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船山的“践形”思想研究

王船山的“践形”思想研究

ID:46782330

大小:76.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11-27

王船山的“践形”思想研究_第1页
王船山的“践形”思想研究_第2页
王船山的“践形”思想研究_第3页
王船山的“践形”思想研究_第4页
王船山的“践形”思想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王船山的“践形”思想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王船山的“践形”思想研究摘要:先秦时期的儒家常常从人的身体出发來思考人的道德修养问题。饱受佛学浸淫的宋明理学将中国传统哲学的身体维度弃如敝履。王船山在批判理学超验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回归中国哲学的原典和原道,其思想具有即身践道的特质。船山多次提及“践形”,认为通过具体的道德实践,道德意识得以扩充和转化,人的身体就可以转化为凝聚肴道德光辉的精神化了的身体。尊礼、学礼和践礼,是船山“践形”观在个人道德修养上的具体表现。关键词:土船山;道;身;践形;礼中图分类号:B24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54X(20

2、13)05-0022-05一、船山哲学“即身践道”的特质先秦时期的儒家常常从人的身体出发来思考人的道德修养问题。认为身体是自我与世界之间关系的连接点。孔子的“君子九思”,即“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就是从人的具身行为方面考察人的道德修为。孟子的“人之冇是四端也,犹其冇四体也”,也是用人的身体器官来比喻人具有的道徳意识。由此可见,古代儒家往往从身体的共通性来探讨主体价值自觉的必然性与普遍性。然而,这一思考问题的具身性理路在后來的宋明理学那里发生了逆反,直至王船山才重浙得以恢复和发展。作为明清学术转折

3、时期的一个承上启下的人物,王船山精研易理,反刍儒经,熔铸老庄,吸纳佛道,出入程朱陆王而在更高的思想层面上复归张载。船山哲学的本体论是以“气”为本、“理寓于气”、“纲绵化生”的“实有”论。与之相对应,他的道徳修养论重在“养气”、“践形”,具有即身显道的特质。“即身”概念來自船山的著作《尚书引义九“性者道之体,才者道之用,形者性之凝,色者才之撰也。故曰,汤、武身之也,谓即身而道在也性是人道的载体,才情是道的效用,而性凝聚在冇形万物中,声色容貌是彰显着内在的才情。所以像商汤和周武王这样的圣人,其自身就是道的体现,此Z为“

4、即身而道在”。在船山看来,道的显现离不开有形万物,“身”是道所显著、发用的空间和场所。対于天如何“显道”,船山说:“且夫视而能见,听而能闻。非人之能冇之也,天也。'天冇显道’,显之于声色,而视听丽焉。天冇神化,神以为化,人秉为灵,而聪明启焉。”天自然化生万物,并赋予万物各种声色形相。天神化生人并赋予人聪明睿智。人为万物Z灵,其眼可视五彩缤纷的世界,其耳可听各种各样的声音。上夭赋予人视听能力去感受大千世界,此为天之“显道”。那么人如何与道同一呢?船山说:“道恶乎察?察于天地。性恶乎著?著于形色。冇形斯以谓之身,形无冇

5、不善,身无冇不善,故汤武身之而以圣。假形而有不善焉,汤、武乃遗其精、用其粗者,岂弗忧其驳杂而违天命Z纯哉?”船山认为,道并不是难以考察的存在,如果仔细观察天地间的万物,总是可以寻找到道的痕迹:性也并不是神藏而不露的,人的形容举止,就是性的体现。“身”是有形之物的称谓,形善身亦善,所以圣人之身就是天道的显现。船山使道与有形相的具体的“身”相连,是对宋明理学时期与思维之抽象的“心”相连的“心性之道”的反动,是在更高的层次上对先秦哲学从身体出发思考问题的一个回归。国内研究身体观的知名学者张再林教授把船山学说的即身践道的特

6、质进行了总结并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他认为,饱受佛学浸淫的宋明理学将中国传统哲学的身体维度弃如敝履,船山在批判理学超验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冋归中国哲学的原典和原道,使中国古老的身体本体论得以深切著明的洞揭。“故王夫之不谈朱熹的'天理'而谈《尚书》的'天显',不谈理学的空空的'穷理',而谈孟子的形身的'践形“践形”两字在船山的著作中多次出现,探讨“践形”思想,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把握船山思想的特质。二、冇关“践形”思想的几个概念辨析(-)身与心身与心的关系在宋明理学时期成为学者的焦点话题之一。佛教视身体为“臭皮囊”,而道家主张

7、“堕肢体黜聪明”,认为只有离开了身体和器物的超验之物才是真实的存在。深受佛道二教思想影响的宋明理学家们,也把自己关注的目光聚焦在“心体”上而遗忘了身体,与先秦时代的身体思维渐渐背离。船山提出践形观,正是他力图正木清源、剔除佛道之虚妄影响而复返先秦时代的企求。船山指出:“是故以我为子而乃有父,以我为臣而乃有君。以我为己而乃有人,以我为人而乃有物,则亦以我为人而乃有天地。器道相须而人成焉。未生以前,既死以后,则其未成而已不成者也。故形色与道,互相为体,而未有离矣。是何也?以其成也。故因其已成,观其大备,断然近取而见为吾

8、身。岂冇妄哉!”这里他再三强调“我”的本体论地位,旗帜鲜明地肯定身体对于“道”的重要意义。“形色与道,相互为体”,道不是与形色无关的思维抽象,而是“相须而大成”、“相互为体”的真实存在。船山哲学的“即身”性,进一步消解了宋明理学时期所凸现的身心分离论说,成为真正的身心合一、知行合一说之基础。宋明理学时期,无论是理学派还是心学派,都预设了身心的分离,强调运用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