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

12.1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

ID:47430517

大小:36.07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05

12.1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 _第1页
12.1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 _第2页
12.1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 _第3页
12.1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 _第4页
12.1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 _第5页
资源描述:

《12.1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12.1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及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2)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能用符号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 (3)能熟练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边。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教学难点: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教学用具:直尺。教学方法:自学辅导式。教学过程:一、全等形及全等三角形概念的引入(1)这两张图片里都有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2)举出现实生活中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的例子。 (3)学生动手画一个三角形:边长为4cm,5cm,7cm.然后剪下来,同桌的两位同学配合,把两个三角形放在一起

2、重合,教师可以指导各小组进行。  (4)获取概念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全等三角形、对应顶点、对应角以及有关数学符号,教师进行总结和强调。 二、全等三角形性质的发现:  (1)教师用电脑动画显示,并提出问题:对应边、对应角有何关系?由学生观察动画发现,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相等、三组对应角相等。三、找对应边、对应角以及全等三角形性质的应用1、教师投影显示题目,学生独立思考先完成填一填的两道小题,由学生抢答的形式进行。教师点拨:2、实物教学(教师准备好的教具进行演示)(1)、翻折法:找到中心线经此翻折后能互相重合的两个三角形,易发现其对应元素(2)、旋

3、转法:两个三角形绕某一定点旋转一定角度能够重合时,易于找到对应元素(3)、平移法:将两个三角形沿某一直线推移能重合时也可找到对应元素 3、题目的解决:这些题目给出以后,先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其它学生补充完善,并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重点指导,师生共同总结:找对应边、对应角通常的几种方法:4、例题教学例1、如图,△ABC≌△AEC,∠B=30°,∠ACB=85°.求出△AEC各内角的度数。解:∵△ABC≌△AEC∴∠E=∠B=30°,∠ACE=∠ACB=85°.在△AEC中∠EAC=180°─85°─30°=65°.答:△AEC的内角的度数分别为65

4、°、30°、85°.例2、如图是一个等边三角形,你能利用折纸的方法把它分成两个全等的三角形吗?你能把它分成三个,四个全等的三角形吗?四、当堂检测:练习1.如图所示,已知△ABD≌△ACE,请找出对应边及对应角.练习2.如图:已知△ABC≌△DEF,A和D,B和E是对应顶点.(1)若AB=8,EF=5,则DE=____;(2)若∠A=70°,∠B=30°,则∠DEF=____,∠F=____.此练习,主要加强学生的识图能力,同时,找准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是以后学好几何的关键,还可以培养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和能力。五、小结:通过本

5、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全等三角形1、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2、表示方法:△ABC≌△DEF(对应点要写在对应的位置上)。3、性质: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会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让学生自由表述,其它学生补充,自己将知识系统化,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建构。六、布置作业:1.必做题:教科书习题12.1复习巩固第1、2题、综合运用第3题2.选做题:教科书习题12.1拓广探索第5题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水平,首先,教师引导学生看图,分析几何图形,激发学生兴趣,并提出问题:找出两个图形中大小、形状相同的图形?并联系

6、生活实际让学生去发现生活中具有类似特点的图形,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存在数学美。第二,教师通过演示一个三角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构成的两个三角形全等。通过教具演示让学生体会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的概念,并在练习中进行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的知识的复习,加强对对应元素的熟练程度,加强对知识的巩固。第三,通过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纸板的观察,小组讨论,合作交流,观察对应边、对应角有何关系,从而得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最后师生共同小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学会了用全等符号表示全等三角形,会用全等三角形的性

7、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找出图形中的全等图形,多数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较好,但是个别学生对知识基础掌握不扎实,知识点还有模糊的地方,对这些学生需加指导,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