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期末考试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期末考试卷

ID:46956451

大小:44.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2-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期末考试卷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期末考试卷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期末考试卷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期末考试卷_第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期末考试卷_第5页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期末考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宁波工程学院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班级:姓名:学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期末考试卷本试卷适用班级:。考试要求:1、本次期末考试为开卷论文形式,请在下面的三道考题当中任选一题,撰写学期论文,标题自拟,字数2500字以上,试卷满分100分。学期总评成绩由本试卷成绩(占比70%)与平时成绩(占比30%)合计。2、请严格遵守学术规范,按要求详细注明引文出处(脚注),并在文末提供参考文献。如确认有抄袭,将从严扣分,有严重抄袭者,学期总评成绩计零分。3、论文请以A4幅面打印,并保持卷面整洁。请在规定期限内上交,超出期限,酌情扣分。考题:1、历史进步的实现,是否必定依赖暴

2、力革命?2、仔细阅读所给材料,用所学知识加以评述,自拟题目,写成符合要求的论文。“钦佩或近于崇拜富人和大人物,轻视或至少是怠慢穷人和小人物的这种倾向,虽然为建立和维持等级差别和社会秩序所必需,但同时也是我们道德情操败坏的一个重要而又最普遍的原因。财富和地位经常得到应该只是智慧和美德才能引起的那种尊敬和钦佩;而那种只宜对罪恶和愚蠢表示的轻视,却经常极不适当地落到贫困和软弱的头上。”(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72页。)3、请在阅读文献书目中选择一部以上,认真细读,撰写读书报告。《沉重的肉身》读后有感读完刘小枫的《沉重的肉身》,感触颇多,在此述说下自己的收获和

3、心得。我很喜欢刘小枫那种特有的,用于哲学散文的湿润的文笔。那种需要逐字去领会,推敲其中逻辑推理和品味文字迂回曲折的阅读感觉,简直是一种唯美为清的享受。慢慢地看,有些地方还需要反复地跳回去重新解读,这种凝滞的感觉就像拉长了的盛宴,每一次咀嚼都有完全新鲜的味觉享受。肉身很沉重,为何?人民公意中,身体的自然受伤被转移到应然的法庭来重新评理,所以说沉重;对象的选择上,“你应该与阿雷特在一起”学习参考.....,将轻逸冠之以邪恶,只为了让生活趋近真切与实在,名曰美德却很沉重。而实际上,任何感觉都没有在道德意义上高于其他感觉的权利,无论什么样的身体感觉都在伦理价值上都是平等的,生命显得轻逸也没有什

4、么不可以。丹东为玛丽昂正名,尼采顶撞了苏格拉底,人民伦理也应顺应时代而转至自由个体伦理。但肉身还是很沉重,为何?肉身浑身是偶然,身体与灵魂仅仅是一次的,不容错过的相逢,故沉重;个体自由的社会增加了无法解决的偶然的身体造化的欠缺,个体幸福线性增长,导致个体在世负担;超然世界的宏伟设想被理性化世界设想和实证性生命勾销后,个体自己身体的死须由自己身体单独承担,造成个体灵魂的在世重负;小说家呵护现代生活秩序中脆弱的个体生命的叙事本身,讲述生活伦理,负担沉重;选择自由伦理,而其艰难让身体伤痕累累,故亦沉重。《沉重的肉身》谈到关于男人对女人选择的性伦理,谈到身体和灵魂感觉的地位对比以及个体差异等等

5、。文中反复提到《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以及这个故事的源头故事——“十字路口上的赫拉克勒斯”。赫拉克勒斯坐在十字路口,面对着两个女人:卡吉娅和阿蕾特。卡吉娅能给男人带来的是性和生活的逸乐,代表着生命之轻;而阿蕾特带来的是辛劳厚重的身体感觉和生活经历,她引导男人通向生命之重——所谓的“美好”。赫拉克勒斯在这两个女人之间的选择代表着男人对于不同生活、不同伦理的选择。这个论题被男人们唠叨了数千年,发展到昆德拉的版本,就变成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托马斯萨宾娜和特丽莎的故事。在刘小枫的解读中,昆德拉似乎还增加了一些关于社会主义中“人民-意志”的因素,将男人的性漂泊由寻求女人身体感觉的不同以及背

6、后隐藏的生命意义的不同,进一步演绎成探求历史规律下趋同群体中个体的差异。似乎托马斯的行为写进三流色情小说中不过是拙劣的风流韵事,而经过哲学化的处理就变成了对历史和社会的政治性反抗……这些逻辑让我感觉极其可爱,是我看到的对于男人动物性的滥情的最新鲜也最富丽堂皇的解释。一本好书,是否应该奉之为一生的信仰加以追捧?书中却说不要偏信唯一——标准。书中说“‘唯一真理’”的哲学会引出专制社会,‘唯一道德’的伦理学会导致专制道德……”,想想也就接受了,的确是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可还是不由自主地想问自己此书我该信什么?作者在序中所说的文字艰涩难懂,其实也没有,反而是将前人文学和历史事件呢喃道来,叙事与

7、论理铺成展开,倒是最终的还是陷入了没有标准的世界。虽将世间伦理悖论分条缕析,将两种不同的个体自由伦理陈显,捧到读者跟前,这是大师的两种信仰与困境。学习参考.....我觉得被刘小枫带着兜了一大圈,说大家不要相信群体神义,遵从个体人义,最后又提及人义是欠然的,大家还是投入神义的怀抱。人义和神义,这是两种信仰,可标准呢?作者避而不答。没有标准,大抵因为从人民公意转至自由个体伦理,社会中个人的作用在一瞬间凸显,我不管社会,只管自我张扬。大概可以套用那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