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升海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的经验.pdf

曾升海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的经验.pdf

ID:48022517

大小:326.07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1-27

曾升海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的经验.pdf_第1页
曾升海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的经验.pdf_第2页
曾升海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的经验.pdf_第3页
曾升海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的经验.pdf_第4页
资源描述:

《曾升海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的经验.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1360陕西中医2011年第32卷第10期著,可重用理气药,可加JIl楝子、延胡索、枳壳行气止痛。气郁较著,加用佛手,疏肝解郁,理气和中,燥湿化痰散结。滋补肝肾之阴常选用石斛、女贞子、旱莲草。补肝肾、调冲任选用川续断。祛瘀通经,选苏木。补肝肾,养血用桑寄生。补气药常用太子参、党参、黄芪,取其“气能生血,气能行血”之意。若肝郁化火,出现口苦烦躁易怒者,可清肝火散郁结,选用夏枯草、栀子等。结块质硬者,可加用穿山甲、生牡蛎、白芥子等。典型病例李某,女,34岁。2009年3月初次就诊。患者以“双侧乳腺肿痛1年,加

2、重1月”为主诉。1年前因生气出现双乳腺疼痛不适,月经前加重,曾在外院检查双乳腺B超及钼靶片等提示乳腺增生,曾在多家医院口服“乳癖消”、“逍遥丸”及中药汤剂,疗效欠佳,后经人介绍至张素清教授处治疗。患者胸闷胁胀,忧郁不乐,伴口干,月经量少。查体:左乳腺外上象限可触及一肿块,大小约4cm×3cm×3cm,右侧肿块3cm×2cmX2cm,质地不均,边缘欠整齐,触痛明显,舌淡红、苔白,脉弦。四诊合参,分析证属肝郁气血不和,治疗以疏肝理气活血通络为法,具体方药如下:柴胡、郁金、乌药、玄胡索、红花、红藤、路路通、苏木、生薏苡

3、仁、女贞子、旱莲草各129,知母99,甘草69,水煎服,日一剂,并以药渣纱布包外敷乳腺。1周后复诊,患者自觉乳腺疼痛不适明显减轻,仍触痛明显,给与原方基础上加减,治疗2月后,患者未再出现乳腺疼痛不适,双侧乳腺肿块明显缩小,后坚持服药2月,复查双侧乳腺肿块消失。随访1年病情稳定。体会现代医学认为乳腺增生病发病的主要机理为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性腺轴内分泌失调,致使体内雌激素水平相对或绝对过高和活性增强,孕激素降低,二者比例失调,乳腺在雌激素的长期刺激下,生理性增生与复旧不全而发病。对于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建议结合发病

4、年龄、家族病史及辅助检查等,要与乳腺肿瘤性疾病相鉴别。治疗方面,《外科医案汇编》指出“治乳症,不出一气字定矣。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自然壅者易通,郁者易达,解者易散,坚者易软”,张师结合此理论,并结合乳房与脏腑经络的关系,认为乳腺增生病发病总为肝脾肾及冲任二脉致乳腺气血不和,痰瘀而生,出现疼痛肿块,发为乳腺增生病。张师治疗以调理气血为大法,结合解郁化痰之法,兼顾冲任,灵活用药,在固定方基础加用益气之品,取“气能生血,气能行血”之意’加减补肝肾之品,取其治本,调理冲任,治疗乳腺增生疾病取得良好疗效,值得进一步

5、推广。(收稿2011-05—15;修回2011-06,17)曾升海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的经验司东波陕西省宝鸡市中医医院(宝鸡721000)摘要目的:总结曾升海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腺化生的临床经验。方法:跟师学习,总结经验。结果:将该病分为早期和中后期两阶段,早期分为脾胃亏虚、肝胃郁热、湿浊中阻、瘀阻胃络等四型加以辨证论治;中后期使用“胃宝方”温振脾阳,活血通络治疗。主题词胃炎,萎缩性/中医药疗法中医师@曾升海(陕西)【中图分类号】R57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369(2011)

6、10—1360—03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具有高致癌风险,被视作胃癌前病变,其中,胃粘膜肠化生作为胃癌的独立危险因素,参与了慢性胃炎一腺体萎缩一肠化生一不典型增生至胃癌(肠型)发生的多步骤演化过程[1],因此,逆转肠化生对于降低胃癌的发病率具有实质性益处。曾升海教授临证30余载,擅长脾胃病的中医诊治,对临床逆转肠化生有独到的见解,现总结如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为西医解剖、病理学概念,是指胃镜下胃粘膜变薄,红白相兼,树枝样血管透见,常伴粘膜糜烂出血,胆汁返流,胆汁淤积,组织病理提示粘膜弥漫或局限性萎缩,肠腺化生

7、和不典型增生[2]。这些可以作为中医微观辨证的依据,但更为重要的是患者的临床表现,才为确立理法方药的关键。临床观察发现:在疾病早期,胃肠道局部症状较突出,患者感上腹部疼痛,呃逆,大便干,时有黑便。随着病程的延长,上腹痛减轻,逐渐出现胃脘满闷,嘈杂,嗳气,并且全身症状明显,多见食少,口干,消瘦,倦怠,精神萎靡,睡眠差,便溏,完谷不化,畏寒肢凉等。因此,该病初期多为“胃脘痛”,而至中、晚期,特别是出现较严重的肠化生时,应归属为“痞满”病范畴。论其病因,则有饮食不节,损伤脾胃,中焦升降之令凝结壅闭;脾胃素弱,日饮水谷不

8、能消受,痰饮停积中脘;七情六欲之火时动于万方数据陕西中医2011年第32卷第10期1361中,膏梁炙焯之热日积于内,热久成燥,损脾阳,耗胃阴;冷饮损伤胃阳,阴寒凝结;怒则气上,思则气结,忧思日积,气机郁滞;饮食不节,湿热内生。以上诸因素均可导致脾失运化,胃失受纳,清气不升,浊阴不降,升降失常,清浊壅滞中焦,气机不畅,受纳、运化呆滞,渐至损阴津,戕阳气,阴不足则胃不濡,阳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