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部钢筋砼抗震墙在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结构设计中应用.pdf

底部钢筋砼抗震墙在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结构设计中应用.pdf

ID:48090867

大小:155.81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11-25

底部钢筋砼抗震墙在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结构设计中应用.pdf_第1页
底部钢筋砼抗震墙在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结构设计中应用.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底部钢筋砼抗震墙在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结构设计中应用.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底部钢筋砼抗震墙在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结构设计中应用陈军(宜春市泰安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江西宜春336000)摘要:本文通过详细的系统分析,对关键抗震构件底部钢筋砼抗震墙的设计提出一些要求,适用于手算和电算后的抗震措施设置参考,望指正探讨。关键词:底部框架抗震墙设计1底部框架一抗震墙房屋的结构特点底框抗震砌体房屋这种结构形式对抗震是不利的,但因其在使用上的方便性、灵活性以及造价低廉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众所周知,抗震设防目标之一是“大震不倒”。震害调查表明底框抗震砌体房屋的倒塌是从薄弱层开始的,从分析研究可以看出,底层抗震墙不足的底框抗震砌体房

2、屋,底层是薄弱层;结构特点不仅仅体现在结构体系在竖向存在突变,但其结构材料形式在竖向也存在突变。这种结构形式的房屋在经济不很发达的地区7层以下的临街建筑中经常用到。2抗震规范对底框房屋中底部钢筋砼抗震墙的基本要求(1)底部框架一抗震墙房屋底框部分抗震横墙最大间距应满足表1要求。表l房屋抗震横墙最大间距烈度677.588.5抗震横墙最大间距/in2l1815(2)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抗震墙数量由纵横两个方向的层间刚度比决定(表2),设置合理的抗震墙数量可使层问刚度比满足表2的上、下限要求。表2层间刚度比限值烈度677.588.5底层框架一

3、抗震墙房屋1.0≤K2/KI≤2.51.O≤K2/Kl≤2.0底层两层框架一抗震墙房屋1.0≤K3/K2≤2.01.O≤K3/K2≤1.5注:KI、K2、K3分别为第一、二、三层侧移刚度(3)底部框架一抗震墙房屋中框架和抗震墙的抗震等级见表3。表3框架和抗震墙的抗震等级烈度677.588.5抗震等级(4)底部框架一抗震墙房屋的抗震墙布置应满足以下要求:①上部的砌体抗震墙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应对齐或基本对齐。②底框部分纵横两个方向的抗震墙应均匀对称布置或基本均匀对称布置。(5)底部框架一抗震墙房屋的底部钢筋砼抗震墙应满足下列构造要求:①抗

4、震墙周边应设置梁(或暗梁)和边框柱(或·38·框架柱)组成的边框。边框梁的截面宽度不宜小于墙板厚度的1.5倍,截面高度不宜小于墙板厚度的2.5倍,边框柱的截面高度不宜小于墙板厚度的2倍。②抗震墙墙板的厚度不宜小于160ram,且不应小于墙板净高的1/20;抗震墙宜开设洞口形成若干墙段,各墙段的高度比不宜小于2。③抗震墙的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不应小手0.25%,并应采用双排布置;双排分布钢筋间拉筋的间距不应大于600mm,直径不应小于6mm。④抗震墙两端和洞口两侧应设置满足一般部位(非底部加强部位)规定的构造边缘构件。3底部的钢筋砼抗震墙的侧

5、移刚度计算(分三种情况)3.1无洞口钢筋砼抗震墙K。;=丽可1一EeAx+丽式中,K。。为砼抗震墙侧移刚度;E。为砼弹性模量;A。为砼抗震墙的截面面积;I。为砼抗震墙的惯性矩;Hi为第J层层高。K=嚣E。A;’12E。I。仅=悟姐43.3大洞口钢筋砼抗震墙当洞口影响系数!柏.6或洞口高度加.8倍层高时,墙体侧移刚度等于洞口两侧墙段侧移刚度之和。4怎样处理低矮抗震墙和剪力墙超筋问题(1)通常把高宽比小于1的钢筋砼抗震墙称为低矮抗震墙。低矮抗震墙的抗侧力刚度和承担的地震剪力较大,变形和耗能能力较差,破坏形式为剪切破坏,一旦墙体开裂或丧失承载能

6、力,将对其它抗侧力构件产生很不利影响。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应避免使用低矮抗震墙。规范要求抗震墙开设洞12形成若干墙段,使各墙段的高宽比大于2。但对不便开设洞口的带边框低矮墙,应在墙中设置竖缝使墙体分成两个或三个高宽比大于1.5的墙板单元。(2)剪力墙超筋的原因是剪力墙设置过少。底框结构底部剪力墙的数量由层间刚度比控制。砼墙的侧移刚度由剪切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一般性原则探讨刘建平(江西南昌山湖园林建筑有限公司,江西南昌330046)摘要:笔者就植物景观设计的一般性原则进行了探讨,以此为今后植物景观设计的行为准则,并进一步提出了该学科的发展方向,

7、即多学科相渗透的可持续发展方向。关键词: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原则1植物景观设计的概念植物是园林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作为唯一具有生命力特征的园林要素,能使园林空间体现生命的活力,富于四时的变化。植物景观设计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有关专家和决策部门针对当时城市园林建设中建筑物、假山、喷泉等非生态体类的硬质景观较多的现象再次提出的生态园林建设方向,即要以植物材料为主体进行园林景观建设,运用乔木、灌木、藤本植物以及草本等素材,通过艺术手法,结合考虑各种生态因子的作用,充分发挥植物本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来创造出与周围环境相适宜、相协调,并

8、表达一定意境或具有一定功能的艺术空间,供人们观赏。但是,植物景观设计概念的提出是有其时代背景的。随着生态园林建设的深入和发展以及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等多学科的引入,植物景观设计的内涵也在不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