样关于三角形稳定性的内容就在学生脑海中比较清晰地呈现岀來了。达到了本节课的目标了。第二,教帅设置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因材施教。教师发问时要心中冇数,用不同的方式提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问题,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中都有收

4、获,在口己的最近发展区域得到发展。教师提岀的问题要能展示知识的内在联系,要有针対性,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以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问题为例,例题:两个人都从山脚出发到山顶,甲先出发15分钟,乙出发15分钟后,两人同时到达山顶,乙比甲每分钟多走5米,问题:甲乙两人的速度各是多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直接把问题拿岀來,而是把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开;首先,把已知条件转化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场景,谙两个同学分别饰演甲和乙,把这个场景展现出来。这一过程屮,学生没有像往常一样没有兴趣,而是积极的参与表演,这样就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进而把题目小的问题拿出來,

5、再根据衣演内容,让学生把等量关系转化为等式。这样一道学生不愿学习的应用题就可以通过这种转化,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一•般的学生可以找到一些等量关系,再好一些的学生可以根据等量关系列出等式。第三,教师在设置问题的过程屮,要充分地让洋牛尝试。在平时的课堂中,常见到不少教师在纟R织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前,怕学生出错或思维不严密,总喜欢暗示几句,并美其名曰“防患于未然”。其实,这样做,恰恰降低了思维难度,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受挫愈深,得益愈丰。我们可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完成,发现问题后再引导。以勾股定理探究2为例,在进行新课Z前,教师通过回顾,让学生

6、复习了勾股定理及计算;并根据探究2的问题设直如下问题(1)一个3米长的木梯AB,架在高为2.5米的墙上,这时梯脚与墙的距离是多少米?(精确到0.01米)(2)当木梯顶端下滑0.5米,这时梯脚与墙的距离是否向右滑动0.5米?(3)如果梯子顶端向上移动0.2米,梯脚向哪个方向移动,移动了多少米?有了这些铺垫,教师提出通过这个问题,你有哪些结论,学生纷纷发表见解,算是对探究2的预热,可以将这个问题3个解决办法提出。教师再给出探究2:某楼房三楼失火,消防队员赶来救火,了解到每层楼高2米,消防队员取来7米长的云梯到3楼楼顶进行灭火,如果梯子的底部离墙基的距离

7、是2.5米,请问消防队能否进入三楼灭火?这道题有3种解决方法,分別比较梯子长,楼高和梯子的底部为墙的距离。教师不耍发表意见,而是让学牛:发挥学牛学习主体的作用;根据刚才的铺垫,让学生自己上去讲解,不同意见可以补充,在学牛上黑板讲解结束的时候,教师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学牛在这一过程屮,“互动”产生新的情境,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新结果,这些就是生成性资源,有利于教师课堂教学。同吋,教师耍在提问过程屮注重,在梗阻处引问,在尝试后导问,在起步吋探问,在关键处点问,尽量避免出现课堂无效提问的表现形式:1•表面热闹,华而不实,一问一答,频繁问答。2提问只求

8、通法或标准答案,排斥求异思维。3•提问后没有停顿或先点名后提问,学生无吋间思考。4.捉问而向少数学生,多数学生“冷场”。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