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必讲.ppt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必讲.ppt

ID:48149182

大小:126.50 KB

页数:29页

时间:2020-01-16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必讲.ppt_第1页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必讲.ppt_第2页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必讲.ppt_第3页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必讲.ppt_第4页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必讲.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必讲.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2013321教学目标:1、明晰表达技巧的概念.2、洞悉鉴赏散文中表达技巧的考查类型.3、掌握鉴赏表达技巧题的答题规范.《考试说明》要求:“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注意散文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手法的灵活性;注意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构成的形象世界;注意诗歌的意象和美感;注意戏剧中矛盾冲突的设置。”能及要求:C级一、什么是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广义地说,是指作品运用的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从狭义的方面说,是指灵活运用一般写作原则、规律、方法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而又特殊的艺术方法。我们关注的应是高考涉及到那些表达技巧。高考现代文阅读涉

2、及的表达技巧,归纳起来说,有下列四方面:1、修辞手法2、表达方式3、表现手法4、布局谋篇1.运用某种表达方式的技巧:①叙述的技巧,如顺序、倒叙、插叙、补叙;②描写的技巧,如人物描写、景物描写、事件描写、环境描写;③抒情技巧,如直接抒情、间接抒情;④议论、说明的技巧。2.文中运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见常见表现手法和作用)如象征、抑扬、托物言志、白描、虚实结合、借景抒情、衬托或渲染、开门见山、点面结合、以小见大、联想想象、动静结合、对比、铺垫,以及人称的变化等。(3)布局谋篇的技巧(4)修辞的技巧承上启下、统摄全篇、详略主次、行文线索、伏笔照应、卒章显志、画龙点睛、设置悬念、点面结合、深化升华

3、主旨等。比喻、夸张、拟人、排比、对偶、反复、反问、设问共8种。一、常见发问模式运用了……手法(技巧)表达了……(内容)……的好处是什么?……的作用是什么?结合上下文分析……表达效果……答题要求:一是明确回答运用何种表达技巧二是揭示作品运用某种表达技巧所表达的内容三是阐述运用某种表达技巧的表达作用和好处答题模式:运用什么技法——表达什么内容——达到怎样的效果二、鉴赏表达技巧的目标鉴赏表达技巧的目标主要有三项:1.指认文中运用了哪些技巧本项是从知识掌握的角度设题的,能级较低,极少出这样的试题。2.分析某种技巧所表达的内容这样的试题往往兼具理解、分析和综合这样几个能级,属于中难度的试题,因此

4、较多出现。如“这篇散文题为‘黄土’,请结合阅读材料,简要分析‘黄土’的象征意义。”就属于这类试题。3.分析文中某种技巧所产生的表达作用这也是常用的题目。如高考题:“这篇散文,①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②第六段的结尾改用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就属于这样的试题。三、鉴赏表达技巧的考查方式(一).指认文中运用了哪些技巧本项是从知识掌握的角度设题的,能级较低,极少出这样的试题。第四段中通过主观感受来写壶口的黄河,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2005年广东《壶口的黄河》)主要是运用侧面烘托(或侧面描写、衬托)的手法题型示例答案这篇散文题为“黄土”,请结合阅读材料,简要分析

5、“黄土”的象征意义。(2001年北京春招《黄土》)(二).分析某种技巧所表达的内容这样的试题往往兼具理解、分析和综合这样几个能级,属于中难度的试题,因此较多出现。1、象征了我的父亲。2、象征了辛勤一生、默默无闻的中国老一辈农民。3、象征了博大宽容。题型示例答案1、拟人2000年高考《长城》第22题:这篇散文中,⑴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⑵第六段的结尾改用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1、作者用第二人称写长城的好处是:将长城拟人化,便于与长城对话,便于抒发感情。2、这句话承接“人们发现”而来,陈述的对象不再是作者,而是“人们”,写的自然是“人们”的感受,因此改

6、用第三人称“它”。题型示例:(一)修辞(三).分析文中某种技巧所产生的表达作用分析近几年高考题,表达技巧主要侧重在作用的分析,因而是常考题。四、直击高考【2009年江苏卷】《草堂·诗魂》20.(6分)(1)这篇文章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2)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参考答案】(1)①昔日茅屋与今日杜甫草堂公园的对比②杜甫生前困顿落寞与身后巨大声誉的对比③杜甫的苦寒人生与辉煌创作成就的对比④杜甫的宏图大志与现实遭遇的对比⑤杜甫人生低谷与创作高峰的对比⑥杜甫不计个人遭际与心忧天下的对比(2)通过多方面的对比,层层深入,使“文章憎命达”的内涵更加丰富,内容表现更加集中。【2006

7、年江苏卷】《一幅烟雨牛鹭图》14.文章开头两段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特点?你更喜欢哪一段?请从修辞手法的运用上说明理由。(5分)15.作者在描绘“烟雨牛鹭图”后,又写了时装设计师、诗人和画家的感受,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5分)【参考答案】14.(5分)第一段侧重对牛作静态描写,第二段侧重对鹭作动态描写。第一段: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传神地写出了老牛雨中的状态。举例。第二段: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增加了画面的动感,营造了和谐和氛围。举例。15.(5分)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