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堂乐歌ppt.ppt

学堂乐歌ppt.ppt

ID:48192160

大小:531.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20-01-15

学堂乐歌ppt.ppt_第1页
学堂乐歌ppt.ppt_第2页
学堂乐歌ppt.ppt_第3页
学堂乐歌ppt.ppt_第4页
学堂乐歌ppt.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堂乐歌ppt.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五单元----新音乐歌声初放第二十六节沈心工与李叔同请欣赏电影插曲《送别》创作歌曲赏析《送别》电影《城南旧事》插曲李叔同词 (英)奥德韦原曲歌曲分析A.歌曲:曲调婉转流利,悠扬入妙。节奏舒缓,速度中等,词曲的完美结合,使萦回与怀的离情别意呼之欲出。B.歌词:清新淡雅,情真意挚。以写景触情,“长亭、古道、芳草、晚风、夕阳”景物依旧,但人在离别时倍感凄凉。歌词与旋律间的回环往复配合,加深了魂牵梦饶的离情别意。C.含义:写出离别者的一种通感。对人生的无奈和对生命的思索。1914年问世至今仍在流行传唱,是触动心灵深处的送别歌。

2、学堂乐歌是清末民初新兴学校的校园歌曲。它的内容有反映“富国强兵,抵御外辱”,有宣传科学文明,男女平权思想,及反映学生生活的。学堂乐歌的兴起和发展使西方音乐及其作曲技法还有各种艺术形式和技艺得以传播。带动了我国现代音乐创造的萌芽和发展。学堂乐歌的特点学堂乐歌代表人物及作品李叔同(1880-1942)我国近代音乐、美术、戏剧艺术的先驱者,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主要从事艺术教育。中年皈依佛门,法名演音,号弘一,律宗高僧。作有70余首乐歌,如《送别》(《梦见家和母亲》)、《隋堤柳》(《戴西·贝儿》)、《春游》等。艺术教育家、一代高

3、僧—李叔同由一个浊世公子,到留学生、艺术教育家、最后成为了历代高僧的弘一大师,早年才华横溢,在艺术各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其为人可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他虽避世绝俗,而无处不尽人情。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的,是他的多才多艺和认真的精神。他一生做人凡事认真而严肃。他要学一样就要象一样,要做什么就要象什么。沈心工(1870-1947)上海人,1902年留学日本,考察音乐教育。创设了我国较早的乐歌课,编写了大量乐歌,流传广泛。代表作:《体操》、《竹马》、《黄河》、《铁匠》等。学堂乐歌代表人物及作品欣赏音乐《体操-兵操》学

4、堂乐歌的时代音调︰爱国请欣赏校园歌曲《童年》和《同桌的你》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黄自(1904-1938)字今吾,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人。是中国30年代重要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早年在美国欧伯林学院及耶鲁大学音乐学校学习作曲。1929年回国,先后在上海沪江大学音乐系、国立音专理论作曲组任教,并兼任音专教务主任,热心音乐教育事业,培养了许多优秀音乐人才。黄自是中国早期音乐教育影响最大的奠基人。他的主要作品有管弦乐《怀旧》,清唱剧《长恨歌》,合唱曲《抗敌歌》,《旗正飘飘》,歌曲《热血》、《九·一八》,艺术歌曲《点绛唇》、《思乡

5、》、《玫瑰三愿》等。《黄自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广东中山县人。1901年赴日留学,在东京音乐学校学习钢琴、声乐,在东京帝国大学攻读哲学、教育学。1906年加入同盟会。1909年大学毕业后归国。1913年又赴德国,在莱比锡音乐学院和莱比锡音乐学院学习音乐。后以论文《关于17世纪前中国管弦乐队的历史性探索》获哲学博士学位。1920年归国,先后任教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体育专科、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等处,并任领导。1927年,在蔡元培的支持下,在上海创办中国第一所音乐院——国立音乐院。并任教授及教务主任。1929年改为国立音专自

6、任校长。1940年病逝于上海。曾编写《风琴教科书》、《钢琴教科书》、《小提琴教科书》、《和声学》、《普通乐学》等。萧友梅清唱剧《长恨歌》元和元年,白居易写下了千古传诵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近代著名作曲家黄自先生,以白居易的这一首绝唱为题写出了中国第一部清唱剧《长恨歌》。黄自先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作曲家,清唱剧《长恨歌》即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由韦翰章作词,全曲共分十个乐章。描述了风流皇帝唐明皇与爱妃杨玉环之间刻骨铭心的爱情,君王贪慕女色使得国破家亡的历史教训。这一创作在艺术构思上,作曲技法上都给后人留下宝贵的财富。这是中国第一

7、部清唱剧。欣赏清唱剧《长恨歌》第三乐章《渔阳鼙鼓动地来》欣赏艺术歌曲《玫瑰三愿》艺术歌曲的特点“艺术歌曲”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盛行的一种抒情歌曲的通称。其特点是歌词多采用著名诗歌,侧重表现人的内心世界,曲调表现力强,表现手段与作曲技法比较复杂,伴奏占重要地位。许多艺术歌曲现已成为声乐教材或音乐会保留曲目。(1)诗与音乐的结合(2)以钢琴伴奏(独唱)(3)结构精致(4)内容丰富(5)要求演唱者具备较高的演唱技巧与艺术修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